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铭记终生的不是砸缸,而是父亲的这句话

  

  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说,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节目中,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讲述了一个司马光的故事,

  父亲的一句话,

  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但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

  关于司马光的文字中,

  他从来没有讲过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

  是童年的一件事。

  ↓↓↓

  

  青核桃的故事

  在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

  有一天他和姐姐一起给一个青核桃去皮。

  姐俩忙活了半天,

  也没把核桃皮剥下来。

  姐姐有些气馁,

  就先离开了。

  这时来了一位老仆人,

  他打来热水,

  把青核桃烫了烫,

  然后很轻松地就剥下了皮。

  老仆人剥完核桃皮就走了,

  只剩下小司马光在那里摆弄着核桃玩。

  这时候,姐姐回来了,

  她惊讶之余,

  问:这是谁剥的呀?

  小司马光抖了一个机灵,

  得意地“承认”是自己剥的。

  没想到,

  司马光的父亲突然出现了,

  他严厉地对司马光说,

  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呢,

  你怎么能说谎呢?

  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就是司马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

  正所谓

  爱子,教之以义方。

  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

  就是司马光的家风。

  

  “诚”这个字,

  司马光不仅终生践行,

  他还把这颗种子传递给学生和后辈。

  这颗挚诚的种子

  是在司马光童年时期,

  当他在摆弄青核桃的时候,

  当父亲大喝那一声的时候就种下了。

  

  赵冬梅教授点评道:

  良好的家风培育人,

  它培育美好的种子,

  人们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

  又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影响到更多的人,

  从而营造出来一个更和谐、

  更美好的社会风气。

  这就是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视频:专家学者解读释义

  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

  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说,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话,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意思是,

  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

  那就不是爱孩子,

  反而是害了他。

  这句古训的背后,

  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资治通鉴》

  记载了一位糊涂的父亲,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

  后赵的统治者石虎,

  石虎立儿子石宣为太子,

  但是他更溺爱另一个儿子石韬。

  于是这位糊涂的父亲,

  让两个儿子按日轮流处理国家大事。

  石韬不是太子

  竟然也享受太子的待遇。

  对此,司徒申钟非常担心,

  他对石虎说,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可石虎溺爱石韬,

  根本不听申钟的谏言。

  当太子石宣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

  暗中派人刺死了石韬,

  石虎查明真相后,

  立即命人杀死太子石宣。

  兄杀弟,父杀子,

  人伦惨剧,莫过于此。

  后赵也逐渐衰落,终至亡国。

  王杰教授说,

  与之相反的是,

  在中国的历史上,

  还有许许多多,

  严格家教、广为流传的经典。

  比如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陶母退鱼、

  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

  在今天,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

  等党的优秀干部,

  为党为国,鞠躬尽瘁,

  他们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

  教育着自己的后人。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

  作为父母,

  我们要把良好的家风传递给孩子,

  引领孩子,

  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

  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

  纪录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10月8日—19日

  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