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来信丨读懂中国

  锦书云中来,尺牍传深情。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来自喀麦隆的门杜是当时收到总书记回信的留学生之一。他说,有了总书记的回信,他觉得自己选对方向了。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听门杜讲给您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叫门杜,我来自喀麦隆,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我在德国毕业回到喀麦隆的时候,发现了有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一些项目,我就好奇起来,我想学中文,所以我去申请了孔子学院。2015年1月,中国外长来了喀麦隆,也访问了当地的孔子学院,在我们两个的小互动中,他就建议我来北京大学读书,更深层次地去接触和了解中国。

  2015年,门杜来到北京大学留学。

  欧美综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到中国的第一个学期,中关村有一个非常大的广场,我在那边主动地去跟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沟通。你想了解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还是先要了解人本身,包括这个地方的精神,所以我(在中国)一共去了30个基层乡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去了山西吕梁市兴县,我去那儿当“村官”,去学习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兴县有一个叫沙壕村(的地方),我就跟着当地的第一书记走,他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非常了解,比如说有头牛死了,或者哪家孩子在哪,他非常了解。在兴县那边有专门的一个小区靠剪纸扶贫,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它(剪纸)也会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这些信息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们一般是说you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我在宁夏看到的,因为宁夏也是有干旱地区,靠葡萄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我去宁夏也了解到这么一个机制,就叫“对口帮扶”。宁夏和福建是对口帮扶的,而且我看了很多的福建商人就在那把这一片(地种葡萄),他们那边叫“沙漠戈壁也是金山银山”。我去了宁夏回来就开始跟踪中国这么一个交流机制,我发现学校与学校、城与城、地区与地区,先富帮后富,让我非常地钦佩。

  2021年春天,门杜和同学产生了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想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们也想把我们在中国所体验的分享给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能够有习主席的回信,不光是心潮澎湃,同时(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6月21日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他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封回信以后我更要走基层了。有了这么一个回信,我就感觉我选对方向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我在中国六年过程当中去了很多地方,我发现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精神,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精神。我们来中国学习也是希望汲取一些好经验,要把好的经验带回去,去帮助自己的国家,包括我自己和中国青年搭建了一个中非青年联合会,为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喀麦隆博士留学生 门杜:不是说我们青年是未来吗,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了这么一个号召,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一起努力,携手应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挑战。青年有共同的语言,我们的盼望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是想在我们前辈们所做出来的一些努力的基础之上,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监制丨潘林华 解立楗 严敏

  制片人丨奚彧 杨琨

  策划丨阴丽萍 王珈

  记者丨李岚 石玥

  摄像丨柳明

  配音丨张仲鲁

  制作主管丨秦卫华

  制作统筹丨潘冰 杨礼波 齐怀芝

  剪辑丨王继阳

  包装设计丨段昊辰

  音编丨李明芮

  平面设计丨李戌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