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 是因为你忘记了小时候吃过的这些“苦”
我常常可以听到大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孩子就是好,吃了睡睡了吃,多舒服!”
“好羡慕小孩子,无忧无虑。”
“我也想做个孩子,不长大。”
……
我的朋友小熊妈妈之前也说过不少这样的话,最近她推翻了之前的言论、在朋友圈写道:“小孩子其实挺苦的,这种苦还没几个大人能懂。”
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经了解,原来她1岁多的孩子小熊这几天生病了,白天还好好的,凌晨哭着醒日本据来,浑身滚烫,小熊妈妈一量体温,39度了!赶紧上退烧药,第二天去医院检查,扁桃体肿大,一挂水又是三天。医生说,这病可不是突然得的,起码已经不舒服三天了。
小熊妈妈仔细回想了这几天孩子的日常,几乎无异常,除了喂饭特别难。小家伙拒绝吃稀饭,用小手把嘴边的勺子推走,或者直接把送进嘴里的饭吐出来。为此,小熊妈妈没少凶他,甚至强硬地把他约束在怀里,任凭哭闹,把饭一口口吃完才让离开。现在想来,突然不爱吃饭,或许就是因为嗓子疼,可是他不会说……
身体不舒服,得不到家长理解,还被家长粗暴对待、强迫吃饭……这么说来,小孩是挺苦的。我试着延续这个思路,带入小孩的视角和思路,发现其实小孩还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舒服!
孩子之苦:力不足
《动物世界》里曾说,相比起动物界的新生儿,婴儿真是太无能了。海豚生下来就会游泳,小马生下来就要学会奔跑,而小婴儿只能靠人照顾,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习坐、走、说话等基本技能,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无法自理。
看完这段话,你还会羡慕孩子的“吃了睡睡了吃”吗?还会认为孩子无忧无虑吗?也许他们只是没有能力做除了吃和睡以外的事情,也许他们只是不懂得怎么认知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更“惨”的是,家长还意识不到他们有这些苦楚,常常对孩子们“吃饭慢、走路慢、拿不到某种东西”等弱小行为表现出不耐烦,这感觉苦吗?
孩子之苦:被管束
“那个东西,不要摸!”
“那个地方危险,不要去!”
“吃饭的时间到了,快吃饭!”
24小时被照看的另一面是24小时被管束,孩子并不如大人一般想干嘛就干嘛,他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受到家长的约束和限制,干什么都需要经过家长的同意,否则就会被教训。试想一下,如果让你过这样的生活,你会觉得苦吗?
孩子之苦:情绪不被理解
家长残酷起来是很可怕的!为什么这么说,一句话就让你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听到家长这么说——
“给你吃好的玩好的,又不要你给钱,你还不开心,你有什么资格不开心?”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这句话,估计你会更不开心——毕竟人人都有负面情绪,不会因为衣食无忧就不会被负面情绪找上门,这里面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现实却是,一些小孩就这样被家长剥夺掉了有负面情绪的权利,宝宝心里苦啊,宝宝只是不会说。
你看,亲子关系同样需要“角色互换”,当你只感受到家长之苦时,很容易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引发负面情绪。但如果你多一个孩子的视觉,就会多一个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而不是指责
当孩子的行动能力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时,你将不再只是单纯地指责,而是会耐心的教导他做到某件事情的技巧和方法,或者当下帮他一把,让他做到他想做的、或者你期望他做到的事情。
指责不再是你的第一选择,甚至会显得自己有些冷漠。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被谴责而满怀委屈,而是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帮助无处不在。
在孩子没有妨碍到他人、接近危险时 给他自由
当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情、不做某件事情时,你的衡量标准不再是随心情来回切换,而是衡量一下事物的安全性、以及对他人是否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没有,就给孩子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吧!毕竟孩子探索世界的步伐需要更多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从此,一味的喝止不再是你的第一选择,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给了自己自由。
在孩子有负面情绪时 帮助他一起接纳和面对
“来,说说你今天为什么不高兴。”
我的很多朋友都表示,这句话在他们的童年里几乎缺席,不高兴的时候不被人接纳理解的苦楚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所以,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别让他在你孩子的童年里再次缺席,当孩子有任何负面情绪时,别急着否定,用这句话开启你们的谈心之旅,你会了解到孩子的另一面。
别让粗暴否定孩子情绪的那个你和孩子过多相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样的家长,你会喜欢吗?
今天谈到这个话题,不是真的要渲染孩子有多苦,而是希望多给到家长一个看事情的角度,以及一个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方式。把这些带入你和孩子相处的日常,相信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理解,也给那个容易愤怒、生气的自己多了一份提醒和约束。
童话爸爸,每晚陪你游览童话世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