莫艳萍:让职业教育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气蕴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雨田 长沙报道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莫艳萍副教授,近20年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多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职教人,如何在指引大学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同时,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提升教学活动的说服力、感染力,为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高素养人才,成为她进行教学设计的强大动能,也是使得她的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学生抢占前排座位的“金课”的突出因素。
进校园、渗思维、践行动 让传统文化教育鲜活动人
莫艳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后系统讲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莫艳萍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凝结,为祖国各项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和动力。高校担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专业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生活与学生的行为能力修身、人格塑造提升等方面,确实任重道远。”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才并修”职教人才培育如何实现巧妙融合,达成相互渗透、多管齐下,且延展思政教育深度与广度的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着重把握的方向和原则。对此,莫艳萍分析说:“面对当前教育形式和方法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情况,因材施教、创新求变、与时俱进、随物赋形都成为教师必须应对和适应的新规则。德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重要载体,也是坚实着力点。以《大学语文》课程来说,我引导学生晓古喻今,了解优秀作品的历史典故与现实应用,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举措之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除在学习过程中的桎梏,创新、深化、融合相得益彰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莫艳萍坚持在哲学观念、礼仪习俗、文学艺术、人性哲理等方面借鉴融通、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课堂思政主战场的指挥棒作用和接力棒作用。调动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拓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汉服秀、书画展、茶艺表演、剪纸比赛、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简历设计大赛等,在课堂上穿插历史故事剧场、经典智慧之“古为今用”等环节,实实在在地以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课程思政工作质量。
为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莫艳萍指导传统文化教研室教师共同打造多门校级微课、慕课、公开课。以《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华经典通识教材为主,以“中华经典阅读书目”为辅,与经典诵读网站及APP、诗歌诵读及传统文化类知识性电视节目、中国经典文学期刊等相结合,形成“全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指导传统文化教研室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人文素养类课程的视频课、微课、慕课,在校园网、学银在线等专题资源点播平台访问人数可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教学管理工作势如破竹
自担任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一职以来,莫艳萍全力承担教研室的教学运行管理、课程建设、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日常教学检查等工作。通过“传、帮、带”,将经年积累沉淀的先进教育理念辐射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案、提升课堂艺术、改善教学方法等。谈到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作用体现,莫艳萍分享:“教师只有聚焦、精透专业教学基本功与传统文化解读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不断理解和体会,达到见微知著、闻一知十的效果。”因此,莫艳萍频频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茶艺实训、汉服礼仪培训,以及走访安化白沙溪黑茶生产基地等系列考察活动,着力提高教师功底与涵养,实质性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
作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学督导,莫艳萍指导各二级学院教研室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新进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示范授课、教师随堂听课和评课、协领青年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方式等活动,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理念,将课堂评价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科学有序地开展督导各项工作。
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机制建设,莫艳萍协同学校宣传部、督导处、教务处等部门齐心合力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长效机制的运行。例如,协同学校督导室设置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教师考核指标,对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激发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示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满意度测评的重要考核指标。协同教务处对学生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和活动参与的具体表现进行严格考评,纳入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体系,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知行合一、转化成果 让教研核心能量辐射课堂内外
莫艳萍紧紧抓住社会实践这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重视大学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开展。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变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2015、2016年,莫艳萍分别带领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师生志愿者赴湘西排碧乡十八洞小学、花垣县卧大召小学进行支教。优化支教队的课程设计,在强化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增设中华经典诵读、思想政治、生活安全与急救知识、手工、绘画、音乐、体育等通识教育及兴趣培养课程。
从组建规模、成员素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莫艳萍助力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大手牵小手”爱心支教队成为“实践育人”工程的重要标杆,为学校搭建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指导队员将支教过程中所调研的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发展情况,通过采集数据、图片及视频档案资料,最终形成务实缜密的调研报告。通过支教活动,队员们深刻体验新时代农村各项建设的现状以及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劳动观念与奉献精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莫教授的课不但让我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让我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沉淀积累,如何奠定中华民族优良的品格,如何孕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又如何指导我们解决人生中顺逆交替的系列问题。”2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陈同学如是评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