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藏丨北大学长分享高考语文提升方法集锦(学以致用)
01
陈博远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传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目标导向性,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规划学习时长和学习任务,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但对于长期的备考和积累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系统的学习方法强调每天的“打卡”模式,即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如想要提升语文素养,便养成每天读书摘抄练笔的习惯.
根据艾宾浩斯曲线,知识在学习的第一天遗忘度便可以达到70%,14天后未经复习,那么知识气球便会悄悄飘走,此时的你和初学这个知识的“小白”无异。
针对此,笔者采用“采用127复习法”:首先准备一个日课记录本,竖列写下科目、横行写下今日所学内容,比如今天白天背诵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时评《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那么便在语文标题下写下“背诵时评”,其余科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晚上九点(因人而异,挑选九点是因为此时人脑较为清醒)打开日课记录本,根据所记录的白天学习内容,依次进行复习;
02
乔兰沣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我听过两种有趣的说法,一是“全是技巧,没有感情”,一是“全是感情,没有技巧”。其实,这两种说法,若是放在试卷的选择题中,一定会很快引起我的注意,原因无他,只是太绝对了。我认为的高考语文,应该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技巧与感情的结合。
所谓技巧,个人以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间接受教,一是直接总结。间接受教,即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从教辅中获取;直接总结,则是经过了一番所谓“刷题”过后,从不同的答案中归纳获取,化为己用。可以说,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题都是或多或少有一点应试技巧存在的。如同树木有干,再生枝节,做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抓住题目的本质,寻找题干与自己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答案变得血肉丰满。
在客观题中,我认为我们最好事先了解设错点,比如绝对化、因果倒置、偷换主语、曲解文意等,当我们熟悉了这些常见的设错点,并产生了一定的敏感度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正误选项。在主观题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常见的基础题型及其基本答题要点有较好的掌握,然后根据具体文章和提问方式灵活应变。在作文上,我认为也是有一定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存在的,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体裁符合要求,内容切合题目,思想向真向善向上向美,合理分配段落结构等等。这些都要在学习中时时注意,处处留心,我便不再赘述了。
再提到感情,这更多是长期阅读积累下来的底蕴,让我们能在答题阅读中产生一种“玄妙”的感觉,从而获得一些灵光乍现的偶得,而这些偶得往往则是试题中区分能力的重点。窃以为,要想实现这种感情上的制胜,我们要尽早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历练自己。我们还要一定程度上“放纵”自己的奇思遐想,不惧犯错,大胆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入答案,在正确中积累,在错误中修正。当我们尝试过一段时间后,一些灵感便会自然而然地适时闯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答卷了。
此外,关于语文作文,我额外想提到的一点是,“新”。清代赵翼在其《论诗五首》中写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诚哉斯言。以议论文为例,的确,有一些经典论据是“经久不衰”的,论证起来也十分有力可信。但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写出来的文章却是满纸之乎者也而无一点新时代的影子,想必是不太合适的。还有一些过于广为流传的句子,我的意见是大胆舍弃或者是更新换代,免得造成一种审美疲劳而错失获得更高分数的机会。总之,经典确实要有,但论据最好囊括古今中外,才能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想要达到这种新,我认为仍然要读书,读各种良书。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我们会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更新。
03
佟泽重
北京大学工学院
从学习生活时间安排的角度谈起。我认为能否合理地安排好平日学习生活的时间是能否最终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这与所在的年级,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种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无论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是十分重要的。
以我在高三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为例。在上学的日子,我早上6:00起床,7:10到达学校并开始早自习,在短暂休息后,8:00正式开始早上的课程,12:00早上课程结束并吃午餐。在下午13:30上课前,有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给我自行安排。有时我会提前开始完成当天的作业,或者自我进行某些学科针对性的整理复习,有些时候也会适当地休息或者锻炼,一切的前提都是能保证下午的学习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由于下午也有高考的考试时间段,提前让自己能在下午保持高度集中很有必要。
下午17:05,全天课程结束。在此之后,大多同学会选择留校用晚餐并进行晚自习,而我个人一般选择回到家中自行复习。我的晚间学习一般在19:00开始,持续到23:20左右。一般我会在23:40休息。
对我而言,这样的时间安排不但保证了每日充足的学习时间,也能让我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在周末及假期,我一般也会选择与上学期间的安排基本一致,不过也会更多地留出一些休息的时间。
个人认为,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切忌过度劳累。最好是保持一个有些疲倦但可以恒久坚持的程度去持续努力。尤其是对于还未步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过早高负荷的学习可能会过度消耗自己,甚至导致在高三真正需要辛苦付出的时候已无充分的精力。更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过大的学习压力影响身心健康,比如由于缺少锻炼而频发虚弱,由于内心紧张而状态下滑,避免这些问题都需要平日就保持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学习安排比较松散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循序渐进地增加每日的学习任务,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
对于语文、英语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平日的积累。对于这两个科目而言,尤其是语文,要实现短时间内学习成绩的大幅提升要比其他科目更为困难。语文要求长期积累的语文学习素养,这包括但不限于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时事素材及点评的积累,以及对生活中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不来源于课上的学习,重要的是自己课后的主动积累。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语文成绩的提升就明显会更为简单,或者说是水到渠成。英语也是如此,需要课后单词量的积累,实用短语的摘抄和背诵,还有口语的听与说。
所以我建议各位同学分别为语文和英语这两个学科都准备一个小积累本,摘录平时遇见的阅读素材,单词短语。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会对你成绩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即使是从高三阶段开始,也并不算太迟。
04
陈爱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养成复盘的好习惯。随着我的成长,我的复盘从单纯地讲今天发生了什么,进阶到以时间或者逻辑线为轴,思考今天的新知识、遇见的困难和寻找解决方法等等,将思路向外散发。我的语文老师也感到惊讶,为什么他讲这么快,我回去复盘还能整理出这么多笔记。
05
郭睿司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语文学科往往是同学们心中最难提分的科目,其知识体系之庞杂,涉猎范围之广阔常常让人无从下手。
不假,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它的学习并不仰赖于课堂的传授,更多的是从出生起日复一日的积累,这才给许多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留下了难以提分的坏印象。然而,也许语文的素养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积累弥补,但且就应试方面,语文是有它的小妙招的。
首先,所有文科的致胜法宝(在语文这儿更是适用)便是永远相信高考题!有位高考命题专家曾经说过,今年高考题的答案就藏在往年高考题里。真心是肺腑之言,高考的题目永远不会第二次出现在你的试卷上,但它的逻辑、它的结构、它的核心思想、它的指向,万变不离其宗。我真诚地建议学习学妹们一定要重视对往年高考题的分析,做适当的摘抄与背诵,关键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思路去划分结构,标注逻辑,把握题目背后的本质。
其二,高考答案更多的是提供问答题方面的思路,关于选择题,很多同学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确实,选择题有时设错的方向如果和自己的思路不同则会很难把握,甚至看到了正确答案后依然无法理解。但其实,当同学们经过高三一年高强度的试卷训练强度后就会逐渐发现规律,其实每一种题型的语段选择题设错都是有其特点的,往往设错的点都是相似的,而有些方面则是极少设错,那就不必再在之后钻牛角尖。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尤其是即将进入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可以用几张活页纸分别记录不同题型的选择题常见设错,会极大提升做题的方向感。
其三,作文的分数在于结构和平时积累的结合。首先我认为,作文的结构对于一篇考场作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老师需要在短短几十秒钟内判断你文章的好坏时,只有结构清晰明了才能瞬间抓住老师的目光,因而,如果有同学十分排斥这样的文体风格而偏爱散文式文体的话(我之前也是这样),我建议还是在高三阶段做适当妥协。
当然,除了结构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平时的素材积累,这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大工程,不过也不必担心,高三开始是完全来得及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平时准备一个厚一点的笔记本,分主题记录语段和人物或事件素材,平时则把握课间和早读多多朗诵增强记忆,再慢慢筛选自己运用得最好的素材作为常备素材。
06
方若彤
北京大学哲学系
语文:
语文考试考察的主要是两种能力:
一是阅读。老师教授的基础知识要完整掌握,包括手法、术语、对应作用。平常阅读文章时,不要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一遍,而应该仔细分析它的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也应该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反思自己没有理解到的地方。
二是写作。就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流畅有条理地输出。平时要重视每一次练习机会,从审题开始就要培养严谨的思考模式。限时写作,更容易暴露不足,引起警惕。写完后不要怕问怕改,但每次改后一定要复盘这里为什么要这么修改,下次写就要注意。也可以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在别人的观点、结构、遣词造句中观摩可学之处,从而博采众长,获得进步。
07
于彭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厚积薄发——每日积累的重要性
《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多时候,我们与成功的距离,也许仅仅是“跬步”、“小流”。然而差之毫厘则可能失之千里,没有厚积时的艰辛不易,就不可能有薄发时的轻易自然。
刚上高三时,语文学科是我明显的短板,而这正是高一高二时的应付、怠惰导致的后果。于是在高三时,我制定了针对语文学科的专项提升计划,并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和课后自习上。从最初的文言文实虚词巩固,到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再到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最后到作文素材积累运用,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此,我的语文成绩才能够一分一分地提升。江流汇海,累土成台,没有日复一日的执着坚守,就没有蝶蛾破茧时的美丽夺目。因此,欲成大事,则积累于点滴,积累于日常,唯其踔厉不息,方能日有所长。
08
徐欣怡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全方位的考查,弱化了死记硬背或模板式答题的要求。比如阅读能力,一是提速,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较长文本的阅读;二是提质,论述类文本理清逻辑,实用类文本整合信息,文学类文本分析手法、挖掘思想,无不体现了对同学们处理各类文本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应用题型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拔高,它要求同学们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下面请允许我就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发表一些浅识拙见。
首先,要有长远的规划。高一高二以打基础为主,学习消化书本知识,熟背考纲古诗文,在文言文诗词鉴赏和默写题上尽可能不失误;
高三以复习、整合和提升为主,重点训练文本阅读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知,开拓眼界,从而熟练掌握不同文本的规范答法。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巩固。
一是勤于摘录。
如做题时碰到的生僻字词、不熟悉的成语、文言文的特殊含义和值得记忆的名言金句,都应该用笔记本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并及时消化。如果老师发了更系统的复习资料,也可以把它和自己的笔记本对照、配套使用,既可以温故知新,亦能够查漏补缺。
二是每日练题。
对于偏理学科,题海战术往往能收获立竿见影的成效,而语文学习则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积淀。每天匀出至少20分钟给语文,不追求量的多少,但强调质的保障,每道题都要深入思考,书写时字迹工整,批改后认真反思。平日的一小步,或能助你在高考中迈出一大步!
三是作文训练。
高中生很少有时间阅读大部头名著,所以看一些杂志刊物或短篇小说,对作文素材内化和文学素养提高更有意义。建议在学有余力前提下养成阅读习惯,例如,晚自习完成所有作业,回家后就可以读会儿书;另外,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多与感兴趣的同学做深入交流,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思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09
苏馨怡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从小到大,语文是我比较擅长的学科,这得益于我喜欢阅读的习惯。小时候各种各样的童话与寓言故事使我百读不厌,诗歌的优美让我领略文字的魅力,人物传记、小说、散文使我不自觉地探索世界。对于语文的喜爱,便在阅读的过程中点滴积累。因此,我认为,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钥匙。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培养语文基本功。
记得初中时,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虽然对其中的观点、态度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但书中优美的词句、明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美的体验,也给予了我看待美的不同视角。王国维先生在其中讲述道:“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像这样,运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美,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美的体验,这也体现了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的同学,学习压力大,留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我认为,想要学好语文,就需要用一些速成的方法。语文老师往往会留出阅读课,这些时间可以用来阅读作文素材,摘抄名言佳句,或者背熟以前积累的佳句。更进一步,同学们可以将上下学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记背成语佳句。高二、高三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在作文素材上看到的优秀作文抄下来,在早自习时大声朗读。我在高二、高三两年写完了三个较厚的笔记本,上面都是平日积累的成语、句子和作文。我认为,这些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对于我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语文的另一大重要模块是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字词是关键。高考对于字词的考察大部分源于课内。因此,熟记课内文言文的注释是重中之重,务必要准确理解每个字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课外生词的常见释义积累下来。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高三时积累了两个厚厚的小笔记本的文言知识。在高三后期,我在考试中没有怎么错过文言文的选择题。很多翻译题,即使不知道词语意思,也可以凭借对上下文的准确理解做对。因此,我认为,积累对语文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此外,刷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刷题可以使思维更灵活。遇见的题型多了,面对新题型才能不手忙脚乱。在刷题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常见题型的解法进行总结并将其牢牢记下来,这样可以防止在考场上紧张的状态下漏掉某些应该回答的点,导致失误丢分。
最后,我想说,语文的学习是漫长的过程,但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并非无迹可寻,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高考中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10
张立儒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关于英语、语文
很多同学会问:我明明背了很多句型、素材,结果到了考场根本用不上,怎么办?其实语言的学习讲究“输入”与“输出”,也就是“积累”与“运用”,二者缺一不可。很多同学积累多,但实操少,运用少,所以考场上想不起来。我语文作文也曾有同样的问题。明明读了很多书,记了很多素材,结果到考场上就“吃瘪”。于是我每天回家后先动笔写几段作文段落(过程非常痛苦,几乎是强迫自己去动笔)后找老师修改。一个月下来,我发现我不仅会“套”素材了,还会“活用”素材了。同一个素材,我能放进不同的作文题里自圆其说。这就是“输出”到位的结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相信我们可以不留遗憾。
11
李唯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对于语文学科,有以下四点是学生常常忽略的。
一是要把握卷子的结构。语文卷子有其固定的模式和结构。特别是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每一道选择题有其固定的考察方面,可以根据此排除一些怀疑选项。
二是掌握课堂未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选择题错误实际上是因为对题干中的名词没有清晰的概念导致的。如果你不能具体解释什么是“浪漫主义”“非线性叙事”这样的词,建议打开一本语文知识大全每天翻一翻。比别人了解早一点,多一点,就可以之后把精力放在更多需要长期练习的方面。
三是积累答题模板和角度。虽然语文题目非常灵活,但是能展现出答题角度的有条理的答案更受阅卷老师青睐。建议养成找答题角度的习惯,也可以咨询语文老师,让老师帮助你看到每一份答案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批注的具体运用,拨开答案的表面,找寻它背后的本质。
四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虽然语文题目有模板,但答案核心是你对文章本身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文学类文本,努力调动自己的共情力,根据自己阅读文章时的第一感受出发寻找答案。例如,开头第一段让你有什么感觉?是情绪的调动,还是思考的调动,又或是好奇心的调动?整篇文章给你什么感觉,是条理清晰,还是有代入感?记住,你就是最现成的第一读者。
12
杜佳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中的语文学习和初中相比,有更强的灵活性,更加考察语文素养。从新课改的基本趋势来看,新高考的考察更加注重四种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能力的培养,除了源于日常生活中阅读和思考的积累,也要充分把握课堂上和课后理解思考的机会。同时由于新教材的使用,教材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通过教材体会鉴赏文本或是写作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日常积累和应试准备两方面和大家简要分享我在学习高中语文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日常积累
1. 从课堂中积累
一方面要动脑,紧跟老师思路,最好做到随着老师的讲解思路有自己的新思考。注意课堂上预留的思考时间要充分利用,可以想象自己如果在考试时遇到同样的问题应当从什么角度入手思考、如何作答。同时,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尽量积极思考,不能置身事外。这样才能提升课堂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要动笔,比如日常提问文言文字词解释、文学常识或者理解性默写重点字词时,可以在草纸或者手头的卷纸空白处适当动笔。这样既可以真正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某个知识点,也可以加深印象提升已会知识的熟练度,以便在考试的高强度高压环境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
动笔也体现在在课堂上要及时并高效地记笔记。笔记是对课堂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或者是对课堂精华部分的整理总结和思考,最理想的状态是要结合自己的想法记笔记。同时也要注意平衡课堂上动笔和动脑的时间,不能一味专注于记录一些细枝末节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课堂信息。
总之,课堂是积累的主战场,一定要注重语文课堂的听课效率。听到、听懂并将所获得的信息有选择有效率地记录下来,再进一步运用到答题过程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才是我们的目的。
2. 从做题时的思考和做题后的反思中积累
(1)练习时
针对语文的题目训练,我以为既然练了就最好按考试标准定时定量,全力思考全力作答。做题不仅是为了检验知识点是否掌握,也是为了温习答题的思路逻辑,寻找题感,为考试做准备。每次做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演练、一种积累,通过日常的训练可以练习审题的精准度,练习答题节奏的把握和作答时答案的书写布局等等。
(2)练后反思
如果没有反思,做题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极致。只有分析错因后用自己分析所得的成果指导下一次的做题过程,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升做题的有效性。
语文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很多试题的思路或答案都能成为我们的积累来源,一方面我们在做题时所展现出的好的思考角度、答题语言、逻辑层次等等,是我们自己在有限的时间经过充分思考产出的成果,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下来,以备今后再次使用,因此在反思时如有必要可以对做题时自己正确合理的思考过程进行回溯。
另一方面,我们在对答案之后所认识到的出题人有价值的逻辑和思路、特定的答题语言等等,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后做题时组织答案的资源。
另外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想自己额外进行练习,一定要尽量提升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考做题的边际效益。要求我们一是要注重题的质量,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符合考察需求的题型或者有价值的创新题。二是要注重题的数量,虽然练习当然不可忽视,但也要注意适度。如果在选题方面产生困惑,可以多多和老师沟通探讨,自己做的课外题也可以在答疑课上多与老师交流以解决疑问。
3. 从教材中积累
教材重点课文的书下注释是文言文字词的重要积累来源,教材中的学习提示等总结性语言也可以成为相当有效的答题语言或作文素材。另外,教材比较成体系地介绍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以及相应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等,比如代表性极强的《荷花淀》《包身工》,都是从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切入,介绍一些概念或阐述一泰国剧些观点。同学们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积累不同品类文学作品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做题,也能起到培养学科兴趣的作用。
除此之外,新教材增添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比如要求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这些作品也很有可能成为日后高考考察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尽早做准备,抓紧时间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像《红楼梦》这种体量较大、内容比较丰富庞杂的书,首先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培养兴趣,这样才能在日后的阅读乃至做题中提升准确率和效率,并能获得相当强的成就感。
(二)关于应试(从题型上看)
1. 选择题
建议总结高考选择题各选项的设错点,体会一些较为常见的设错思路,每次的作业和晚辅导一定不要养成过度思考的习惯,切记一切从文本出发,尊重原文的逻辑,虽然支持批判性思考,但也要尽量尊重答案,培养正向思维,不要始终对自己的答案过度自信。我们不是不提倡质疑精神,而是要避免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问题上。
2. 简答题
平时要从高质量模拟题,教材中的各章卷首语、学习提示,高考题答案中获得答题语言,分模块整理总结,融入自己的思考,最终形成有体系、有框架、有逻辑的可用资源。每次作答时尽量有逻辑有层次地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答案的逻辑性,尽量避免从同一角度出发循环作答。另外,具体书写答案要注意排版和格式,将最有效的信息呈现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方便阅卷老师批阅。
3. 作文
(1)积累
积累一些好的论证思路,来源可以是优秀的范文,甚至是语文政治教材一些逻辑性很强的内容。
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尤其是四字词语,方便自己造句,在使用多个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时可以有效提升文采。
积累一些名人事例,不必多,不必复杂,也不必过于详细。举例论证不等同于娓娓道来地讲述故事,因此要把握好积累的程度,提升素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提醒大家,积累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人物或话题,这样在使用时更能做到得心应手。
(2)训练
审题的训练——练习有限时间内精准审题,把握出题意图、提炼出题主旨,接下来不偏离题意地简要构建全文的思路框架,也就是练习写提纲。
语言的应用训练——可以从练习写作某一个段落开始,以段为基本单位练习将自己积累过的好词、好句、名言、名人事例应用到写作过程中。练习段落写作另一方面也是在练习安排段内的论证结构。毕竟高考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注重整体的思路框架,也要注重段内论证思路是否规范,逻辑是否严密。
最后,引用我的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如果每次模考的作文都能做到在老师讲解如何审题并且带大家品读范文之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并送到老师手中请老师进一步点评,效果会更好,自己在将一篇作文不断修改完善时也会有相当强的成就感。
大家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抓住每一次作文训练的机会,尤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尽量在每次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写作品质。我们对作文的喜爱和自信就是这样一次次培养出来的。
13
刘伊濛
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校课程设置无法强求,但这个经验依然可以从个人的层面推而广之。那么这就要进一步说到积累的具体方法了。说到语文积累,再细化而言就是作文的素材积累。标准化的考场作文大家都不陌生,如果能在恰当之处引用名言点缀那就再好不过了,正如我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所言:考场作文不能是“单打独斗”的,要学会运用名言精简语言、提高表达浓度。可以说我们在写作时(以下均探讨高中议论文写作)缺乏的不是引用意识,而是引用能力。就这一方面而言,我有以下两条建议。
第一,从积累角度而言,积累不仅是摘抄,摘抄停留在语言层面,而高效积累需要触及摘抄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读到一句深刻动人的表达时不仅要进行摘抄,更需要提炼出名言的上位概念,再基于这一上位概念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边积累边消化。以一句名言为例,“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把镜子变成窗户”,其中“镜子”可以映射为看见自己,侧重于强调自我甚至自私心,“窗户”可以理解为看见外面的世界,强调一种因教育而获得的责任感。那么在提取上位概念时,我们可以把它归为教育的意义,也可以将它列入更宏大的命题之下,即从向内到向外的转变(这个提炼可能不准确,但放大话题有助于迁移),这样“镜子与窗户”的恰当比喻可以类比运用到更多适配的话题中。
总结来看,提高积累效率的关键便在于将摘抄的步骤再向前推进一步,提取上位概念总结归纳,进而预见名言使用的情景,以便于需要引用时灵活调动储备,让金句事例为我所用。
第二,从写作角度而言,我们经常提笔时想不到论据,但看到别人精当的引用便恍然大悟,因为这一论据本身也储备在我们自己的积累范围中,但是写作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起初我也为此感到困惑,而之后我渐渐发现:如果仅从题目和总论点出发确实难以关联到该论据,但如果先对总论点进行拆分,再从分论点出发联想便会直接得多。
这一点发现也给予我两点启发:一是不要拿到题目就空想论据,二是写作还是应当以实质内容为导向,不能以论据为导向,在清晰架构的前提下再自然延伸出恰当引用支撑才是成文的正确途径。
综合我高中三年的学习体验,我认为最核心的方法论就是要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规划。这种规划不仅有分化在平时的个性化任务,也包括在考试过程中答题的模式习惯。前者侧重于个性化能力提升,后者则侧重于个性化的技巧。关于能力方面前文已提及便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分享两个方法技巧。
第一,学会写“标答”。在高三应试训练初期,散文大阅读的题目非常困扰我,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标答,对比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异同,从找采分点开始,明确要点后再精简答题语言,形成范式总结出标准“技术动作”(俗称“答题套路”),就如同体育项目训练一般形成答题的肌肉记忆。
第二,形成自己的答题习惯。面对考试我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考前复习阶段,往往忽视了考试过程中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仅直接关系到正确率,还会影响到答题速度进而间接体现在结果中。特别是语文科目,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题量大,阅读书写海量。在高三训练过程中,我利用多次模拟考试找到了适用于我自己的答题顺序和节奏。考虑到输入和输出思维切换,我选择打破试卷顺序,先完成默写、红楼论语、微写作等相对用时较短、内容细碎的输出式题目,其次再完成大板块的非连、文言文、诗歌及现代文输入式阅读,最后通过作文弹性调控时间,保障紧凑完成作答。
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存在写串题的隐患,但通过多次训练我可以谨慎地避免这一漏洞,由此我也能准确把握我每个版块的答题时间,这个答题习惯于我而言便是实现稳定发挥的重要考试法宝。具体的方法因人而异,最本质的原则便是要摸索出适应于自身习惯的方法,注重细节,预定策略。
最后,我认为语文学习要有“总结意识”,基于可靠多元的样本分析,敢于提炼。以我个人总结积累为例,我在高考备考阶段尝试提炼过“作文五度法”(这个方法不具有权威性,只是本人在长期的训练中提炼出的好作文共性特征,仅供参考)。所谓“五度”,即精度、广度、深度、高度、温度。用词要精,明确观点精准扣题;视角要广,拓展维度打开思路;分析要深,剖析成因触及本质;站位要高,心怀使命彰显担当;笔者仁心,体察万物传递温情。
以上内容来源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作者都是考入北大的优秀学子,马老师对内容进行了删节,仅供参考,祝愿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高考成绩飞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