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
2011年,对海军陆战学院官兵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该院由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改建为海军陆战学院。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办学定位、使命任务,还是机构设置、课程规划,都要重新进行研究论证。
海军陆战学院党委“一班人”以强烈的使命和责任感,群策群力、集智攻关,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交出了一份调整改建的合格答卷。
正确认识机遇,就会抢抓机遇
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召开之前,该院党委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王凌院长和李桦政委分别率领部分专家教授,赴石家庄、南京和南昌等地的5所军队院校进行调研,对承担的海军五大兵种中级指挥10余个培训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逐一进行了修订和论证。
然而,院校改建的消息,还是让该院官兵有些措手不及。改建海军陆战学院,这就意味着原来从事五大兵种战术学科教学任务的专家教授,将失去原有的事业平台和教学优势。一时间,大家感到无所适从。
“我军旅生涯34年,学的是水面舰艇,教的是水面舰艇,研究的也是水面舰艇,水面舰艇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军优秀教员吴晞教授难于割舍对水面舰艇的情感。
为了及时将官兵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上来,学院党委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越学习,他们对学院的发展前景越是充满信心。通过对部分国家海军陆战队发展形势分析,他们惊喜地发现,改建海军陆战学院,面临着时代条件的机遇、陆战发展的机遇、重点建设的机遇和特色定位的机遇。
“四个机遇”很快赢得全院官兵的共识。党的十七大代表、作战指挥系外军教研室教授陈岛,拿出当年转型的劲头,主动带领年轻教员深入陆战部队调研,及时组织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陆战岸防战术指挥系陈松辉教授,为加快“海军陆战岸防装备应用实验室”建设进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暑假只休息了5天。
只有直面考验,才能经受考验
改建前,该院从事陆战岸防专业教学的教授只有3人,副教授只有16人。而且,无论是教员的学历、经历,还是知识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都还不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需要。
然而,该院党委的认识却十分统一。这次调整改建,既体现了军委、总部和海军党委对学院广大官兵的充分信任,同时也为学院党委和广大官兵带来了一场现实考验。
“学院改建,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是思想观念的考验、教员队伍的考验、学科体系的考验、保障条件的考验和形象作风的考验。我们只有直面考验,才能经受住考验。”该院李政委说。
为迎接考验,该院党委提出“讲大局、谋发展、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发出了“长精神、强作风、上水平”的号召,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学院调整改建中政治工作的意见》。该院陆战队战术教研室主任潘大志,带领年轻教员一口气申报了5项重点课题;原水面舰艇战术教研室主任李中良教授,白天忙教学,晚上加班研究新学科专业。他说:“在海军陆战队战术学科领域,我是一名新兵,我得从头学起,用实际行动为教学转型做贡献。”
办学理念超前,行动才会超前
改建过程中,该院党委把重新确定办学定位,作为首要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论证。他们认为,要培育出优秀陆战人才,必须研究外军的、掌握我军的、创新自己的。
纵览美、英等西方军事强国海军陆战队的发展历程,回望我军正在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的现实,一个超前的办学理念在王院长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我们必须面向全球,以特色立校,以信息主导,才能建设全军一流、世界知名的海军陆战学院。”
改建教学机构。随着使命任务调整,原来的教学机构必然被打破重组。该院提出“以专业为主、兼顾学科”的原则,果断改建8个教研室,合并3个教研室,裁撤4个教研室。
整合课程建设。该院以培养任职能力为重点,重新修订120门课程标准;打破学科壁垒,突出军事应用,新开设两栖作战与航海等近百门课程,增加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教学内容。
加强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海军陆战队指挥信息体系建设综合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继续深化海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梳理出51项重大课题。
庹新国 特约通讯员 邱桂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