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对话:始终与最先进的肿瘤治疗领域保持共振 | 第二届女性肿瘤峰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肿瘤发展之路在何方?且听顶级院士对话!

  2023年2月18日,由阿斯利康举办的第二届女性肿瘤峰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沈阳、武汉八地联动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为“谱新章,愈芳华”。本次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女性肿瘤专家齐聚,共话女性肿瘤患者更美好的明天,践行“2030健康中国”的承诺与愿景。

  在会议的院士对话篇章,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带来了“健康中国2030与质控”主题发言,对中国肿瘤单病种质控工作开展了深远的展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肿瘤指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徐兵河院士带来了“精准医学时代下肿瘤个体化治疗新进展”的主题发言,为未来肿瘤个体化治疗指明发展方向。

  

  图1 院士对话

  于金明院士:

  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是肿瘤质控工作的关键

  

  图2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发言

  于金明院士指出:“尽管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过去相比已经获得很大的提高,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在这差距背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肿瘤工作者去思考。首先是肿瘤瘤谱的不同,我国以肺癌与肝癌为主,而西方国家主要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肺癌、肝癌本身生物学特性恶劣,加之疗效欠佳,是摆在我国肿瘤患者面前的大难题,而发达国家占比高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疗效相对较好。其次,发达国家肿瘤预防筛查体系更加完善,同时治疗水平也较高,我国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亟需加强。”

  因此,将肿瘤的质量控制向全国铺开,从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工作刻不容缓,首先要扩大肿瘤单病种质控试点范围,其次要完善肿瘤单病种质控指标体系。肿瘤单病种质控指标体系涵盖各病种诊疗过程关键环节,有助于各医疗机构对肿瘤单病种诊疗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规范肿瘤临床路径,提高肿瘤单病种诊疗水平。三是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肿瘤治疗发展趋势,建立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四是推进肿瘤单病种质控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快数据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工具等关键技术发展尤为必要。只有将这一个个锚点连接,才能更好地推动肿瘤单病种质控工作真正落定,“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生存率提高15%”才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

  徐兵河院士:

  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势在必得”

  

  图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发言

  肿瘤个体化治疗是随着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系统性肿瘤临床治疗策略。乳腺癌可以说是肿瘤精准治疗时代中的“先驱者”——HER-2基因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随着HER-2基因的“面纱”被揭开,抗HER-2治疗逐渐拉开帷幕,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层出不穷,肿瘤治疗正式进入“新时代”。同时,对肿瘤的分子分型的认知也不断深入,以乳腺癌治疗为例,2011年ST.GALLEN专家共识首次提出要把乳腺癌分为四个分型来“分类而治”,这也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开端与雏形。

  徐兵河院士谈道:“随着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的理念真正落实在肿瘤治疗当中,既往疗效不佳、生存期不乐观的瘤种治疗得到了‘质’的进步。今后,肿瘤的精准治疗应当基于对肿瘤本质深入挖掘,寻找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相关的驱动基因以及分子标志物,来推动创新药物、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得更多患者获益。”

  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无疑是精准诊断,只有检测先行,后续的治疗才能够“因人施治”。为了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卫健委颁布了《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后简称指南),进一步帮助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指南介绍了9大检测技术,包括Sanger测序法、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新一代测序(NGS)、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法、数字PCR(Digital 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IHC)、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这9种方法。同时,在检测方法选择策略上,实验室应优选国际和国内“金标准”的检测方法,同类方法中优先选择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技术,同时也应考虑样本量,检测项目的多少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个体化治疗现状来看,基于体细胞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中,根据对基因组分析的临床试验中可操作性频率和患者反应率的总结,大约 40% 的患者具有潜在的可操作突变/改变,但只有10%–15%的患者接受了基因型指导的适当药物治疗。同时,针对癌症特异性新抗原的个性化免疫疗法相关研究计划已经启动,因此,肿瘤精准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中,个性化免疫疗法极具前景,或能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中之重。

  肿瘤治疗的长河仍在永不停息地前进,新技术、新药物不断涌现,诊疗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同质化、个体化是未来肿瘤治疗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本次峰会上,高水平、高质量的“院士对话”进一步为我国肿瘤工作者指明未来工作方向与研究重点,力图建立实施更加规范化的肿瘤诊疗方案,搭建肿瘤治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审批编号:CN-110233 有效期:2023-3-22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