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插班生考试”从上海商学院到华东政法大学:存个档,明年见#上海市插班
存个档 ?明年见
姓名:李响
原学校:上海商学院
考入学校:华东政法大学
考入专业:法学(经济法)
考插年份:2022
“多年以后,面对插班生,我仍会回想起在高考完的那个夏天前往上海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候插班生是一个精神火炬,我搁置熟悉的生活,朝火炬走去。从那个夏天启程的故事,活像童话的化石。”这句话改编自《百年孤独》的开场白,这时空交错的艺术描绘了我现如今“告别终点”而“回望起点”的一面精神画幅。
本文将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付诸文字,一方面是我自陈心迹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为大家提供某一上岸样本的主观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考试建议和学习技巧
01.
英 语
首先,重中之重,要听宣老师的话
从词汇到阅读再到写作,宣老师讲解的深度和广度是全覆盖华政英语考察难度的。可以说你只要跟着宣老师的步伐走,华政英语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今年的英语也取得了90+的成绩。其次,谈一下我个人针对今年试卷和结合往年经验的看法:华政考了可观分数的语法,我的建议是刷一遍《华研专四语法与词汇1000题》,基本就没有遗漏的语法点了;而写作部分较为灵活,今年甚至出了概要写作(浙江卷之前考过相关题型)和继承其情节的作文,大家在宣老师讲解作文时一定要仔细听讲,不能死记硬背框架,一定要准备着应对出题潜在的灵活度;个人认为22年的考卷总体难度不满六级,词汇也中规中矩,但结合历年,建议以考研难度来准备是最稳妥的。
背单词
单词的重要性不容置喙,一个单词的一个释义可能就是阅读的题眼,想提高做题容错率,请每天巩固。我使用的软件是百词斩,背完第一遍后,我就在考研四六级词表中轮流更换背诵。衡量一个背词app的好坏的方法,是其操作方式是否符合你个人的记忆习惯,背得下来就行,不必拘泥于app质量。至于查询单词,我使用的软件是网易有道词典,用牛津释义查。
做笔记
上课的时候我的笔记基本写在科兴的教科书上,方便记忆复习。以前我做笔记比较工整,为了匹配宣老师的语速,我做的笔记比较潦草,但突然发现不羁的笔迹能给我更深的记忆点。自己复习的时候我会用平板书写整理笔记,以及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app进行笔记日常复习。
刷题
与其多刷题不如有质量地刷少题,不过因人而异。我考插一年只刷完了新东方六级试卷和科兴英语练习册。但是我基本会对每一篇阅读的词汇、搭配、句子和错题进行整理,整理阅读也可以辅助作文学习。还是再提一句:好好听宣老师的阅读课。听一篇宣老师的阅读讲解>自己刷十篇阅读。
(点击查看大图)
02.
语 文
经过我浅薄的浏览和观察,我发现华政语文推荐书目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会出现在考卷上。往年推荐的《古代汉语读本》和《古文经典选读》都会有原句原文出现在试卷上,而今年的《大学语文》更是占了前面选择填空的绝大部分分数。掌握推荐书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华政的古文部分考察难度较大,需要严肃对待。其他题型基本与高考题型差别不大,若有自己应试套路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来,没有的话可以刷一遍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新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体会一下相近的出题套路,其中的社科文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近而积累素材,远则开阔视野。语文某些模块在短短一年备考时间内是很难提升的,我觉得力有不逮的同学可以选择性放弃一些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的模块(比如古文对于我个人)。
至于作文,基本是议论文,个人建议可以使用纸条app的作文提高包,对于一些优秀的论证段和句子,考前看考时用。还有在考插这一年可以多阅读一些中国或者外国翻译的文学作品,既在日常中提升了中文阅读能力,又积累了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推荐微信读书app,可以划线做笔记欣赏笔记,我经常阅读那会儿的遣词造句能力和我经常网上冲浪那会儿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人的语言能力是会被熏陶的。
app还可以存储一些需要用的教科书,从诸子散文到明清代小说基本全覆盖,还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世界文学史》。想查阅什么,就搜索什么。然后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推荐阅读陈重业的《古代汉语读本》(原先华政推荐书目),个人认为还不错,孔夫子旧书网可以买到。
(点击查看大图)
03.
法 律
华政的法律出题范围广而程度浅,而都来源于《法学概论》这本推荐书目。考试内容都给你了,背就完事儿了。我是用年轮和幕布两个app进行笔记整理和复习的,个人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前者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安排复习日程,可以挖空模仿练习卷;后者用来制作思维导图,有益于宏观把握。当然这些迁移到纸面上也可行,看个人习惯。
这里必须提一下我法律复习疏忽的地方,即对背诵时间的错误把控。我是一轮复习过了一遍,自认为知识点都入了脑,但其实记性差,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到可以做题的地步,何况我原专业非法学。于是由于时间不足,我的二轮复习存在大量浅背辄止的内容。需要背诵的内容虽然多,但这和英语单词一样,需要反复巩固。希望记性和我一样不太好的同学谨记教训,勿存侥幸之心。二轮复习最好早点开始,先看看自己背诵用时,再进行日程安排。
(点击查看大图)
04.
其 他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中锐意指出,“……在没有传统规范可循的时代里,一切人类天性中未经磨练的欲望便会沿着粗俗突兀的路径生长。”我将这个逻辑置于考插语境,结合华政备考经验,发表一下拙见:不同于高考等规则体系高度成熟的考试,插班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并且在20年内发展至仅仅初具雏形的状态。代入上面的逻辑,只要你做到超越正常状态的自己,基本就是超越平均值了。
关于方法迁移。一个完美的“通关攻略”无疑有助于厘清问题,但也经常让人错把问题当成答案。大家可能会渴望寻求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规律,但这是不现实的。不要低估考试的灵活和复杂性,也不要高估某一上岸样本的借鉴价值。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关于备考的心路历程
我来自浙江杭州,高中就读于某市重点。在得知高考失利后那一周,我几近处于一种混沌。所幸经过亲人老师们的帮助,我在复读和考插中选择了后者,高考志愿全填在了上海,并且一开始就确定了华政作为考插目标院校。
暑假
英语方面先从词汇开始,按照宣老师的安排,我每天都完成一定量的单词背诵和多义记忆。初次听千词突破可谓是惊艳不已,干货方面兼融会贯通和于小见大为一体,宣老师关于心态的指导也见缝插针锦上添花,我孱弱的溢美之词也许不能准确形容,但我诚挚的赞美之心也许已跃于纸上,众cbser们定要谨听宣神教诲,宣门.jpg。语文我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重点学习了《大学语文》这本华政推荐书目,打了初步的知识基础,也提升了一定语文素养。鉴于浙江政治选考生是已经学了一些基础法律知识的,我法律听课并不那么吃力。
开学&原校学习生活
入学初期适应阶段的很多事情都会让人觉得应接不暇,好好处理好当下的事情,做不完就做不完,考插备考时间虽短,但不能执着于一时,大家没必要沉浸在高考失利急于学习的想法中,也没必要为当下的繁忙杂乱而感到焦躁。对抗外界混乱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内心的秩序。然后关于原专业:因为原专业非法学,自然和考插内容的衔接比较弱,所以我进行了取舍,对某些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的内容(e.g.高数的难点)就索性放弃,将时间匀给考插复习。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保证不会挂科的前提下。至于社团活动,除了一些兴趣爱好相关,其他我基本不参加。
秋季班
我报名了三科线下课程,我周六上午从奉贤坐到杨浦,周日下午从杨浦坐回奉贤,四个小时的来回车程看似辛苦,实则不然。首先我基本能抢到座位,也不需要抢,坐着也不累。其次,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稳定空间内,加上耳机创造的安静环境,能学的习也不少。周六上午的地铁比较空旷,可以在地铁上做做题、看看书,我的英语课前预习一部分都是在地铁上完成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坐这么久的地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草率的学习环境,但是这种“见缝插针的学习时间”和“想方设法去学习的心态”可以借鉴和体会一下。这个时期英语还是以词汇为主,开始纵深发展,着重词组和多词义的记忆。
寒假
这个阶段我断断续续刷完了科兴发的英语练习册,对《大学语文》进行了仔细的二轮复习,《法学概论》持续推进。我自控力一般且学习效率方差较大,这个缺点在家被严重放大,这也为后期假期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
春季班及疫情封校时期
没上多久的线下课,便迎来了封校,当时越来越严峻的情况让人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担忧和怀疑,对考插也有一定影响。所幸奉贤疫情形势缓和,上商管理政策也比较人性化,我的室友们也比较安静体贴,我的备考环境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专业课改为线上教学,懂得都懂,所以我将重心放在考插内容的学习,一天的日程除了学习,就是放松准备学习。当然封校那段时间,因为某些矫情的惶恐惆怅急躁,我也是摸了好几天的鱼,这很正常,先把心情发泄一下吧。但摸鱼摸着摸着总会饱和,饱和了就会觉得无聊,无聊了就学学习,考华政需要学的三门科目还算是挺有趣的,何况要觉得枯燥也不一定会来报考华政。总之,没有恶劣的环境影响,封校也算一个很不错的备考机遇。
暑假
因为考试时间的延迟,我的暑假算作冲刺阶段。冲刺阶段的基本内容就是“保持手感”和“巩固记忆”,说白了就是背。很多人看不起“背诵”,但其实记忆力和统筹力是很重要的能力,尤其对于我这种记性很差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大工程。英语方面,每天刷单词,每天刷阅读完型小题型,每天复习笔记。语文方面,每天积累作文素材,每天复习推荐书目,每天复习笔记。法律方面,每天复习推荐书目。杭州不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加上我自律能力低下,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长大概只有三四个小时,冲刺阶段的效率只能说一般。
关于心态调节?
物理手段
我的建议是跑步,“三公里治各种不爽,五公里治各种情伤,十公里下来,内心尽是平和和坦荡。”血液循环集中到肌肉,脑子里就会少一些精力去瞎想。
化学手段
我的建议是多吃甜的,促进多巴胺分泌,会让人心情高昂。或者吃顿大餐,让你的味觉告诉中枢神经:嘿嘿我真开心.jpg
精神方面
可以理智思考考插的功利作用和考插机会的珍稀性,剩下的逻辑自然而然就展开了。然后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摘抄,大家酌情参考。高中哲学学过“语言是意识的表达方式”,文字对人的激励作用还算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关于焦虑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很多场景,其宗便是“不要等待”。令你焦虑不安的是摇摆不定优柔寡断,每做一件事情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哪天要是觉得没由头的焦虑,那就现在立刻马上,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关于得失
“把宇宙138亿年压缩成宇宙年历一年,地球诞生在八月,最原始的人类在12月31日下午才出现,一个活到八十岁的老人,也不过0.18秒的一瞬。”以及经典的“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相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得失固然重要,但汲汲于得失容易使人南辕北辙。我们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难题,这使人在得失和荣辱之外,找到一种发源于心的前进动力——或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淡然,或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满怀希望,或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胸有成竹。
关于辛劳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加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时琐碎和枯燥难免让我们深陷于迷惑与茫然,乃至丧失了最初的热情。但“长途跋涉”的意义正在于此,你会在跋涉的途中,化被动为主动,摒弃一些矫情和怠惰。村上春树的“不想跑,所以才去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得有实干的绩业,而非镜花水月虚空打靶。否则心情调节就是本末倒置了。
结 语
之前科兴发过一篇推文:上岸之后你最感谢的是谁?科兴的答案是“一直坚持的你自己”。对于我这个上岸样本,这句话有一定合理性,但我更感谢的是科兴和这个政策本身。“运气是强者的自谦,命运是弱者的借口”,我并非强者,只是乘运而来,但在备考中保持谦逊、具有忧患意识还是比较重要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的不强求,并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择优考试的法门也许就在这。首先,科兴一直以来都稳重地陪伴大家,从报考时期“流言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的“用成绩说话”,再到上课时期全方位的教学指导和老师们高超的专业水平,再到考试前夕无微不至的心态指导。什么叫顺风局,报了科兴真就是顺风局。其次,之前有个学长说过“获知插班生这项政策即信息源的胜利”,这就要讲到先前提过的考插的功利作用了,我现如今还在感叹,教育政策的一粒尘就是学生个体的一座山,当然这座山是你攀岩后能积累经验值的东西。这么好的机会,扪心自问,真的忍心浪费吗?最后,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也是我的情感支柱,是一种使人焕然精神的无可替代的方法。
上岸之后。见到一些朋友,有人形容我“蒸发了一年”,的确,我当时和我一些朋友调侃“存个档,明年见”,可谓是如我一般的“爱互动交流的人”的破釜沉舟之心。
最近刚开学,跨城搬运行李、绞尽脑汁冲抵学分、四处奔波去咨询老师、全新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场所……纷至沓来的衔接生活让人觉得忙碌又劳累。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也觉得朦朦胧胧而不真切,仿佛备考的热血和上岸的喜悦被冲淡了。但转念一想,当浪漫褪色,留下的其实是最真的东西——
插班生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的精神火炬,在踏实的备考路上蜕变为远方的坚实信标,现如今则化身为一张简单的录取通知书。这里的“简单”可以此句来诠释:“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观,事去而心随空。” 有时候突然发现在处理事情和调节心态方面,我都比去年那个存档点的我强了不少,应是考插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备考的热血和上岸的喜悦不是被冲淡了,而是内化了。我想,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件事情,都参与了我们,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和我们经历过的所有的峥嵘岁月重逢。
如果重来一次,我想我还是会选择走插班生这条路吧,哈哈。
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