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故乡》是童年,中年时《故乡》是现实,我们都是闰土

  那无忧无虑的儿时是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那点点少时趣事更是五彩斑斓的宝石,留在我们的脑海,愈久弥新,每每与人谈及,总是能眉飞色舞,饶有兴致地谈论一番。

  我们伟大学者鲁迅先生也是如此,纵使多种身份傍身,家喻户晓,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是万般留恋,那些童年的往事,那个童年的玩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多少次出现在梦里。

  归乡心切,把手上的工作简单处理一下,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

  严寒的天气,凛冽的寒风,漫天飞舞的雪花,也阻挡不了他归乡的脚步。

  鲁迅先生以为一切还如同往昔,当他到魂牵梦绕的故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伙伴。

  

  一切都换了模样。

  恍若隔世,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忽然明白,穿过岁月,时光一层层腐朽,那些记忆中的事也会渐渐变得遥不可及。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光,只能停留在过去,永远停留在过去。

  意气风发少年狂

  万般感叹下,久久不能平息。于是创作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名著——《故乡》,影响深远,畅销不衰。后来里面的章节还选入了中学的教材。

  再后来我们通过《少年闰土》对鲁迅儿时就有了些许了解。

  鲁迅先生说记忆里的故乡完全不是他见到的样子。少年时代鲁迅先生家庭条件也算富裕,吃穿用度,都是不用担心的。

  

  少年时的闰土是生活在乡下的阳光的少年:脖子上带着闪闪发亮的银项圈,会在冬季下雪天在雪地里用支起箩筐撒下谷子的方法捕鸟,在炎热夏天去地里看守瓜,去江河边看跳鱼儿……

  儿时的鲁迅喜欢闰土的天真纯朴,闰土的到来丰富了鲁迅的生活,为鲁迅打开了一扇不完全的大门,看到了另一个新鲜的世界。

  同样,闰土在鲁迅家里,大开眼界,也见识到不同于农村的新奇世界。两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儿很快玩在了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陪伴彼此度过了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

  那时闰土没有顾忌,怕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在所有人面前都无所畏惧,坦坦荡荡,不懂什么阶级之分,穷富之别,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只因为喜欢和鲁迅一起玩,就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好哥们儿。

  

  大脑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无需琢磨别人的小心思,只凭自己的喜好交友做事,越单纯越美好。

  这不也是我们吗?谁的风筝能飞得最高,就是我们羡慕的对象;谁敢捅掉屋后那个老槐树上面的马蜂窝,就是最勇敢的人,谁球技最好,为我们多得分,赢了比赛,得到梦寐以求的那双球鞋。就是我们的英雄……

  那是我们最怀念的光辉岁月。

  中年时物是人非

  二十年,是一段漫长的人生旅途,我们也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

  当年无人识的读书少年,经过漫长的岁月雕琢,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当年天真活泼的闰土,变成了整日为生计发愁的大叔。

  

  外形上,高高的个子,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红润泛光的脸庞被又黑又黄遍布皱纹的皮肤代替,炯炯有神的双眸变得暗淡干涸。双手由于长期干活满是裂口,浑身没一件像样的衣物,单薄的破衣衫根本不够保暖防寒,站在那里,不由得瑟瑟发抖。

  心态上,那个意气风发,说话声音圆润,眼里泛着光的少年早已远去。望着这个儿时的玩伴变成了万人敬仰的大人物,自己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仰仗他,成为自己的生活依靠。

  他不敢直视鲁迅,不敢畅所欲言,而他只能“懂规矩”地称呼一声老爷,还要解释“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那一刻,鲁迅内心百感交集,一阵阵酸楚涌上心头,可又如鲠在喉,之前预想的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声叹息,过去的种种美好画面,终究是回不去了。

  他又能为自己的老朋友做些什么?

  能帮则帮吧。

  家里有一些不用的旧家具,鲁迅想着闰土家可能需要,就决定送给他。闰土知道后,嘴角上扬,微笑着电视剧,脸上的沟壑更深了。因为太高兴,几句感谢的话说得结结巴巴。

  记忆里的闰土,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闰土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可是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生活在屋檐下的燕雀,不会有拥抱蓝天的雄心壮志,只能懵懵懂懂地跟着前面的燕雀伏着地面求生存。闰土生活在远离城镇,消息闭塞的乡下,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知识与命运”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又与他们有何不同?

  读书写字不如看会电视,努力学习不如打会儿游戏。偶尔也会自责,奈何电视剧太有趣,网络太让人流连忘返。大把时光从我们身边溜走。

  长大以后的我们,无知识无能力无背景,能做些什么呢,也许不甘于现实的平凡,可也无力改变。

  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了个能过日子的人过着上一代人的生活。年少时让自己辗转反侧不成眠的那个人,终究是梦一场。再后来我们就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整日慌慌张张,只图碎银几两。

  

  我们也活成了闰土,成为之前不屑一顾的自己,尝尽人间辛酸,看尽世间百态,我们大都是平凡人。那些乘风破浪逆袭人生的人,又有多少呢?

  屈指可数。

  鲁迅先生小时候家境殷实,自身又很努力上进,又拥有一身才识,他出国见过世面,经过一番历练终成名家,一直笔杆勇担千军万马,点醒无数混沌社会里的普通人,家喻户晓,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鲁迅是幸运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活成鲁迅的样子。

  当鲁迅勇敢地走出故乡,踌躇满志地去闯荡世界时,闰土能去哪里呢,只能停留在那里,二十年来,并无多少变化。

  

  再见时,内心也会感慨,可胸无点墨又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无奈。

  恍惚间觉得儿时的友谊尚存,可是多少次欲言又止,虽然近在咫尺,可是心里的距离早已山海相隔,遥不可及了。

  鲁迅想的是如何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狮”,让更多的国人苏醒。闰土想的却是满脑子想着明天家里还有没下锅的米。想着这种天地差别,身份悬殊,志向相去千里万里,怎么跨越?

  理想是丰满的,奈何现实如此骨感,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不管你是踌躇满志还是失意后的郁郁寡欢,这条漫漫人生路,还是要继续往前,接受真实的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有句话不是说,看透生活依然热爱生活。

  请不要过多地为闰土怅然,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不也是现代版的闰土吗?

  

  以前我们以为自己会是帝王将相,指点江山,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当代的鲁迅,后来发现自己不过是鲁迅笔下心生鄙夷的闰土。

  跟着时光的脚步走,莫停留。

  时光是最公平的,给我们每个人的都一样,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不同的是人。

  不要再去为少年时的自己不够努力,而捶胸顿足,我们要明白,往事不可追。

  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悔恨过去无用,只能努力往前走。

  与自己和解,世事变化无常,漫漫人生路亦是步步难行。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现实,认真地活下去,踏实走好余生每一步。

  

  请原谅以前懵懂无知的自己,放下心中对他人的恨意,过去的都算了吧。

  趁阳光明媚,趁微风习习,花儿正艳。父母还在我们身边,多去陪着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享受人间温情。

  拥抱陪你走过风风雨雨柴米油盐的伴侣,家庭的重担,你们一起扛起,是伴侣,也是战友。

  然后,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他们站在我们的肩上,能够看得更高更远,去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

  活在当下,接受生活的全部,努力过好生活的每一天,享受每个清晨的明媚阳光,新鲜空气。

  

  华灯初上,静安岁月,原来我们的生活像极了闰土,但也别忘了心中的鲁迅。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