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重庆市双碑中学校简史(1962年-2013年)
重庆市双碑中学位于沙坪坝区双碑工农坡,是一所以普教为主体,艺术为特色、职教为补充的高完中。无论是普教还是职教,都是以升学预备为主,学校定位于升学预备类学校。
重庆市双碑中学前身为原冶金民中,1962年建校,后发展为重庆特殊钢厂厂办中学,校名历经重庆钢厂冶金中学、重庆钢厂一中、重庆特殊钢厂子弟中学、重庆特钢(集团)公司中学等多次改变,属于厂办高完中。1998年10月,根据重庆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学校由政府接收,转为公办高完中,更名为重庆市双碑中学校。
学校占地50余亩,西靠歌乐山,东临嘉陵江,212国道从校门下方经过,交通方便。校园建筑呈台阶式布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个校园分为运动区,教学区,实作区,生活区和博览区五大部分。
学校是沙坪坝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沙评坝区委,区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是区级安全文明小区,军民共建单位,同时也是沙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田径传统学校。
双碑中学办学历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办中学时期,即原石井坡民办中学校,后更名为冶金民中;第二阶段为厂办职工子弟中学时期,即重庆钢厂冶金中学,后更名为重庆钢厂一中,再更名为重庆特殊钢厂子弟中学,最后更名为重庆特钢(集团)公司中学;第三阶段为政府办学时期,更名为双碑中学;第四阶段,2013年与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合并,改称为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一、 民办中学时期 (1962年---1972年)
双碑中学在原冶金民中(原石井坡民办中学)基础上发展而来。
冶金民中是在1962年的特定形势下建立的。当时双碑地区仅有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一所高完中,而本地区应入学的生源数较大(有重庆钢厂子弟,嘉陵机器厂子弟及周边居民、农民子弟等),远远超过三十二中招生人数,特别是石井坡地区的重庆钢厂子弟小学毕业生人数众多,三十二中已不能满足广大重庆钢厂职工子弟的升学要求,解决重庆钢厂这个被称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企业职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成为刻不容缓之事。因而重庆钢厂与沙坪坝区政府协商,由重庆钢厂出地建校舍,沙坪坝区政府下属石井坡镇政府解决师资,政府和企业联合办学,开办了石井坡民办中学。
石井坡民办中学(后改名为冶金民中,下称冶金民中)于1962年在原重庆钢厂业余学校旧址上建校挂牌,1965年把石井坡的一个民办广播学校并入。
石井坡民办中学位于沙坪坝区石井坡重庆钢厂家属区中心湾,是一所初级中学.开办之初得到了重庆钢厂的大力支持,校舍为重庆钢厂业余学校旧址。几幢平房约1000平方米,一个露天篮球场。当时的重庆钢厂副厂长、老红军廖其康非常关心学校,常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解决了学校很多实际问题。
冶金民中行政上隶属沙坪坝区石井坡镇人委领导,业务上由沙坪坝区教育局管理指导。1962年由石井坡镇人委指派侯福德任学校负责人,由镇人委调配安排教职员工共20余人到该校工作。1964年四清运动中,石井坡镇人委调走侯福德,另调乔渝茂为行政负责人,并遣散部分家庭出身不好(即当时所谓黑五类子女)的教师。学校当时仅有行政贡责人,教学负责人,未建立党支部。1965年四清运动后,为了加强党的领导,重庆钢厂党委派遣重庆钢厂原7车间党总支记罗俊杰担任学校领导。石井坡镇人委调走乔渝茂,另调入周云碧为行政负责人,罗俊杰为校党支部书记。但学校尚未建立党支部,因为当时学校只有罗俊杰、周云碧二人是中共党员,且周云碧调来校后,直接参加沙坪坝区党政负责人学习班学习,未在校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969年重庆特殊钢厂扩建,要收回原校地皮,加上原校在重特家属区地方太小,因此学校搬迁到工农坡原重特厂水塔地区。该地是山坡,未有平地,学校动员全体师生投入到建校劳动中,在这块荒坡上开山平地,开辟平整了一个操场,三块校舍地基,劳动场面热火朝天。虽在文革中,但师生们建校的热情很高,硬是一镐一锤,一铲一筐地把一块荒山坡变成了建校的地基,在此建成了冶金民中校舍。1972年3月,冶金民中与重庆特殊钢厂子弟中学合并办学。
石井坡民中在1962年办学之初就确立了办学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重特厂培养有文化的后备工人。办学类型为职业班和普通教学班双轨并行。职业班实行半工半读,一周在校学习,一周在特钢厂学习生产技能。全校四个年级,除初一年级四个班外,全为普通教学班。初二设两个车工班全为女生,两个钳工班均为男生;三年级为三个普通教学班,一个钳工班均为男学生;四年级一个钳工班均为男生);职教6个班,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学制3一4年,采用中技的有关教材,学校自定教学计划。1972年,重特厂彻底解决了职工子弟中的小学毕业生不能上中学而在社会上游荡的问题,决定企业自办职工子弟中学校,冶金民中并入其中,组建重庆钢厂冶金中学,取消了职教班,保留普教班。
冶金民中建校十年(1962年一1972年)间有多数时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常行课的时间很少,先后共有8个年级、31个班级1300多学生在校就读。虽然当时各种条件较差,但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人,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俭以养德”的教育理念,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在四清”运动后,由重特厂派来罗俊杰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由杨长碧担任校团总支书记,在教师和学生中积极发展团员。由于教师多属社会招聘,专业水平不高.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参加重庆师范学院(后改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革期间公交车停开的情况下,重师教数学的唐应元老师每次都坚持从沙坪坝步行到冶金民中为老师授课和辅导。学校要求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认真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冶金民中在当时重庆市民办中学中教育教学成果均名列前茅,初中升高中、中专的升学率高达50%,多次受到区教育局表彰,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诸如庞世荣、肖仁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
文革期间,学校进驻了工宣队和军宣队,学生按军事化要求,撤消年级、班,编为连、排,这期间招了一批小学超龄生。
这一时期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如下:
校长: 侯福德 (1962年一1964年)
校长: 乔渝梦 (1964年一1965年)
校长: 罗俊杰 (1965年一1972年)
党支部书记:罗俊杰 (1965年一1972年)
副校长: 周云碧(女) (1965年一1972年)
教职工人数20人左右,由于体制原因,教师队伍不够稳定。1965年前由石井坡街道办事处负责招收教师,1965年后由区政府招聘教师,教师队伍方才稳定.当时多数教师学历为高中,后参加重师函授教育毕业后学历达标。
学校10年间前后共招生32个班级,其中职业班6个,普通班26个,1966年后未再招收职业班学生,1966年后期还招了一批小学超龄学生,前后共计招收1500余名学生入学直至毕业。
二、 厂办子弟中学时期 (1972年一1998年)
1972年1月,重庆钢厂为解决职工子弟和本地区适龄学生读初中的问题,接收冶金民中组建重庆钢厂冶金中学,校址选在原重庆钢厂冶金四校校园,而冶金四校则迁入原冶金民中校址。1975年,冶金中学更名为重庆钢厂一中,1980年更名为重庆特殊钢厂中学,1981年更名为重庆特殊钢厂职工子弟中学,1975年重庆钢厂冶金一校改名为重庆钢厂二中,开设初中班,并附设小学。1982年重庆钢厂二中改为重庆特殊钢厂第二小学,原校初中班级交重庆特殊钢厂职工子弟中学,子弟中学于1993年6月8日由重庆特殊钢厂子弟中学更名为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中学,简称特钢中学(下统称子弟中学)。
特钢中学开办之初,校舍场地较为简陋,甚至没有实验室,操场由上下两块狭小的场地组成, 连百米跑道也没有。重庆特钢厂领导非常重视职工子弟的教育问题,老红军、副厂长廖其康(原周恩来总理警卫员)在民中时期就非常关心学校,常到学校视察,并给予很大帮助.重庆特钢厂认为职工子弟校教育与职工教育相辅相成,子弟校教育质量提高了,职工教育就会少做初中文化补课工作。重庆特钢厂领导重视职工子弟的普通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了子弟中学的硬件设施: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实验大楼、操场、完善了100米跑道.修建了足球、篮球、排球场,修建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
1972年3月5日,正式开办子弟中学。全校共有教职工150名,20个初中班,学生930名,1973年子弟中学开办高中班,1979年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589名。子弟中学积极贯彻中央深化教育改革精神,1980年起发展职业教育,开设了家用电器修理.无线电.缝纫.机电.音乐美术等专业,先后与重庆针织总厂、重庆第一棉纺厂、重庆巴山仪表厂、重庆第二棉纺厂、重庆国营无线电厂、重庆川东地质大队横向联合办学,与双碑贸易公司、四川外语学院联办史迪威外语学校,与西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办高考’双证班”;与重庆幼师联办成人中专班,开设技算机、公共关系、幼教、烹饪专业,学制两年;与三峡联合职业大学联办文化艺术学院;与渝州大学联办大学分部,在子弟中学开课;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办音乐专业职业班。
子弟中学时期教职工基本情况
年份 教职工总数 教师总数 本科学历 专科学厉 中专学历 其它 党员 团员
1972 150 106 25 30 21 28
1873 150 105 25 30 21 26
1974 162 120 25 31 21 26
1975 162 120 26 31 21 26
1976 161 121 26 31 20 26
1977 164 110 26 32 21 25
1978 168 110 26 32 21 25
1979 158 104 26 32 21 25
1980 152 105 25 32 21 24
1981 152 105 25 32 13 66 21 24
1982 150 106 25 32 21 23
1983 152 132 25 32 21 24
1984 150 132 26 33 21 24
1985 154 134 26 32 21 25
1986 154 134 26 32 9 67 21 25
1987 177 152 36 51 11 54 25 30
1988 180 155 44 52 10 49 25 33
1989 181 156 45 56 10 45 25 34
1990 183 159 48 56 10 45 23 36
1991 174 147 47 53 9 38 27 36
1992 179 149 52 47 7 33 32 42
1993 169 148 55 46 6 41 35 44
1994 181 144 54 38 5 47 35 45
1995 178 135 62 37 3 33 34 45
1996
1997
1998 150 100
子弟中学时期在职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18人,二级教师47人,初级教师60人.
子弟中学时期班级学生人数
初中 高中
年份 班数 在校人数 毕业人数 班数 在校人数 毕业人数
1972 20 910
1973 5 161 106
1974 12 475
1975 12 477 33
1976 22 985 225
1977 20 773 228
1978 19 783 345 8 387 452
1979 16 769 342 18 820 423
1980 19 821 333 16 766 476
1981 20 847 408 13 600 372
1982 20 826 303 9 386 354
1983 16 670 315 9 308 244
1984 14 548 242 12 411 127
1985 13 494 234 7 236 125
1986 15 613 149 3 81 32
1987 15 614 131 3 84 37
1988 15 607 167 3 90 41
1989 15 611 155 3 93 42
1990 15 609 192 3 92 34
1991 15 606 177 3 91 35
1992 15 611 185 3 90 44
1993 15 579 202 3 81 55
1994 19 8O1 185 3 70 31
1995 24 1067 181 3 71 16
1996
1997
1998 25 1106 6 139
子弟中学时期职业高中统计表
年份 专业名称 学制 班数 在校人数 毕业人数
1980 家用电器修理 1 73
1981 家用电器修理.无线电.机电 3 103
1982 家用电器修理.无线电 2 91
1983 家用电器修理.无线电 2 88
1984 幼儿教育.缝纫.电钳工.无线电 4 120
1985 幼儿教育.缝纫.电钳工.无线电 3 118
1986 幼儿教育.电钳工.无线电.缝纫(2年制) 3 5 123 74
1987 音乐.美术.机械.缝纫.幼教 3 5 127 67
1988 音乐.美术.幼教.机械 3 6 141 72
1989 音乐.美术.器乐.幼教 3 5 121 69
1990 音乐.美术.幼教.音乐补习 3 5 110 58
1991 音乐.美术.幼教.器乐 3 6 132 71
1992 音乐.美术.幼教.文秘公关 3 5 139 73
1993 烹饪.幼教.文秘公关.微机.音乐.美术 2 7 224 117
1994 广告装璜.室内装修.微机.电算财会 2 8 300 103
1995 微机.工艺美术.文秘公关 2 3 283 102
三、 联合办学时期 (1994年-1998年)
特钢中学与三峡联大联办的文化艺术学院统计表
年份 招生人数 班级数 专业名称 在校人数 毕业人数 生源 毕业去向 学制
1994 156 5 日语.音乐.广告装璜 156 省内 省内外 2年
1995 13 1 广告装璜 169 159 省内 省内外 2年
特钢中学与渝洲大学联办的渝大分部统计表
年份 招生人数 班级数 专业名称 在校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去向 学制
1994 84 2 计算机应用.音乐.广告装璜 82 82 省内外 2年
特钢中学与史迪威外国语学校联办统计表
年份 招生人数 班级数 专业名称 在校人数 生源 毕业去向 学制
1993 40 3 初中英语.旅游.英语成教 40 市内 省内外 2年
特钢中学与西南师范学院联办成人高中班统计表
年份 招生人数 班级数 名称 在校人数 生源 毕业去向 学制
1993 30 1 成人高中班 20 市内 省内外 2年
子弟中学时期教学设施
类别 教学楼 实验楼 宿舍楼 操场 医务室 语音室
栋 面积(m)2 栋 面积(m)2 栋 面积(m)2 面积(m)2 栋 面积(m)2 间 座位
数量 3 6908.3 1 3301 2 2926.6 5000 1 40 1 40
类别 课桌椅(套) 计算机(台) 钢琴(台) 图书(册)
数量 1690 106 15 10064
子弟中学1972年成立之初,设正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各一人,确立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1978年又增设副校长一人,1982年设政教处,1986年成立校长办公室。1992年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部主任制下的年级组长责任制,在学校原三处一室基础上再分设初中部、普高部、职高部,各部设主任一人,下辖各年级组。1994年因对外联合办学的需要而设立了外联部,1995年8月设治保组,并设治保主任一人。
子弟中学在文化大革命后期虽无武斗等大的动乱,但学校还尚未清除读书无用论,在黄帅式人物影响下,教育秩序受到严重的冲击,教学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回归正轨,恢复班级制,取消连排制,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1990年起大力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时代的特色。子弟中学在坚持"三个推行三个探索”的同时,加强了学校管理。学校采取了以下举措:以工作量为依据进行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1990年9月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按课时量给奖方案>和<职工按工作量给奖方案>等规章制度。
学校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年级制改为部级制,实行部主任制下的年级组长责任制。
1990年6月在学校原三处一室的基础上再分设初中部、普高部和职高部,各部设主任一人,下辖各年级组,并建立各级干部权责结合的岗位责任制。
抓好教学质量,加强以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目标教学奖励制度暂行办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以及<初三.高三年级质量考核暂行办法><非毕业年级质量考核奖励办法>,使考核在’质”和’量”两方面配套。
对外走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学校于1993年4月与双碑贸易公司、四川外国语学院合办史迪威外语学校,同年与西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办高考’双证班”,与重庆幼儿师范学校联办成人中专班,1994年9月与三峡联合职业大学联办文化艺术学院,同年与渝州大学联办渝州大学分部。
突出学校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双轨并行的特色,特别是职业高中教育更具特色。1986年--1995年,子弟中学的职业高中从单一办学到联合办学,从单一职业专业到多种职业专业,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职高在校学生达283人,十年来毕业学生达806人,先后开设文秘、公关、幼教、烹饪、微机、电算财会、广告装璜、室内装修、工艺美术、美术音乐等专业,职高毕业生的就业扩大到省外,如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考上大学的人数上升,多次荣获"高考上线人数奖”、"学科超区平均分奖”、"高考贡献奖”、"高考进步奖”等奖项。
子弟中学期间,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调整,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更加突出,校长负责制全面实施。教师队伍结构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先进模范,如赵承良.吴琴莉、魏陵君等人。吴琴莉荣获1992年冶金部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魏陵君荣获1993年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四、 政府办学时期 (双碑中学 1998年一2013年)
1998年10月,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学校移交给国家,转为公办高完中.2000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双碑中学校.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放弃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保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终生受益.
靓丽的塑胶跑道,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以及乒乓球场等多种运动场地,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活动场所.
由两座天桥连成一体的两幢教学大楼,可供38个班级的学生读书学习.
学校拥有一幢3949平方米的现代气息浓厚的综合大楼,12间独立的钢琴房与一间钢琴音乐厅.器乐演练室;两间美术室与写生室;一间110平方米的形体健身房;可容纳50余人的语音室;还有影视演播厅;多媒体演播大厅与三间微机房,近140台电脑.
学校有学生食堂2个,其中一个为全环保型.学生服务部2个,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学生宿舍楼一幢,拥有49间寝室.床位392个,每层楼配有盥洗间一间,浴室一间和与之配套的锅炉,学生宿舍每间配有电风扇一把和202电话机一部,同时,学校有一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
校园环境优美,绿树葱笼,鸟语花香。
图书库有各类藏书12248册。13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陈列了101种期刊,22种报纸,另外还存有1650册杂志;学生电子阅览室拥有Tcl名牌机54台,与宽带长峰网相联通。
学校交政府办学后,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教育教学硬件设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区教委直接领导下,进一步规范管理,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大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基本工作思路是凝聚人心,优化管理,打造队伍,提高质量,即队伍素质要提高,教学总排位要上升;德育举措要创新,校风建设有实效,管理更加优化;科研氛围浓厚,校本课程开发有进展;毕业年级的管理力度要加强,招生规模要扩大;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校容校貌要更美,师生活动更丰富。
(一)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1)、思想建设 大力倡导团结之风学习之风和奉献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各处室各年级.各教研组等部门要强化部门管理,在提高业务能力和凝聚人心等方面重实效。部门会议要定内容定时间和定中心发言人,避免随意性。按照区教委统一安排布署,深入挖掘宣传我校在平凡的工作学习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先进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校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
(2)、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包括三笔字、多媒体技术.、听评课、普通话、写教案教学论文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并组织考核。要求人人能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上一堂多媒体课;根据区语委的要求,制定我校教职工讲普通话的规定,要求在规定年龄段和正规场合必须讲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并把此项要求作为’教学六认真”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将行政督导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行政督导结果评等级公布,督导的重点为薄弱学科教师。加强对年轻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的听课学习情况的检查力度,建立领导’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帮扶制度。
(3)、 评价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以”五校联合考试”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依据的考核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实施”教学六认真”情况的考核力度,并尝试加重教学过程考核在津贴发放中的比例;局部调整部分行政岗位,进一步明确行政人员的工作岗位,改革并完善评价机制,尝试将一方评定结果的方式变为多方评价,即全校评、管理者评、服务对象评相结合的方式,将每期一评变为每月一评,期末总评,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布考评结果,考评结果与期末津贴挂钩。对行政工作人员和不参加”五校联合考试”学科的教师,加强过程考核数据的采集.行政工作人员继续实行工作日上下午签到制。条件成熟可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接受社会的评价监督。
2、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考试成绩在”五校”中的总排位
(1)、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深入学习<<沙坪坝区普通中学校管理工作”六认真”指导意见>>及<<重庆市双碑中学校教学”六认真”实施细则>>,督促教师认真落实,加强教学常规考核、反愦和落实;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制定措施坚决制止部分较师在期末突击抄写听课记录和教案的现象;组织教案的书写培训,严格规范教案书写,教学后记、时间安排等重要内容要齐备;举行教案展评,针对实验室使用不理想的情况,制定理化生教师使用实验室的规定并进行考核;所有年级要增加上晚自习的时间,以解决教学时间不够,无法为学生答疑等问题。
(2)、加强治薄工作 各学科和各年级教学质量不平衡的现象在我校很突出,所以要重点加强薄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抓好教学评价工作,每月公布一次考核结果;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既要研究,更要推进,从个别年级、个别学科点上突破;抓好教学质量的有效调研,及时反馈,对”五校联合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研组,年级组和个人张榜公布,在全校大会和校报上表彰。
(3)、加强教学质量分析 加强对”深思”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后进生转化这一课题的研究.狠抓考风考纪,增强监考老师的责任感,加大对考试的监督力度,为教师提供研究学生改进教学的真实数据。认真抓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4)厂、加强培养年轻教师 培养年轻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要给机会,压担子,多锻炼,二要继续实行”一带一”的结对子制度,鼓励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磨炼,老教师要承担起”传,帮,带”的重任,精心培养指导。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立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到德育主任负责,班主任主管落实到学生的自上而下的德育工作网络,推行全员班主任制,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德育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德育主体作用。建立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制度,强化年级组管理职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年级组长要经常检查,督促各班的常规管理。独立召集班主任例会,加强团结协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同时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强德育常规. 充分彰显学生身上的亮点,表扬好人好事;抓好德育信息的报送工作,进一步完善班主任例会制度,认真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理伦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总结并推广斑主任工作的好经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专题讨论,完善德育评价体系,适时更新。
(3)、抓好专题教育 一是抓好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文明教育和行为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二是抓好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情感,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诚信品德;三是抓好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履行责任的自豪,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在适合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规则意识,让学生随处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让规则意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讲究规范的前提下获得自由的发展;四是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环境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五是加强对学生早恋等问题的对策研究。
(4)、利用各种德育载体 做到周周有主题,有重点,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征文比赛、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刑式的教育活动。着重抓好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办家长学校,深化我校德育工作,大力开展”迎北京奥运做阳光少年”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奥运知识,参与奥运活动,弘杨奥运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教委举办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图片展,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开办法制讲座,参观未成年人管教所等教育活动,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全年师生无重大安全事故,犯罪率为零。 (5)、开发德育课程,制定<<学生手册>>。
4、优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1)、各处室坚持一月一次例会,行政办公室不定期组织检查。
(2)、加强考核,建立信息公布平台,每个学月公布一次。
(3)、理顺行政岗位职责,提倡兼职工作多作奉献。
(4)、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干部值班的管理和考核。
5、加强科研工作,营造浓厚教改科研氛围
(1)、制定规章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科研。
(2)、课题研究为教学服务,搞好教学科研培训,开展”普通中学艺体文化建设”等10个区校级课题研究。
(3)、对教师教改科研工作进行月考核。
(4)、善于选题,精心选材,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所有专任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5)、制定”教师发展手册”,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6)、抓好工会群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7)、办好校报。
6、加强毕业年级工作,提高中考高考上线率
毕业年级教师积极参加区教委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初三高三后期复习讲座;认真安排复习计划;周日增加晚自习,给毕业年级上晚自习的教师加餐,加强一诊和模拟考试的分析;加强课堂督导;学科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经常沟通.召开誓师大会,开办心理讲座,营造临考氛围;开好家长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初三文化课考试时将体育考试纳入,成绩计入总分;制定完善初三和高三质量奖励方案。
7、加强招生工作,扩大招生规模
制作招生宣传手册,制定招生宣传工作计划;全校教职工出力献策,参与招生工作,切实保证本校的生源。
(二)学校党政正副职领导任职情
党支部书记:
向 凤 1997年__1998年
2005年__2007年
刘登山 2002年__2004年
何 跃 2004年__2009年
李 强 2009年___2013年
副校长:
伍天明 1997年___2013年
池鸿滨 2005年__2007年
王红举 2001年___2005年
曾维明 2008年___2013年
霍 敏 2011年___2013年
附:重庆市双碑中学校大事记 (1962年-2013年)
1962年7月 石井坡民办中学成立。
1965年7月 石井坡民中更名为冶金民中。
1965年7月 重庆钢厂委派厂第7车间总支书记罗俊杰为学校党政负责人。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停课状态。
1966年9月 冶金民中迁校址于双碑工农坡。
1967年 冶金民中进驻工宣队与军宣队,改学校年级,班为连排编制。
1972年7月 成立重庆钢厂冶金中学,冶金民中纳入其内。
1986年1月 校长办公室正式成立,开始工作。
1987年2月 重庆针织总厂,重庆第一棉纺厂,重庆巴山仪表厂,重庆第二棉纺厂。重庆国营无线电厂,重庆川东地质大队,重庆地质仪表厂,重庆钢厂开展横向联合办学。
1990年6月 实验大楼竣工,交学校总务处管理。
1990年6月 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年级组制改为部级制,即初中部,普高部,职高部,外联部。
1990年9月 实行课时计奖办法 。
1991年3月 区厂矿职高检查,获一等奖。
1991年12月 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加紧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制”工作会。
1991 年 区运动会高中男子组(乙组)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职高获区优胜一等奖。
区歌咏比赛获”金鹊之声”特等奖,区文化馆一等奖。
1992年3月 四川省师专音乐系联招组在我校设考点。
1993年4月 与双碑贸易公司,四川外语学院联办”史迪威外语学校”。
1993年 与西师 成人教育学院联办高考”双证班”,与重庆幼师联办”成人中专班”,开设计算机,公共关系,幼教,烹饪专业,学制二年。
1993年 与三峡联合大学联办”文化艺术学院”。
1994年9月 与渝州大学合办’渝大分部”,在我校挂牌.。
1998年10月 我校正式从特钢公司剥离,划归区教育局管理。
1998年12 月 获区97一98年度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1999年 成立校教学科研室。
2000年8月 伍永刚任校长,谢代鑫免去校长任调研员。
2000年11月 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双碑中学校。
2000 年 学校“中学生素质构成因素及权重研究”开题。
2001年 双碑中学首届科研大会举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开题,校”英语’AtP’阅读训练”课题开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课题开题.国家级”JIP”课题开题 。
2001年 举行新校门、宿舍、球场奠基仪式。
2001年8月 校领导班子调整,龙峰任校党支部书记,免去校长职务;免去向凤书记职务;
王红举任副校长 ,伍永刚任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周金泉免去副校长职务,任调研员。
2001年10月 举行校运动场二期工程竣工典礼。
2001年10 月 区委检查”文明单位”达标条件。
2001年11月 举行新校门、宿舍、球场奠基仪式。
2001年11月 区公安局局长郭金严任我校法制副校长。
2001年11月 学校迎接区语委”语言文字”达标检查,我校获井双片区获第一名。
2002年 冯仲娅任我校校长、书记。
2003年2月 集资房住户交款。
2003年2月 学校”艺术长廊”动工。
2003年7月 ”艺术长廊”峻工。
2003年 区教委在我校举行区”全员班主任制”现场会。
2003年10 月 获区2002一2003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组织奖。
2003年11月 ”全员班主任实验研究”获区教育科研一等奖。
获区第二十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3年11月 召开”双中第二届艺体文化节”大型活动。
在我校召开区中学安全工作现场会。
2003年 装修高中楼、初中楼、改修学生宿舍,修建食堂。
2004年2月 区教委授牌命名我校为”规范级乙等学校”。
2004年11月 获区第二十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7年12月 被评为区2006一2007年度”安全文明校园”。
语文教研组获区优秀教研组。
双碑中学简史编写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