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100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夺下全国冠军
12月15日,第二届"天智杯"人工智能挑战赛在北京圆满落幕。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谢卫莹副教授和雷杰教授带领的"Rocky"团队,在"测绘地理与气象水文数据智能化处理应用"主题的科目二比赛中,从来自全国各单位的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本科目以主办方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处理对象,要求在大场景范围影像中完成多类云的智能识别。在为期四个多月的比赛过程中,谢卫莹副教授和雷杰教授带领团队创新性提出了以域自适应学习为核心的云智能识别算法,充分利用现有卫星云产品提供的信息,同时,算法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对各类云的分布特性进行建模,针对性地提出了多分辨率信息交互融合策略,有效缓解了数据长尾分布引入的负面效应,得到了精确的云识别结果。在12月15日举办的总决赛中,"Rocky"团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本次竞赛根据现场测试得分情况,对各竞赛科目前3名的参赛队伍进行项目形式的奖励,项目经费额度分别为:第一名100万元,第二名30万元,第三名20万元。
谢卫莹,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7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在轨智能处理,重点关注遥感信息智能提取算法研究。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以及TNNLS、TGRS、TIP、PR等期刊审稿人。雷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在轨智能处理,重点关注遥感信息智能提取算法工程化硬件实现。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承担了我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火星探测工程等卫星平台上的图像编码处理单元研制工作。
第二届"天智杯"竞赛秉承"以智用天、启智赋能"的理念,着眼天基信息支援需求、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在遥感数据智能解译应用、测绘地理与气象水文数据智能化处理,以及态势感知数据智能化处理应用三个领域共设置了12个竞赛科目,基本涵盖了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潜力和解决现实需求的几大场景,比赛旨在打造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国际水准的航天领域人工智能赛事。此次挑战赛共有来自复旦、武大、国防科大等国内遥感领域顶级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合肥讯飞等企业单位的全国370余支队伍参赛,经过4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最终12支队伍分别获得了12个科目的第一名。
延伸阅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传输与处理研究所于1985年由吴成柯和陆心如教授创建欧美综艺,目前隶属于ISN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效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技术;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航天芯片设计;高性能计算;基于视觉几何的图像信息处理;图像和视频通信技术以及运动目标识别跟踪技术。
近年来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项目、探月工程项目、载人航天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等几十项国家项目。
今年11月13日,我国首次马里亚纳海沟10000米级海试实时直播任务圆满完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院图像所宋锐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李娇娇和何刚以及多名研究生承担了"沧海"号"御用摄影师"的多通道影院级4K超高清视频编码系统,以及水面母船4K超高清视频解码系统的研制任务。在多次近海海试以及11月13日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实时直播过程中,图像所研制的视频编解码系统运行稳定,压缩后的视频影像清晰流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实时直播提供了坚实后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像所团队还在吴成柯教授和李云松教授的领导下,紧密围绕我国"探月工程"中高效获取高保真影像数据的重大需求,先后成功研制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测器上主载荷相机图像的压缩编码单元。在今年的"嫦娥五号"收官之战中,图像所负责完成了着陆器全景相机图像压缩单元以及上升器采样和分离监视多通道相机多模实时编码单元的研制任务。
素材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