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跳的这支舞,原来是......

  

  

  在今年

  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的开幕式上

  一群北大学生带来的曼妙舞蹈

  重妆亮相,惊艳开场

  引得现场观众

  争相与“飞天仙子”合影留念

  原来

  这是北京大学兰园书院的师生团队

  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造像为灵感

  创作的实验舞蹈《莲曜云中》

  同学们手执乐器、翩翩起舞

  穿越千年的历史

  将云冈石窟的飞天造像

  呈现在世人眼前

  今天,跟随编舞人田晴老师

  与主创团队同学们的讲述

  走近“云冈舞”的前世今生

  用舞蹈与历史对话

  

  左起:朱雨珂、张竞心、宋苗苗、姚易彤、肖茜之、李佳益、孔祥劼

  艺术工作者,同样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202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现任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提及“云冈学”建设的内涵。云冈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是“云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了让云冈乐舞“活起来”。“可以说创排这个舞蹈就是从当时结下了渊源。”田晴老师回忆道。拥有丰富舞蹈教学经历的她,在初次听到“云冈舞”这个话题时,眼前就为之一亮。

  我一下子就被这古老而又全新的舞蹈主题吸引住了,开始思考如何用舞蹈的方式与云冈石窟对话,让那些静态的云冈舞乐造像‘活起来’。

  此后,田老师多次前往云冈石窟采风,细细观看一件件石窟造像,寻找灵感。让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云冈第12窟“音乐窟”:窟内的乐伎舞伎或婆娑起舞、信手散花;或彩带飘飞,穿梭其间;或击鼓敲钟、怀抱琵琶……恢宏壮丽的雕刻技法、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令她着迷,创编“云冈舞”的信念,在她的心中愈发坚定。在兰园书院筹备美育活动过程中,老师们也一致认为“云冈舞”选题是具有开创性的,首个“兰园美育”活动课程因此诞生。

  

  田晴老师在云冈石窟采风

  

  招募学员的信息一经发布,北大学子踊跃报名

  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兰园书院和杭侃院长的支持下,冬奥开闭幕式工作结束归来的田老师正式启动了“云冈舞”创排项目,她希望与志于此的同学们一起,复现云冈石窟中沉寂千年的舞姿,让妙曼的飞天舞乐“重现世间”。

  作为传播载体,艺术更为灵活,如果能将石窟造像中的静态舞蹈完美复刻,它的传播力度和影响肯定是非常深远的,或许也会成为云冈石窟的一张艺术名片。

  招募学员的信息在北京大学兰园书院微信公众号上一经发布,立刻吸引了广泛关注。短短3天之内,报名人数就远超计划人数。报名的同学有的来自考古文博学院、心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也有的来自基础医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经济学院等12个院系。谈及自己的报名原因,大家的语气中都难掩期待:

  我本身有一定的民族舞基础,大学后参加过舞蹈课、舞蹈社团活动,学习现代舞与古典舞,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对古代文化的多元性有很大的求知欲,所以非常希望能通过云冈舞课程从舞蹈的角度去感受更多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

  ——元培学院 18本 刘雨筝

  作为关注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考古学生,兰园书院云冈舞的招募推送一发出就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本次美育活动是很“北大”的,它本身代表着一种包容性: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老师和同学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大家觉得有意义、有兴趣的事情而共同努力。一般来讲,这样的活动总是与舞蹈零基础者无关、甚至与男生无关。当看到招募推送里的那么多“不限”,怀揣着一直对舞蹈心向往而力不足的遗憾(跳舞真的超酷超美可惜我不会),内心告诉我必须要试一试:万一报名成功了呢?起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二十个人,优中选优,凭什么就有我呢?当兰园书院给我发来入选通知短信时,一时间竟觉得不真实——我居然真的可以跟随优秀的舞者学习舞蹈了!

  ——考古文博学院 18本 张文鼎

  我一直很热爱舞蹈,从四岁开始坚持跳舞九年,我享受把自己的身体融入一段音乐、一段故事的过程。然而由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不得不暂停了舞蹈学习。今年春季学期,看到兰园“云冈舞”课程的推送,我眼前一亮——是我心心念念的舞蹈,还是一次与历史的面对面;对舞蹈功底要求宽松,而且还是小班教学。于是当即报名了此次创新实践活动。由于太久没有跳舞,我的基本功大都荒废了,柔韧性和舞感都大不如前。不过,田老师会在每堂课前组织柔韧性、核心力量与稳定性的训练, 这对舞蹈的最终呈现效果起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只有更深刻地了解云冈文化,才能将舞者曼妙起舞、粗犷质朴的动态变化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 除了学习舞蹈动作,我们还通过了解北魏历史、分析飞天造型,着重体会了云冈舞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云冈舞的学习是一次全新的、美妙的体验。翩跹舞姿 不仅 是与自己身体的对话,更是与历史的交流。 它已然超越了舞蹈本身,成为了我了解云冈石窟文化的引路人。

  ——外国语学院 21本 朱雨珂

  既是创作,也是实验

  

  

  田晴和学员在训练中

  如何在复现石窟舞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是《莲曜云中》创作过程中的难点。第一堂课,田老师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话题开篇,邀请现场跨学科、跨年级的同学共同出谋划策,融合多维视角,助力云冈舞的编排与教学。

  与传统的舞蹈师承教学模式不同,《莲曜云中》的编排更像是一场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实验”。课上,田老师重点为大家讲解云冈舞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云冈石窟的开凿和北魏历史与人文常识,敦煌、云冈飞天造型分析等相关知识。课下,她给同学们布置图像考证、动作分析等自主探索的作业,同学们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观看云冈石窟3D导览等多种手段,自主复现云冈石窟中的飞天舞蹈姿态。师生热烈探讨,一同参与到舞蹈复原的动作与图像考证过程中,反复推敲各个姿态的准确性及舞姿间的连接动作,最终才将确认无误后的舞姿纳入编排学习的动作里。这是一场关于民族舞蹈、文化遗产、艺术疗愈的融合性探索。参与云冈舞美育课程的同学虽然并未接受过长期的、专业的舞蹈训练,但却具有北大深厚的人文积淀,基于这一特色,相较追求舞蹈技巧性,更追求人文性与美育性。因此,在艺术呈现上多元包容,不纠结于动作技术难度,而是引导学生体悟从理论到艺术实践的过程。

  本次舞蹈作品的难点与创新点,首先在于对石窟造型的复原和重现,即通过舞蹈的形式彰显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从艺术媒介的角度来看,石窟艺术的再创作与表现,可以有摄影、绘画等多种形式,但是舞蹈作为直接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艺术,能够通过面部神态、肢体动作等多角度展示石窟的人物形象特征。本次舞蹈编排中提炼了多种造像的特征,包括庄严沉静的佛像、威武刚健的力士像,以及轻歌曼舞的飞天形象等。工匠们通过精妙的工艺展现出人物动态的瞬间,舞者们又挖掘出这种瞬间中的动态性,虽然艺术创作的媒介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这样的互动中达到了精神内涵的一贯。而习舞的同学们之所以能在这支舞蹈中得到精神的共鸣,就是因为在全面调动了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后,对舞蹈的造型形成了个人性的感受。

  作为北大学子,我们受益于先辈大师的研究成果、专业老师的悉心教导,通过同学们日复一日地排练并交流心得,从而共同完成了这次校园美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对云冈石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这样的艺术实践都引领着我们对历史风貌的感知、对自我存在的激发,感受艺术对人的思想、心灵的塑造和影响。

  ——哲学系 20博 孔祥劼

  演绎云冈舞,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跳出舞蹈的风格。云冈舞的一些动作来自于壁画的造像,跳起来比较别扭,前面的地面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跳出朴拙的质感不太容易。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浏览了大量云冈石窟的图片,也仔细观察了老师对动作细节的处理,一遍遍地练习后,终于找到了感觉。

  ——元培学院 21本 肖茜之

  习武者常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强调了呼吸的重要性,舞蹈与武术的内核一致,正确的呼吸能使动作更具张力,表现更有生命力。在舞蹈中利用呼吸来调节肢体,能帮助我们更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聚神气于身形,从而实现形神兼练。舞蹈又与传统中医养生中强调的守意、调息、凝神、动形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次云冈舞的课程中,田老师耐心地带领我们从体能和基本功练习,为我们讲述云冈飞天背后的故事,和我们分享舞蹈与身心疗愈方面的知识。现代舞蹈和古代华佗的“五禽戏”,钟离的“八段锦”一样,呈现出或优美柔和,或跃动有力的姿态,在增强舞者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新陈代谢。舞者更能通过舞姿抒发内心的情感,保持宁静与平和的心态。

  受到疫情影响,这门课曾反复修改授课形式。无论如何,每次坐在练功房,耳畔响起老师为我们精心选取并剪辑的舞蹈配乐时,我总能感受到禅意和宁静逐渐笼罩在周身。老师教我们配合乐音、节拍进行呼吸,快呼慢吸,快吸慢呼,呼吸之间,每个动作的得以延伸、舒展,最终结课时《莲曜云中》的作品呈现出节律之美、力量之美,调匀的气息是其贯穿始终的神韵所在。这或许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魅力。

  ——基础医学院 22博 张竞心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而完成飞天舞姿需要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底,田老师在每次课程中,都会拿出时间进行柔韧性、稳定性与核心素质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准确地控制肢体动作,起到对全身的肌肉激活、康复与保健作用。她说: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爱好共融的社群,学生可以不具备舞蹈基础,只要热爱舞蹈,愿意更多地了解云冈石窟文化,愿意跟随老师一起释放自己的肢体、感受艺术的美好、体验心灵的愉悦就可以了。

  ——兰园美育教师团队

  虽然对同学们的舞蹈功底要求不高,但是田老师对这项美育活动的期待很高。她希望“能够引领着大家去探寻中华美学精神,促进学生们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通过了解民族融合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潜移默化中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将云冈之美带给更多人

  舞蹈录制结束后,收获颇多的同学们纷纷写下感言,“领略文化之美”“与历史对话”是她们高频提及的感受。

  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与练习在圆明园的晚霞与剪影中落下帷幕。这次云冈舞的活动让我不仅仅了解了云冈石窟的历史以及背后承载的文化,还让我领略到云冈飞天舞蹈的雄壮、大气与古拙之美。在练习云冈舞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受到千百年前胡汉民族融合、文化交织传播的气息,比敦煌更早的飞天造型也带人飞出了历史与想象的边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云冈石窟背后的文化,感受云冈舞的魅力!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1硕 宋苗苗

  作为助教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兰园云冈舞美育课程从筹备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虽然没有跟着同学们一起跳舞,但是我通过这门课也丰富了与云冈石窟和云冈舞相关的知识储备,见证了台下大家的付出与用心。

  我记得田老师会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形神合一,有更好的体验感,精心挑选练功服和道具,连颜色也非常讲究。老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出了一组最具代表性的云冈石窟色彩,包含了像是松石绿、孔雀蓝、三文鱼粉等一些颜色,然后反复尝试多种上衣、裤子、道具颜色的搭配方式。她说:“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服装的颜色同样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田老师对“美”的追求,让我很受触动。

  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疫情形势突然变严峻,线下课程都按下了暂停键。那段时间里,老师多次跟我商讨如何开展线上教学才能让舞蹈基础不同的同学们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每次在线上课前,我们两个都比同学们早入会半个小时,老师让我以学生的视角看看摄像头如何摆放效果最佳,哪个音响放音乐大家听得更清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后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汇报表演,凝聚了老师、同学们大量的心血。能够参与、组织这样的美育课程是我的荣幸,谢谢田老师,也谢谢兰园书院!

  ——法学院 20博 铁婧可

  田晴老师说,她始终记得录制当天的画面,夕阳西下,同学们穿着飞天服饰,在草坪上摆出不同的飞天舞姿,金灿灿的阳光从他们身后俯射下来,形成一道道漂亮的剪影,似乎就像是一种远古的呼唤。她感叹:“我真觉得大家就像是石窟上的飞天一般,与我来了一场时空的对话。”

  11月6日,在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的开幕式上,《莲曜云中》作为开场舞重妆亮相,惊艳全场。对同学们来说,《莲曜云中》舞蹈搭建了北大学子与云冈石窟、与历史文化遗产对话的桥梁;而对田老师来说,它还是对“云冈学”的补充与拓展,是对发扬中国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今后,她还将带领同学们,与云冈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合作,继续深入探索云冈舞的魅力。

  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云冈石窟前完整呈现这段舞蹈,或许在那时,石窟内的舞伎也会望向我们,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探索美育的更多可能

  北大的美育传统能够上溯至蔡元培先生时期。田晴老师深受蔡先生美育思想的启发,在学生时代便立志要让“更多人体会舞蹈中生命律动的魅力”。

  攻读研究生时,田老师就将舞蹈成人普及教育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课题;在毕业后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和排练方法。毕业后她来到北大附小工作,她又投入到基础教育的研究中来,2019年在“小学教育发展论坛”中指导全校两千多名学生进行大型校园集体舞活动,为中外教育界专家学者和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知名校长展示学生艺术素养,广受好评;田老师的舞蹈课程与众不同,大胆、开放与创造是她课程的最大特点,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经过引导,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就能够自编自导自演舞蹈组合,包括了民族文化、舞蹈队形、道具、空间等,这堂精彩的舞蹈示范课在2020年收录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这一理念,田老师也融入到冬奥会开幕式《雪花》和平鸽节目、《致敬人民》节目和闭幕式阜平山里娃合唱《奥林匹克颂》排演工作中。工作之余,田老师仍然坚持舞蹈成人普及研究与教学,她担任了北大教工舞蹈团和健美操团的指导教师工作,编创了多个原创作品并登台表演;她曾发起“舞动燕园”大型活动,带领团队以舞蹈为主、融合姊妹艺术与体育运动庆祝北大百廿生日,献礼建党百年;她曾参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文化遗产联合工作坊,进行田野调研与多维艺术视角探究;还曾为北大燕京学堂的中外同学们讲授中国舞……长年的积累与精进,使得田老师的校园舞蹈实践与研究得到学界肯定,荣获北京市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

  

  田老师参与执导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雪花》和平鸽节目

  

  田老师参与执导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致敬人民》节目,其中有12名北大学子参演

  

  田老师参与执导 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表演《奥林匹克颂》

  田老师积极推动各类舞蹈活动的开展,本于一个思考——在身体律动中,人们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传情达意,展现自身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风格。“前者,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体育精神;后者,就是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未来,她“还想继续在北大探索普及舞蹈的多元方式”,希望舞蹈能够成为推广体育美育的抓手、大学生心理调适的途径;又或是成为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厚植传统文化基础、发掘舞蹈创作新题材,探索美育的更多可能,田老师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