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一年级奥数抢答题:解析启发学童思维,习题引导育成方向
培根的名言耳熟能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话,对学习各类知识的优点概括精炼。
人类大脑发育的最佳时间是六岁前,而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后,家长可以适当地教一点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孩子适度接触一点与年龄相对应的小学奥数算题,或者说是益智题能够起到很好的,提高孩子的数学兴趣,促进理性的思维能力,对提高数学成绩有相当大的增进效果。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不仅能够减轻孩子日后在学习过程中“饱受数学折磨的苦楚”,对学习其它理科也有良好的融合作用。摆四道一年级学童奥数抢答题,父母与孩子共同参酌(请父母屏弃成人思维指导孩子,答案与对孩子的培养方向在最后)。
第1题:两个桶里共盛水52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6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有多少斤水?(这道题相当简单,不过,请勿使用方程算式。重在思维,请爸爸妈妈看好家里的水龙头,避免孩子实地演示。)
第2题:昨天,为庆贺刘帅担任乒协主席,某机关单位26名员工举办乒乓球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首先请爸爸解释清楚什么是“淘汰赛”。同时,请多关注中国乒乓球队的比赛。)
第3题:爷爷、爸爸、妈妈三人,平均体重60公斤,爷爷与爸爸的平均体重比妈妈的体重多3公斤,爷爷比妈妈重3公斤,则妈妈的体重是多少公斤?(熊孩子,你不会真要跑出去找秤吧?)
第4题:数一数图中共有三角形多少个?(一定瞪大眼睛,仔细数一数。这类题不是新题,但能够有效锻炼孩子的图形辨识思维,将来能够对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有更好的认知度和灵活度)
第4题答案与解析:
第1题:32斤。算法:(52+6×2)÷2=32(斤)。这道题要让孩子在学会加减乘除的基础上,知道“平均”的概念。
第2题:25场。因为比赛是淘汰赛制,所以每赛一场就要淘汰运动员一名。淘汰掉多少名运动员,就恰好进行了多少场比赛。因为冠军是最后一位,所以,26名运动员自然要比赛25场。这道题与生活常识关系不大,主要是训练孩子的学会“思维替代”,可以利用木棍,或者用划线的方式,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题意。
第3题:61公斤。爷爷、爸爸的平均体重比妈妈的体重多3公斤,即爷爷与爸爸的体重比两个妈妈的体重多3×2=6(公斤)。已知爷爷比妈妈重3公斤,得爸爸比妈妈多6-3=3公斤。又妈妈的体重+差的平均=三人的平均体重,所以妈妈的体重=60-(3×2)÷3=58(公斤),爸爸的体重=58+3=61(公斤)。
这道题如果认真读题,题意不难理解,难的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将题里的条件相互转换。如果孩子反映难以理解题意,父母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多阅读,阅读后尝试复述,不仅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也便于父母审视孩子的理解能力。
第4题:44个。
第4题(1)首先观察里面的长方形,如图1,最小的三角形有8个,由二个小三角形组成的有4个;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所以最里面的长方形中共有16个三角形。
(2)把里面的长方形扩展为图2,扩展部分用虚线添出,新增三角形中,最小的三角形有8个:由二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八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所以新增28个。因此,综合(1)、(2)知,图中共有三角形:16+28=44(个)。
这道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孩子的细致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依靠单纯的计数进行答题容易陷入“越数越乱”的被动局面。“数形结合”的题目,是初中和高中数学不可避免的重中之重,应当让孩子多观察物体的形态,培养孩子大脑的“立面思维”,增强“物体立体感”的认知。
看过四道题的答案和解析,父母们是不是有这种想法:这是一年级的奥数题吗?其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题目本身并不难,难在知识的灵活度一年比一年加深,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如果孩子上小学,在完成作业之后,适当做一点小学奥数益智题,确实有助于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善意提醒:不要指望学习奥数提高成绩,但会提高孩子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关注作者“观海松说教育”。如果您有更好建议,敬请评论分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