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是“老油条”:查丕波无处不在,查丕波无人会爱
#军情集结号#
西藏平叛杂记
查丕波
之一,决定步兵11师进藏参加平叛
之二,急驰到黑河
之三,团部分连队军粮超标了
之四,我被下放当兵了(上)
之五:我被下放当兵了(下)
之六: “油条”是这样炼成的
我们西安人有句民间俚语:“自小卖蒸镆,啥事都经过”。说的是某个人经历甚多,甚或干脆是根“老油条”。我觉着自己就是这流人吧?
您看,我上过私塾,挨过先生的板子,挨过日本人的炸弹,眼看着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从我头上飞过,我自抬头观望。西安解放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活动。我却一个人从北柳巷跑到东大街去看一个解放军端着一杆步枪压着几个“黑、白狗”向钟楼方向行进。“黑、白狗”是西安人对民国警察的叫法。因为民国警察夏季着白色,冬服是黑色,所以才有了 “黑狗变白狗,到处满街走,不是抓人就是查户口”之说。
参加解放军后,到四军青干班学员三队九班担任副班长,先是学习军事干部课程。兰州解放后又转学到四军卫生部医训队药二期医药专业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外,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油印组帮忙刻写腊绒讲义。上过莲花山伐过木,差点被园木撞进山。在洮河里放过木排,差点被激流冲进九奠峡喂了洮河鱼。还因为我的绘画还看得过眼,我又被从临潭县的莲花山调回临洮本校设计布置学校的化验室。
毕业后在医训队干着医药业务,却又被上级当“万金油”干部用,简直是:“查丕波无处不在,查丕波无人会爱”。
1959年元月“上级”告诉我说:“规定干部下连当兵一个月,安排你作为第二批下连当兵一个月,时间就定在2月份吧。”后因送我去了兰州军区总医院进修,这次下连当兵就没去成。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彭老总任国防部长期间,有一条军队干部下连队当兵锻炼的规定。如果你是从基层连队提拔上来的,每次下连当兵期限是一个月。如果不是从基层连队提拔、没有基层经历的“三门”干部,下连锻炼期则是三个月。
而我是有着基层工作经历的,我以第二名的成绩从医训队毕业后,在十一师卫生部任调剂员,每天去武山县修“天-兰”铁路。后来又从师下放到30团卫生队,从团卫生队又下放到二营,在二营当了两年调剂员。1952年调回卫生连任司药。怎么到了西藏,只因跟刘亮连长讲了几句“理”,就从一个月“升格”为三个月了?
团干部处召集我们这一批下放干部开座谈会,在会上,我向干部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又不是“三门干部”为啥要享受三个月的下放锻炼?人家也没给答复,只当我是放了个屁。
既然“上级”反复说话不算数。我又何必事事都那么听“上级”说的反复话?看来,我已经快被“上级”炼成“油条兵”了。
1959年4月份至12月份,我被一种至今也没有想清楚的原由,似乎是被某种“潜规则”私下里不明原故地下放到三营当兵煅炼,还是继续顶着不明不白的代理军医的帽子跟着七连八班守卫在班戈至申札之间的某个居民点上尽职尽责地锻炼了三个月。
活题叙述到此,我觉得有必要插述一下我曾经是经过兰州军区政治部收音员训练班培训过的收音员。1953年12月,我被派往兰州军区政治部去接受收音员培训班的培训。我拿上去政治部报到的介绍信,从临洮县东教场出发到汽车站买了车票,乘大卡车直奔兰州,当晚黄昏到达政治部,有人带我们直奔当时在兰州西关的甘工大。住在寒假空出来的学生宿舍里,每人发了一台收音机。两种型号,一种用交流电的,民用的那种;另一种是用干电池的,引进苏军的军用品,都是超外差式。从此,开始了一个月的收音基础知识培训。代课老师都是来自省广播电台的工程技术人员。我的文化基础较好,学起来一点也不吃力。什么超外差式收音机,电子管,小个的“花生管”,中周变压器等都能一一掌握。
此时,守地无战事。为了打发这漫漫长夜下的无奈,我发现配随我们排的那台小型无线电台是覆盖了大部分无线广播电台广播频段的,通俗地说,就是说用它是可以收听无线广播的,我就向那位操控电台的通讯兵打问,可不可以在其工作之余的时段里用来收听一会儿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因为收听广播是单向的收听,我用发报退换下来的乏电池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应该是可以允许的吧?通讯员只答应我每天最多用一、两次。从此以后,当我等到不影响电台正常业务时,就拿上之前电台用乏了的干电池,打开广播频道收听一会中央广播电台的时事广播节目,打发我这一波又一波的“三个月下放锻炼”的时间。虽说自动用通讯器材收听央广节目有违规定,但在不影响正常通讯情况下,从权越一下红线,听听中央广播,不也能起到活跃基层政治气氛嘛?
此时已近12月中旬,藏北的气温昼夜温差达到30—40摄氏度。虽然说住进藏民家低矮土坯屋内,比露营住帐篷稍暖一些,但每天取暖用的干牛粪,却必须自己去荒原上拣拾,每次去拾牛干牛粪,是两人一组,一块军用防水布,两人各提一边,拣到一块干牛粪,扔进防雨布兜中,收拾满一包后背回排里,除了供炊事做饭用外,余下的就拿来取暖。
开始几天,干牛粪还能在附近处捡够使用,随着驻地附近的干牛粪越来越少,拣干牛粪的地界就越离驻地越远。所谓的藏北大草原,拿31团原二营尚教导员调任阿里地区改则县县委书记的话来形容:“这是什么大草原?一平方公尺内能有两三株青草就算是好草原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兵三个月,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老油条”了!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查丕波:年龄 90岁。1949年志愿入伍,1958年3月随11师31团卫生连进藏。1971年退伍,1993离休,战残7级。曾参加那曲班戈、申札一带追剿叛匪、1959年的西藏2号地区作战、1960年从日喀则谢通门至改则县、岗底斯山一带,再至仲巴中尼一带的平叛战役。1969年10月参加那曲地区比如县到边坝的平叛战斗。现离休在家,喜读书,写字,用实名上网写博文。
作者:查丕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