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攀树课、恋爱课、游戏课、生死课……新奇课程进高校,只是昙花一现?
攀树课、恋爱课、游戏课、生死课……新奇课程进高校,只是昙花一现?
半月谈记者 邓倩倩
在一学期一度的“选课大战”中,最让学生期待的莫过于花样迭出的选修课。近年来,推陈出新的课程名称时常走进大众视野,爬树、三国杀、恋爱心理、电竞、品酒等应有尽有。瞄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这些课程听者众多,有的课程学生扒墙翻窗来听,有的课程学生席地而坐,挤满整间教室。新奇“网红课”吸粉无数的背后,是来自各界的不同评价。
“潮玩”还是“潮学”?
早在多年前,新奇课程开始在个别高校崭露头角。2012年,厦门大学从国外引进攀树课,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绳索攀爬上树。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副主任翁兴和说,刚开始也有许多人不解,为何要开设这样一门看似无用的课,其实当中学问不少。
翁兴和介绍,这和小时候的爬树有所不同,它是利用绳索锻炼学生力量、灵活性、协调性的体育运动,许多爬树技巧可以在紧急时刻增加逃生率。选修过攀树课的学生李欣鑫说,上课就像在原始丛林中探险求生,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特别体验,还能提升体能。事实证明,攀树课开设至今,一直都是抢手选修课。
一些新奇课程在学生中呼声极高,却被家长担心“玩物丧志”。近年,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高校开设了电竞游戏课程。有学生开玩笑说:“没打游戏,作业都做不出来。”也有人认为,将游戏名正言顺地搬上课堂,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江解释,这门课并非鼓励学生玩电竞,而是让大家了解电子游戏有关的技术研发、媒体公关、心理建设等行业问题。未来电子游戏就业市场广阔,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课程设置上应该予以回应。
如今,新奇选修课在各高校中越来越常见,逐渐颠覆传统大学课程的理念。高校开设恋爱课,很快一炮而红。“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PUA”“学以致用交到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这一课程不仅吸引大量学生,同时还带火了授课老师。
从2000年起,广州大学开设生死课,课堂作业是写遗书、立遗嘱、写墓志铭。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也开设了以“生死”为主题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认为,生命教育日益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生死课中获得对死亡的认识,懂得生命的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新奇“网红课”能否成“品牌课”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新奇课程的名称抓人眼球,但经过课堂实践检验,真正成为“品牌课”的不算太多。
部分新奇“网红课”昙花一现。比如,一些高校开设马术、烹饪等课程,图一时新鲜,并未考虑到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长远发展,不但师资场地跟不上,而且难以保证安全,开设没多久就中途“夭折”了。
有的课程因重形式轻内容而沦为“水课”。有高等教育专家指出,部分高校跟风开设幸福课、恋爱课、社交课等,却没有足够的教学水平支撑课程内容,这些课程成为低门槛、少营养的“快餐课程”。有学生表示,有些开设的幸福课、恋爱课、社交课,不仅不能解决他们的情感困惑,连授课都显得很敷衍。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有的课程由老师授课变成学生分小组自由展示,有的课程总是“套路化”,这些都让修课学生感到失望。
大学选修课学搭帐篷,关灯体验夜间野营
在一次对大学生新奇课程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高校在新奇课程方面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有待完善。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李非凡认为,一些新奇课程纯属搞噱头,名称虽然很另类,却无多少创新内容。有的娱乐性太强,科学性不足,拉低高校课程的专业水准。有的新奇选修课是给学生的“送分课”,教学内容不成系统,教学要求也不严格,滥竽充数。
要“新奇”更要有“新知”
教育学者认为,一门好的课程,要“始于兴趣,终于真知”。多数受访学生表示,大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会有自己的判断,若只是冠个新奇的名称,无实质内容,学生是不会买账的,知识含金量和实用性才是王道。
开设一门新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翁兴和说,厦门大学为开设潜水课,准备时间达到两三年,包括送教师到专业学校培训,考取潜水教练员证等。近年修过潜水课的厦门大学学生都具备基本潜水技能,有的甚至成为半专业的潜水爱好者。
“选修课增多,体现大学办学自主权扩大,是好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同时指出,大学教师开设选修课存在比较随意、缺乏专业论证的问题。“开设哪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需要大学教授委员会的专业判断,以此加强对选修课建设的规划、指导与论证。”
李非凡认为,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将教育引领学生放在首位,而不能被流量和浮躁风气牵着鼻子走。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4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