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升本马上十年,艺术类本科专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长沙师范学院,因为“长沙”二字,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目光。

  但是,详细了解之后,很多家长可能又有点犹豫了。长沙师范学院前身,据说是1912年创办的长沙师范学校。期间经过数次变迁,2004年设置为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2005年恢复“长沙师范学校”校名,2013年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定为现名。升本不到10年,靠谱吗?

  

  靠谱不靠谱,恐怕不是某个人说了,还是各位考生和家长自己的选择说了算。在作出抉择之前,大家有必要相对详细了解一下学校的有关情况。

  认可也好,放心也罢。说到底还是录取分数线说了算,近两年招生竞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们看看长沙师范学院的录取情况如何。

  

  2022年: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攀升。

  2022 年,长沙师范学院高中起点本科在湖南、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 22个省份招生,本科招生专业 28 个,录取 3317 人(含 6 年制转段),实际报到新生 3279 人,全校新生平均报到率为 98.85%。

  

  学校之所以说生源质量不断攀升,主要是基于下述数字。2022 年高招省内本科历史类省控线为 451 分,历史类最高分专业组录取线为 504 分,高出省控线 53 分;历史类最低分专业组录取线为 497 分,高出省控线 46 分。物理类省控线为 414 分,物理类最高分专业组录取线为 484 分,高出省控线 70 分;物理类最低分专业组录取线为456 分,高出省控线 42 分。外省 21个招生省份中,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 50分的省份有 17 个。

  

  其中,该校首次招收省内高招公费师范生,报考热度、生源质量、录取分数均高。在省内 14 个市州 86 个县市区录取高招公费师范生 411 人,其中历史类最高分为 562 分,高出省控线 111 分,物理类最高分为 566 分,高出省控线152 分。

  

  2021年:学校同样认为新生质量不断攀升。

  2021 年高中起点本科在湖南、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 22个省份招生,本科招生专业26 个,录取 2764 人,实际报到新生 2720 人,全校新生平均报到率为 98.41%。

  

  2021 年高招省内本科历史类省控线为 466 分,录取分数线为 521 分,高出省控线 55 分,录取最高分为 549 分,高出省控线 83 分;物理类省控线为 434 分,录取分数线为 501 分,高出省控线 67 分,录取最高分为 545 分,高出省控线 111 分。全国 22个招生省份中,录取分数线高于省控线 50 分的省份有 18个(高于省控线 100 分的省份有 5 个)。

  

  艺术类体育类是该校的重点录取专业类,我们有必要继续看一下2021年的相关分数线。

  

  这里面,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相关数据和研判均来自于学校相应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由于升本时间不到十年,加上之前相对单一的学科专业结构,导致长沙师范学院目前本科专业数量相对较少。在2021—2022学年,该校共有本科专业 28 个,其中师范类专业 13 个,非师范专业 15 个。

  

  上述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理学、法学 7 大学科门类,其中音乐与舞蹈学是省级应用特色学科。从学科门类结构看,教育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4.29% ;艺术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35.71%;管理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0.71 %;文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14.29 %;工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14.29 %;理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7.14%;法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 3.57%。

  

  看一下近两年的新生分布情况,大家会发现该校艺术专业招生量大,对于希望学艺术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其中,2022年新生在各学院的分布情况,显然艺术类院系新生人数更多。

  

  2021年新生在各学院的分布情况,艺术类院系新生人数好像占比更高。

  

  至于特色优势专业的话。截至目前,长沙师范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是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英语、酒店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舞蹈学。

  

  有兴趣关注2023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格。这个表格的好处是,大家可以从中看出毕业生对于该校专业建设情况的一个总体认知。

  

  就业数据,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小编倒是认为,这些数据是大规模统计出来的,比很多人的个体印象、身边人现身说法更靠谱一些。当然,这都是总体情况,别人怎么样,并不代表自身就会怎么样,这一点也是要明了的。就长沙师范学院而言,就业数据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本科毕业生尚未超过3000人,师范生占比超过50%

  2022 届毕业生共 4368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2948 人,专科 1420 人,本科、专科毕业生占比分别为 67.49%、32.51%。毕业生中有 2923 人为师范生,有 1445 人为非师范生;具体来看,本科毕业生中有 50.98%为师范生,有 49.02%为非师范生。专科毕业生均为公费师范生,其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100%。所以,各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部分不再分析专科毕业生,仅展示分析本科毕业生情况。

  

  2021 届毕业生共 4726 人(含挂靠生)。其中,本部毕业生共 3362人,挂靠毕业生共 1364 人。本部毕业生中,本科人数为 2590 人,专科人数为 772人,分别占比 77.04%、22.96%。毕业生中,师范生 1496 人,占比为57.76%;非师范生 1094 人,占比为 42.24%。学校 2021 届专科毕业生中,师范生771 人,占比为 100.00%。

  第二,连续两年,升学人数都在100多一点。

  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2022 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9.89%,其中本科、专科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84.23%、100.00%。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38.26%),其次是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7.34%);专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均是地方基层项目(100.00%)。

  

  本科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最高的专业是财务管理(72.9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比例最高的专业是书法学(75.32%),毕业去向为地方基层项目的比例最高的专业是学前教育(32.21%),自由职业比例最高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11.21%),国内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包装工程(12.00%)、物联网工程(11.36%)、科学教育(10.34%)、体育教育(10.14%)。

  

  截至当年8月31日,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8.67%,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33%,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9.87%。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36.60%),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30.85%)次之;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乡村教师”(99.74%),求职中”(0.13%)次之。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4 个专业,其中包装工程(97.37%)、数学与应用数学(90.82%)、工业设计(89.86%)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前三。

  

  第三,主要就业单位是民营企业,且规模都不算太大。

  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52.40%);从规模来看,2022 届本科毕业生积极服务于中小型单位发展,就业于 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比例为 72.88%。

  

  2021 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其他企业”为主,占比为 51.32%;“其他教学单位”次之,占比为 28.54%。专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地方基层项目”为主,占比为 99.87%,“其他教学单位”次之,占比为 0.13%。

  

  第四,省内是就业主战场,长沙相对又最多。

  2022 届本科、专科毕业生均主要在本省就业,比例分别为 67.03%、99.16%。除本省外,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省份还有广东(17.40%)。具体到城市,2022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长沙(36.89%)、深圳(7.38%)、株洲(4.64%),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衡阳(11.99%)、郴州(11.99%)、邵阳(11.32%)、永州(11.32%)、张家界(10.98%)。

  

  2021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80.06%),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 71.83%、100.00%。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占比分别为 8.28%、1.07%、1.00%。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长沙市(43.20%)和郴州市(7.71%);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长沙市(64.33%)的占比相对较高;专科毕业生则主要流向了郴州市(13.91%)。

  

  最后,总结一下:长沙学院的专科毕业生,是一个很幸福的群体,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员的朋友还是不要错过的好。至于本科专业的话,对于那些希望在小学任教的朋友,在这里能够学到比较深厚的基本功,比如体育艺术素养要好于同类大部分师范院校。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是冲着“长沙”二字去的,学得怎么样恐怕还要靠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