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红烛

  来源:中国科普网 作者:王谨

  伴随着 “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的歌声,大幕拉开,观众的视野被拉到清末民初。穿着长衫马卦和学生装的师生,出现在“黄州府师范”学堂门前,他们为时局和国运之变侃侃而谈……这是10月19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演的“戏剧中国”优秀剧目展演,由黄冈师范学院演出的大型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开始的一幕。

  这出剧,应该说主题是厚重的。以黄梅戏音乐剧的演唱,呈现了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的演进历史。剧中穿插跌宕起伏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对教育事业的影响等情节,展示黄冈师院在战火中得到淬炼,演绎着黄冈这所培育教育人才的摇篮“甘于坚守”、“教育救国”的主题。

  这出剧,应该说对主要人物黄师兰的刻画和塑造是成功的。在剧中,主要演员潘柠静老师饰演“黄师兰”,经历了三次较为典型的矛盾冲突:一是少女时代的黄师兰逃婚,要到学堂报名入学。她的坚持,让校董打破了黄州府师范学堂不招女生的先例;二是已为人妻的黄师兰失夫之痛。他的丈夫罗培刚,在黄师学堂就与黄师兰暗恋,并受黄师兰资助船票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后,罗培刚和黄师兰边从事教育边参加革命。“七一五武汉政变”,罗培刚被反动派枪杀。黄师兰面对失夫之痛,没有屈服,没有气馁,坚持在“一个人的讲堂”上课,声张正义。三是黄师兰的女儿罗晓兰毕业后,是去上海学音乐,还是到大别山深处的苏区红军小学任教?在此矛盾冲突中,黄师兰对女儿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女儿,彰显了黄师兰的红色“师道”。

  这出剧,应该说主创人员和演员阵容是较强的。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发展于安徽省安庆市。鄂皖赣多地区流行于唱黄梅戏。仅黄冈市就有市立黄梅戏剧院、黄梅县黄梅戏剧院。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也常常推出黄梅戏新剧,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由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长王立兵、陈向军领衔出品,黄冈师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侯露担任编剧,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黄冈师院特聘教授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辉担任导演,黄冈师院丁永钢老师作曲,潘柠静、吴进良、赵华、鲁昆鹏、李婧娴、王海燕 、陈立、李嘉豪、邹越轲、丁永钢、朱弘燕、周扬、田子龙、王昊天等80余名师生参演。全剧共分六幕,以红色为底色,演绎了“一根教鞭伴终身”、“薪火相传、玉汝于成”的感人故事。

  如果说,从精益求精改进这出剧的角度思考,我以为剧的结尾,倒不一定落幕于抗日战争期间;倘若把故事延续到解放战争,到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落幕,也许更好;舞美,

  如果多采用大别山的映山红影像,也许更能彰显黄冈师院的地域特色……

  (写于10月20日,于北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