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的抑郁不是装的”|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

  在大部分家长港台动漫的认知中,稚子懵懂,不谙世事,他们的快乐来得轻松,世界无忧无虑,不会和抑郁症扯上什么关系。

  “孩子都不懂事,他们知道什么是抑郁吗?”

  的确,小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抑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有压力和负面情绪。

  在儿童的世界里,穿不好袜子、交不到朋友、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成年人受困于自己的烦恼,无法理解,但这些压力事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同样也会产生很强的负面情绪。

  对于儿童抑郁症状的不了解,也会导致家长们把很多“暴躁”、“消极”的行为,想当然地认为他只是学习障碍,或是短暂的情绪问题。

  这种幼儿抑郁远比家长们想象得更为常见,且严重得多。

  国际上,抑郁诊断的年龄标准不断降低,儿童也会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

  如果没有得到适时干预,相当于在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颗雷。带着抑郁长大的孩子,情况往往会变得更严重,会极大地增加他们未来罹患抑郁症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自伤,甚至自杀行为。

  未成年人正处在情绪和精神格外脆弱的时期,儿童抑郁同样不能忽视。

  

  在中国,成人抑郁症经过近几年的普及,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但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也会受到精神情绪问题的困扰,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断、治疗和心理干预,对于许多成人来说都还是盲区。和庞大的患病群体相比,大众对儿童抑郁症的认知远远不够:

  目前,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中国占1亿多,患病率为6.1%。在8~16岁的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远远高于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在对近1300名中国深圳的初中生在初一和初三分别作了两次(2016与2018年的11月)追踪性的抑郁情况调查后发现,平均3~4个初中生中,就有1个有轻度抑郁倾向,每6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重度抑郁症状。

  

  环境压力、遗传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创伤等,可能都与儿童抑郁症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精神疾病的高发有其普遍的生理基础。

  人类大脑的前额皮质主要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做出决定、计划,抑制冲动,同时也和社交活动、理解他人和自我认知有关。它是大脑中发育最晚的区域,一直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与此同时,由海马和杏仁核构成的大脑边缘系统,用于管理记忆、情绪和对奖惩作出即时反应,一般在15岁以前就发育成熟。

  这意味着,孩子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但却没有成年人那种感受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特殊时期,激素分泌明显发生变化,这也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因激素变化出现抑郁情绪。

  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家庭矛盾、老师批评带来的慢性压力也是抑郁症的诱因。慢性压力会让感知情绪的杏仁核变得更大、更敏感,导致儿童、青少年持续感到焦虑和抑郁。

  特殊的生理结构,加上躲不开的慢性压力,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然而大多数人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忽视、误解,让患病的孩子难以得到帮助。

  

  “太痛苦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我想退学,哪怕最后变成一个废人”

  “为什么要逼我上学,一定要逼出事才好是吗”

  “初中就退学,又能有什么出路,但我真的读不下去了”

  “重度抑郁症可以休学吗,我真的不想上了,可医生却不建议我休学”

  “不知道我要怎么面对学校,我一想到我这个假休完就要去上学我就受不了,我好难受”

  这是一位13岁女孩乐乐的微博。确诊抑郁症后,她开始用40多条微博记录完自己的抑郁心路,最后吞下了100余粒药物试图自杀。

  据乐乐的父亲蒋先生描述,乐乐确诊住院治疗一周后,她和女儿商量返校的事情,乐乐突然问他能否退学。蒋先生看出女儿不想去学校,但怕她落下课程,还是拒绝了。每当他回想起那天的对话,就懊恼不已。

  

  无数像乐乐的儿童抑郁症患者,他们也曾怀疑着、迷茫着、愧疚着、害怕着却又无从倾诉。甚至和家长认真沟通后被无视拒绝。

  说到底,这些患者终究还是儿童,面对抑郁症,家长应该成为他们的第一道防线。

  那么,如何识别儿童抑郁的早期症状呢?

  | 持续的情绪低落和动力缺乏状态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通常表现为对事情提不起兴趣、缺乏孩童期应有的快乐和笑声,郁郁寡欢缺乏活力等。沮丧倦怠同时会伴随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疼,无端的生理上的疼痛,晕眩,失眠,注意力减退,持续疲倦等。

  | 情绪波动大,且伴有冲动、攻击行为

  例如无缘无故发脾气、暴怒和哭泣,且显得特别委屈,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快。

  | 意志活动减退

  如对学校不满不愿上学、不愿社交、不愿与家人待在一起;表现出被动、懒散、不想做事等。

  | 注意力涣散和行为拖延

  精力低下、思维迟缓导致学习下降,做事犹豫不决且难以完成生活、学习任务。同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失败会使青少年产生挫败感,从而加深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形成恶性循环。

  | 生活节律昼夜颠倒,出现睡眠问题

  早醒、难以入睡、赖床不起等睡眠问题。昼夜节律颠倒有时可与沉迷于电子游戏或其它物质依赖等同时出现。

  | 出现自我贬低、自我攻击或者自伤等行为

  无端地自我惩罚、自己打自己。对自己不满,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我贬低;对表扬不在乎,曲解别人的赞扬、扬言活着没意思,有自杀言论和探讨自杀方法等。

  有些儿童患者不明白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甚至主动把负面情绪隐藏起来,表面阳光、快乐、充满激情,而长期无法宣泄被压抑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会形成巨大压力。

  如果孩子持续出现以上现象,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加强关注。只有敏锐察觉孩子的情绪与行为状态,才能及时跟进并发现孩子的真实情况,同时应积极寻找专业医师求得帮助。

  

  儿童抑郁症患者治疗选择与成人相似,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建议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光靠心理治疗效果不理想,会考虑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但只是配合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每次的对话,都是加重抑郁情绪的原因。

  像上文的乐乐一样,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但和父母的每一次对话,得到的都是“你要好好学习”。

  对孩子来说,最常见的外界不良刺激就是来源于父母。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抱有期望,却不知这有时候也会成为压倒孩子的稻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艾伦·舒尔提出过一个概念:孩子无法对情绪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但是良好的情绪状态又是大脑健康发育的必需,因此成人必须充当一个“外部调节器”(External Regulator),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临床中接触过的很多家长更像是没长大的孩子,他们拒绝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孩子来就诊时,已经身患抑郁好几年,只是现在不能上学或是出现了自伤自杀行为,这才带孩子来看病。

  其实,承认和接受孩子的负性情绪没有那么难。只有承认和接受了,孩子的压力和不良情绪才能得到缓解。

  

  儿童抑郁是一个红色警报,提醒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改变。

  很多孩子生病后,家长不能接受,表现得特别焦虑、总抱怨等,这也会对孩子的痊愈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需调整好自己心态,要学会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带孩子治疗。更重要是改善亲子关系,去了解孩子抑郁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抑郁表现,接纳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陪伴孩子走进心理治疗室,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亲密关系,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学家史宾塞曾说过:“对孩子的一次喝彩,胜过百次训斥。喝彩和鼓励,可以让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教育孩子,也从来没有那么复杂,给予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爱,就是帮助他健康成长最简单的方法。

  

  

  怀着医疗人的初心和使命,曼朗医疗(Mindfront)致力于将国际前沿的循证医学治疗项目和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引入中国。

  如果你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在公众号内向我们提问或文末留言,欢迎告诉我们你自己的故事,我们将尽可能地帮助你。

  References:

  Jane Scourfield,,Frances Rice,,Anita Thapar,... & Peter McGuffin.(2003).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hanging aetiological influences with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7),. doi:.

  杜保国,李玉玺,杜小对.(2003).10~12岁儿童性格及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03),241-242. doi:.

  Medical Review:

  Mindfront Medical Manager Linfeng Zhang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