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从“苏京”回归“徽京”?

  作为江苏省会

  南京在省内的地位有些尴尬:

  GDP长期排在苏州之后

  再加上历史等因素

  导致南京对全省的经济辐射力比较有限

  是我国省会中“首位度”较低的一个

  不过

  由于在地理、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接近性

  南京对周边安徽省的数个城市

  反倒具有较大影响力

  因此南京也被戏称为“徽京”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该都市圈不仅包括了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等也包括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城市如果要想厘清江苏与安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南京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视角

  大半个南京,

  都在安徽的“包围”之中

  如果摊开地图看和南京挨得更接近的其实是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从北到南,逆时针画半个圈大半个南京都在安徽的“包围”之中分析方言,马鞍山和滁州的口音与南京话更接近,更像是一家人南京历史上曾说过吴语成了六朝的首都后渐渐地与吴语分离形成了南京官话后来的明代又在南京建都从江淮地区带来了将近20万人口与南京语音掺和形成了新的南京官话

  

  ◎ 南京都市圈范围图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为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南京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南京与都市圈周边城市,以长江为纽带,地域毗邻,山水相连,文化习俗接近,彼此的认同感也都较高。此外,在该都市圈内,南京在社会经济、科教文卫等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对南京而言,通过南京都市圈,可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布局产业功能,有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对南京的周边城市来说,则可获得南京的辐射效应,得到更多、更快的发展机会。

  与安徽马鞍山和滁州的朋友沟通都说与南京感情上更亲近不仅说话的语音相似饮食的口味也雷同,菜谱都差不多过去都不吃辣,南京现在流行的“柴火馄饨”就是来自安徽马鞍山,只不过与时俱进大家都开始喜欢放辣油了都喜欢问一声“啊要辣油?”(“是不是要辣油?”)许多变化都是同步的毕竟货真价实的近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譬如去南京禄口机场从南京市中心出发与从马鞍山市中心出发相比先到达的是马鞍山也难怪南京市民会“抱怨”禄口这个国际机场简直就是为安徽人民修的

  说南京城是“苏京”或“徽京”,

  都没什么大错

  “南京”这个地名历史文献上最早出现与今天的南京毫无关系是指“位于南方的京城”中国历史上被叫做南京的城市很多东汉的南京是南阳唐朝的南京是成都北宋的南京是商丘契丹人辽代的南京在北京今天南京城的名号到了明朝才拥有历史上的南京,除了龙盘虎踞的金陵在更多的时候被叫作江宁这也是为什么南京简称会是“宁”的缘故

  南京曾经很大,大得离谱它的中心是明朝的应天府朱元璋定都南京随手划了很大的一块地盘说这个地方要“直隶”所谓“直隶”在封建时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明朝因为明成祖迁都北京结果就有了一南一北两个直隶直隶的地盘都很大,大得蛮不讲理南直隶的区域主要包括了江苏、安徽两省还要加上今天的上海

  

  ◎ 南京市卫星影像图

  明清易代以后南直隶被解体,先改名为江南省这个江南省严重的名不副实其实大多数面积都在长江北面后来干脆从中间切开东面的这块叫江苏,西面的叫安徽江苏两个字,一个是江宁的“江”一个是苏州的“苏”安徽两个字,一个取自“安庆”一个取自“徽州”

  江苏和安徽分家,新增了两个省级机关江苏的这个衙门要往东迁,迁到苏州去苏州城富,日子很好过新任江苏布政使立刻高高兴兴地去了安徽的那个新任布政使说好要去安庆,可是安庆有点穷心理上便不太情愿磨磨蹭蹭地赖在南京不肯去一拖就是几十年于是南京依然像爹妈一样管着江苏和安徽两省因此历史地看,说南京城是“苏京”或者说是“徽京”,都没什么大错

  苏锡常等吴方言区,

  有意无意地都会把南京当作苏北对待

  南京是个有故事的城市它的故事全是历史譬如江宁的宁说白了也就是太平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北方统治者眼里江南很遥远长江下游有一大片区域“税熟贡新,劝赏黜陟”总得有个城市挂帅于是南京被选中名字也被指定,定了就定了

  在江宁这个名字之前南京又叫金陵,又叫秣陵孙吴定都南京时觉得金陵和秣陵这名字没有出息改名为“建业”也就是要有所作为,要建功立业从此南京这城市便有了两个基调有了两个主旋律一个是太平无事,要安分守己另外一个是什么呢就是要主动出击,要抓住机遇要不甘落后,要做出一番事业

  

  ◎ 有国外学者针对区域城市的空间结构,提出两地的空间相互作用遵循“距离衰减原则”。本地图是学者基于“流数据”绘制的,从中可看出,南京对围绕其周围的江苏、安徽两省的城市,都有较高的控制度。而对于距离南京较远的江苏其他城市,南京的控制度明显下降。

  因此南京人也难免会有一种习惯心态就是进也好,退也好一切都顺势而为,尽可能与时俱进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结果先说说经济原因,近代上海的崛起南京在长江下游地区的老大地位早已不复存在因为上海的缘故隶属南京管辖的苏州、无锡、常州越来越不把省府放在眼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本来也是人性中很正常的事南京和镇江明明都是在江南(这里是就南京城的主体而言,属于长江以南)可是苏锡常,还有上海,包括浙江也就是现在的吴方言区有意无意地都会把它们看作是江北当作苏北对待

  除了经济因素这中间当然也还有政治原因:历史上,江苏官员中的老大江苏巡抚在苏州办公二把手——布政使则有两个,一个叫江苏布政使它的衙门在苏州管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以及直隶太仓州一个叫江宁布政使,衙门在南京管辖南京和整个苏北这种行政权力划分各管各的传统,也从心理上把南京与江南的其他几个城市割裂开了

  江苏与安徽这对“同胞兄弟”之间的关系,

  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清朝中后期,大运河衰落之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是上海,也不是南京,更不是苏州当时最发达的城市,居然是江苏的扬州那时候的扬州,比今天的苏州要阔气得多当年最有钱的是扬州盐商为什么生意人会集中在扬州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扬州的经济最发达交通最方便。经济发达了,交通又方便商人自然就愿意去

  扬州的盐商又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呢?大多数来自徽州,也就是今天的皖南地区所谓江苏的盐商,就是安徽的徽商千万不要以为今天的安徽稍微穷了一些就认定人家历史上就这样安徽比江苏牛的日子多得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江苏与安徽这一对“同胞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说不清道不白,剪不断理还乱

  

  ◎ 在南京市玄武区的钟山风景区内,有一座小红山,该山上有一个被称为“美龄宫项链”的人造景观,其酷似项链的造型,曾引发外界的极大兴趣。“美龄宫”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建于1934年。以美龄宫主楼为中心,周边分两层种植了法国梧桐。一到秋天,梧桐恰似一条“金项链”,而深绿色的琉璃瓦建筑,则犹如垂在项链末端的绿宝石挂坠。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因为区位、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周边的安徽几个城市有着较大的辐射作用,因而被戏称为“徽京”。摄影/徐畅宇

  还有安徽的桐城派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作为“高考补习班”重镇的南京各大书院

  重要的掌门人,在书院讲学的老师

  都是安徽桐城人

  或者就是桐城派的高足弟子

  也就是说,科举废除之前

  南京顺理成章成为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文化中心

  因此,今天再说南京是“徽京”

  有些调侃、戏谑

  很可能是来自苏锡常的讥讽

  也可能是南京人的自嘲

  更可能还是出于安徽马鞍山和滁州人民的心声

  角度不同,“徽京”一词的解释也就不同

  认真辨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个字中间

  既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智慧

  更有官方和民间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表达

  南京真正应该攀比的城市,

  不是别的省城,而是上海和深圳

  南京市现在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

  与相邻的浙江省城杭州相比

  南京的面积是6000多平方公里

  杭州是16000多平方公里

  南京只是杭州的一个零头

  另外一个相邻的省城安徽合肥

  是11400多平方公里

  南京差不多是合肥的一半

  在中国的省城面积排名中

  南京名列倒数第二

  仅比海南省的海口要大些

  南京不仅是个小的省城

  即使是在江苏境内,它的面积也是小得可怜

  在江苏的13个地级市中,它不过排名第9

  比同省的苏州、扬州、徐州都小

  因此,内心一直希望大有一番作为的南京

  徒有雄心壮志也好,不甘心不服气也好

  只能在在现有的平台上尽力而为,奋发图强

  南京的城区面积比不过人家省城

  只好“夸耀”自己的人均GDP

  在中国的省城中,南京人均GDP最高

  而人均收入也仅落后广州和杭州

  在省城中,南京的高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 华灯初上之际,整体呈“荷叶水滴”造型的江苏大剧院,在灯光映照下显得美轮美奂。江苏大剧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剧院,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西北紧临江心洲和长江,与江北新区隔长江相望。长江对于南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历史上的防御功能。无论是三国的石头城,东晋的建康城,还是明朝的南京城,均建在长江东南岸,依托长江天堑防守;其次是现今的航运功能。目前随着长江航道的疏浚升级,长江岸线已变成南京的“海岸线”。南京也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我国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会的重要节点城市。摄影/李俊博

  明白了这样一些数据

  就应该知道,就应该想清楚

  南京真正应该攀比的城市

  是上海和深圳

  南京面积比上海大,比深圳更大

  可是说到底,上海和深圳这样的

  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大城市

  在未来的很多年

  南京在江苏的老大地位,应该谁也撼动不了

  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非他莫属,当仁不让

  历史上的南京,向来是个沿江城市

  它的文化发展脉络

  却总是离开不了一条古老的秦淮河

  沿河(秦淮河)发展是内敛

  沿江(长江)发展是开放

  秦淮河流域为南京人提供了安逸的生活

  也长期限制南京人的想象

  南京人可以内敛,更愿意开放

  沿江发展,以长江为中心

  未来的南京要想奋起

  要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也必须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活力来……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2月文章:

  《南京 从“苏京”回归“徽京”?》

  撰文/叶兆言

  审稿专家/傅林祥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教授

  责任编辑/雷东军图片编辑/吴敬

  地图编辑/王岩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

  

  本期目录,精彩提前知

  卷首语

  这里盛产地理学家

  撰文/单之蔷

  苏粤大比较

  经济第一省之争,江苏超广东胜算几何?

  撰文/王全月

  “现代苏作”

  江苏的小镇制造业传奇

  撰文/姜爽 摄影/赵荣生 等

  身如镜花水月

  真正的南京雨花石在哪里?

  撰文/张辰亮 摄影/陈一铭芦语凡等

  上海

  苏南经济的“带头大哥”

  撰文/金夫摄影/彭辉等

  从“江南省”到“江苏省”

  一个东部强省的曲折“出生记”

  撰文/郑骁锋

  太湖

  江南水网的“心脏”

  撰文/梁帅

  从连云港到南通

  中国最宽阔的滩涂,

  黄海之滨的候鸟庇护所

  撰文/慕童 摄影/李东明 等

  大丰麋鹿

  野生种群复兴的喜与忧

  撰文/韦晔摄影/孙华金 等

  江苏

  离世界级海港还有多远?

  撰文/张永战摄影/韩寒

  淮扬菜

  是国宴菜,更是国民菜

  撰文/张汇摄影/苗一峰 等

  南京

  从“苏京”回归“徽京”?

  撰文/叶兆言

  苏州“双城记”

  千年风雅地与经济明星城的双重脉动

  撰文/汪竞帆

  扬州

  通史式繁华第一城的复盛之路还远吗

  撰文/林翀摄影/张卓君 等

  点击此处购买

  非常精彩

  

  2022年1月 | 江苏专辑「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