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化有多严重,高的可以接近或达到满分,低的可能是0分
小学数学考试经常有考满分的,但到初中后,能考满分的数量,急剧下降。原因是课程翻倍了,难度增加了,进度也比小学快多了。另外加上要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初中会有不少孩子,出现成绩严重下滑的情况。所以在初一上学期,大家就非常有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以数学为例,有人说初二是初中的分水岭,其实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大家的差距就已经开始显现,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初一上学期有较多的内容与小学重叠,或者还能靠吃老本支撑一下。但如果没有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与节奏,很快就会出现掉队跟不上的现象。
人们常用这么一话对初中数学做总结,确实非常准确、精练:“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点都不陌生,不是危言耸听,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中学阶段哪一门拉分最严重,恐怕数学说第二没有哪门能称得上第一。
下图是今天在头条上看到的一位初三老师发的她们班的数学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最高分100,最低分0分。我们也不说最高与最低吧,高的90分以上有16人。但60分以下的有22人,占全班人数的四成左右,这其中有好几位十几二十分同学。大家想一下,光这一门课程,拉开了几十分的差距,有些课程满分才30分,想要在其他课程里来拉平得有多难?
各位网友你看到这张图片的成绩不知有何感想?欢迎把你的想法发表到评论区。
初一数学不难,但这一年却至关重要。这一年也是大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习态度与习惯没培养起来,初二拉开距离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那么作为初一的学生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没有办法杜绝这种潜在的剧烈分化呢?
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参考一下。
课前最好进行预习。
不作过多要求,能看懂多少算多少。对于一些上课进度快的班级这点非常关键。
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与节奏,该记笔记的记笔记。
课堂高效率地听讲40分钟,能抵得上课后自己花三小时。
要熟悉掌握定义定理,深层次理解,包括代数意义、几何意义、性质等,切实夯实基础。初中数学的定义概念以描述性为主。学会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这些往往是出题人挖陷阱的地方。定义一定要理解透,不要模凌两可。
初一要从小学的直线思维,转变成中学的逻辑推理思考模式。小学课堂上的数学题,直来直往的题相对较多。但初中以后,一般不再这么出题了,即便简单的题,也会换个说法,拐个小弯。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步骤,有些同学偷懒跳步,其实最终吃亏的是自己。以初一的化简计算为例,一般四个等号出答案,这样老师对你的解题过程一目了然,而且这样做基本上草稿纸都省了。
解答题千万不要简单地就写出个答案。原因有两点,首先写步骤的过程也是锻炼逻辑推理思考的过程,不容易错;其次初中以后解答题如果单纯地写个答案,会被扣分,比如5分的题,最多也就得2分。甚至只有1分。
课后配套的练习题一定要做,不要眼高手低,觉得课堂上听懂了。不少孩子,听的时候感觉会了,做题的时候未必能做对。另外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题,一定要学会独立完成,能深度思考,学会推理,学会分类讨论!别跟我说一做不出就去翻看答案。参考答案是自己完成解题之后,检验对错用的,不是用来抄的。
当你的基础掌握得还不错,就可以尝试着做拓展题。做拓展题是为初二打下坚实基础的。到了初二,数学难度会增加,上课进度会加快,若初一能坚持做拓展题,初二可以顺利衔接,成绩稳定。初二上学期开始,有些同学已经在严重掉队。
有问题尽量当天解决,可问同学、家长,当然最好是问自己的任课老师。老师是非常喜欢学生提出问题,并很乐意为自己的学生答疑解惑的。
适当的练习不可少,但不建议搞题海战术。要有效率,不要埋头只做,做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一定要把错了的弄明白,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有些同学题做了很多,但不去总结。这次这题做错了,也不去改正,感觉题做过了就好了,下次遇到这类题还是一错再错,这种毛病一定要改,否则做再多的题也意义不大,一直只会重复的,题型稍微变换就做不了。
总之七年级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也是打下坚实基础、转变思想、改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按照上面的这些要求来,不敢说初中数学能学得有多好,一定差不到哪去。
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因为考试过程中有70%的题是基础题,这些分一定要拿下。即便是难题得不到分,也能保证分数不会太难看。另外以后要赶上其他同样的机会也更大。更何况,难题也是由若干个简单的题巧妙组合而成,先把基础部分学透,这是以后学习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