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变形驱动冶金制备Cu-碳纳米管集电体,用于锂金属电池
成果简介
可充电的无阳极金属锂电池(AFLMB)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有利于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本文,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永宪教授团队在《Carbon》期刊发表名为“Cu-CNTs rrent collector fabricated by deformation-driven metallurgy for anode-free Li metal batteries”的论文,研究提出了通过变形驱动冶金(DDM)技术实现的多壁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u-CNT),以恢复AFLMB中集电器(CC)的亲锂性。
基于严重塑性变形原理,实现了具有大量晶界和断裂CNT均匀分布的细粒Cu CNT,因为CNT抑制位错滑动和晶界迁移。具有低尺寸分布梯度的细粒度Cu-CNT中的晶界由于其较高的无序度和活性状态而提供了理想的成核位点。断裂的CNT表现出优异的亲锂性,其用于锂离子插入的层状结构有助于均匀的锂沉积。由Cu-CNTs CC与2 2 vol.% CNTs组装的半显示出先进的循环稳定性,在1.0 mA·cm?2下500次循环后,平均库仑效率为97.8%。具有LiFePO4阴极的全电池在0.5℃下100次循环后具有69.4%的优异容量保持率。这项工作为制造CC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以实现AFLMB未来应用的优异电化学性能。
图文导读
图1. 制备过程的示意图:(a)DDM方法的示意图。(b) 铜箔和Cu-CNTs材料表面的Li沉积过程和形态的比较
图2. Cu CC的成分和结构表征
图3。在DME/DOL(1:1 v/v)中,以3.0wt.%LiNO3为电解质,在1.0mA·cm?2下,使用1M LITFSI的无Li||Cu半电池的性能
图4. (a-c)、Cu-0CNTs(d-f)、Cu-2CNTs(g-i)和Cu-5CNTs(j-l)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以不同倍数循环3次后,锂的成核和沉积形态的SEM图像对比。
图5. (a) 在1.0 mA?cm-2的条件下,用1M LITFSI在DME/DOL(1:1 v/v)中日本据与3.0 wt.% LiNO3作为电解质记录的Li||Cu-2CNTs循环伏安图。
(b) 电化学阻抗光谱(EIS)测量的等效电路。
(c) 循环后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分别对铜箔、0CNT锂、2CNT锂和5CNT锂半电池进行EIS测量。
图6. 室温下用1M LITFSI在DME/DOL(1:1 v/v)中以3.0wt.% LiNO3作为电解质的无阳极Cu||LFP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小结
通过DDM提供的严重塑性变形,成功制造了具有稳定循环性能的Cu-CNTs CC。亲锂的CNTs均匀地分布在Cu基体中,以钉住位错并抑制晶界的迁移。它有助于形成具有低分布梯度的细小晶粒,这有利于提供更多的Li成核点。由Cu-2CNTs组装的半电池显示出均匀的锂沉积形态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在1.0 mA?cm-2下循环500次后平均CE为97.8%。Cu-2CNTs||LFP的全电池在0.5℃下循环100次后表现出69.4%的出色容量保持率。
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2.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