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语声|这件事,上海的探索有意义

  潘高峰/文

  这次两会上,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如何鼓励生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众说纷纭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案呼吁“重视一孩”,让人特别有认同感。

  贺丹委员指出,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为此,她呼吁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这其实也是很多网友共同的观点。此前,陆续有代表委员建议: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阶段的免费教育……但网友们却并不乐观:“建议非常好,但觉得不太可能”“这个建议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有人一孩也不愿生”。

  的确,大家都感受得到,随着时代变迁,价值多元,当代青年人的婚姻观、生育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有部分人更加重视个人的幸福感和自由度,不再认为人生一定要生育才完整。只有更好满足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他们才会在此基础上有生育意愿。这一点在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何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近年来,上海在这方面有一项探索特别值得点赞——社区“宝宝屋”建设。顾名思义,这是针对1—3岁婴幼儿提供的临时托、计时托普惠托育服务,而且往往就“嵌入”在社区、园区里,可以为年轻的父母们解决后顾之忧。

  这种做法去年率先在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试点,首批建成了3家社区临时托育点“宝宝屋”,每年可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12次托管服务。此后陆续向全市各区复制推广。成为打造环境安全、设施齐全、服务专业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的重要内容。

  

  图说:吴江幼儿园宝宝屋的室外活动场上,孩子们在老师陪伴下开心玩耍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

  巧的是,就在两会期间,静安区今天又启动了社区“宝宝屋”2.0版建设,将在原有基础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托育服务,并成立“1—3岁婴幼儿教养方式联盟”,培训更多从业人员。而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全市范围内社区“宝宝屋”的覆盖率将达到85%,中心城区街镇覆盖率达到100%。

  这种探索实践,才是真正提高生育率的实招。当然,除了托育需求之外,青年人还会碰到很多生育与生活、生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求职的阻力,上升的通道,加班的问题,住房的压力等等,都会让青年人的生育意愿下降。

  所以在鼓励生育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每一个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就业、创业、住房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做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更加“生育友好”的城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化解年轻人的生育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