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益委员:县城中学为何难振兴?根源是钱不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霁瑶| 全国两会报道
“我们教育(界)人还是得谈教育,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是我关心的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华东师大全国两会新闻通气会上说。
作为一个“教育通”,过去五年,戴立益提的建议总与教育紧密相连,且都有充分的调研与数据作支撑。他曾提出的建议包括:“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持续巩固青少年思政教育阵地”“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等。其中,“持续巩固青少年思政教育阵地”的提案被确定为2019年全国政协的重点提案。
今年,戴立益带来了四份建议,每一份都是满满的数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他延续了过去对县域教育的关注,再次提出与县域教育相关的建议,并将目光聚焦在欠发达地区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上。
谋划县中崛起,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各级要高度重视‘县中振兴’政策的执行,充分认识到县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戴立益说。
县中之困:根源还是钱不够
县中指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我国县中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一半,可谓是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县中也是连接城乡教育的枢纽,承载着广大乡村学子的梦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诸多县中曾在高考升学率和办学质量上遥遥领先,将千千万万乡村学子、小镇少年送入顶尖学府,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然而近几年,县中教育却陷入了生源之困、师资之困和质量之困。
与近些年媒体报道的顶尖名校抢夺教师岗位、某些发达城市小学老师豪华的学历背景比较,县中老师的学历构成明显落后。戴立益说:“当下县级教师存在专业人员比例小,整体素质不高,具备高级职称、硕士和博士学历的教师整体比例较低,以及在制定区域规划、组织实施培训、指导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校本研修等方面专业效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问题比较突出。”
师资流失的同时,生源也在被发达地区“掐尖”。据某县中校长透露,其所在的县城,中考前200名的一大半都被市区中学“抢走”。
为解决县中之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关县中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纷纷出台。但戴立益认为,当下“县中振兴”政策主要在推动结对帮扶、开展区域教研、缓解优质生源流失、优化区域教育生态上发力,“而县中的高质量发展,办学经费的保障是关键”。
“从既有情况看,欠发达地区县域高中的发展困境亟须得到实质性改观,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县中办学困难的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特别突出。”戴立益说,他以某县为例,当地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基本只限于人头经费,而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教师培训、购置经费、基本建设等几乎全部由学校负担。
经费不足导致的不仅是硬件设备建设落后,也限制了师资力量的提升。四川省南江中学校长龙地金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当地县级财政并没有针对教师的办公经费,若组织教师出差培训,只能使用公用经费,但公用经费实际是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如水电费、校园绿化、设施维修等方面的费用。正因如此,学校很难组织规模化、常态化的对外交流培训。“钱不够,不仅专家请不进来,我们的老师也走不出去。”龙地金说。
当下对县域高中的经费投入情况究竟如何?
戴立益认为,目前中央财政对县域高中的教育经费分担占比偏低。他列举了一组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支出 4305.2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包括教育基础薄弱县高中建设项目15.2亿元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 59.2亿元,合计74.4亿元,只占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1.73%。
视线落至县级,同样存在问题。戴立益发现,部分县级发展县中教育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一些县级财政困难导致生均公用经费无法落实。“在某省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的13位县中校长中,有6所学校的校长明确表示省定的1500元生均经费标准未落实到位。”他举例道。
谁来为县中振兴买单?
县中振兴,经费不能缺。那么这笔钱应该从何而来?
戴立益举了他在调研中发现的例子:某县财政紧张,国库集中报账困难,学校正常运转不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恐怕是不行的。
“戴校长这次的建议里专门提到了欠发达地区,我非常有感触。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县本身财力不足,就算想投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龙地金说。他任职的南江中学所在的南江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
和南江县类似,对于那些人力、财力和物力捉襟见肘的中西部地区县级来说,振兴县中教育无疑是一次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
在戴立益看来,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及地方财政共同努力。他呼吁,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中教育经费的专项支持。“可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县的县中教育经费的专项支持,化解累积的债务,改善办学条件。”
同时,他建议,强化“对县中的办学投入”在县级人民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分量,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教育涉及民生,需要进一步通过督导的方式,督促县级保障对县中教育的投入。”戴立益表示。
记者在与多位县中管理者交流中发现,市级财政在“县中振兴”时常处于缺位状态。
“基本上,市里就是不管我们的。”一位西部地区县中校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就我了解的情况,除了中央拨款,大部分县中的财政拨款都来自于县级、省级,市级很少管。”龙地金说:“尤其现在一些市级学校扩大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市级财政也因此更向其倾斜,一些县中的师资和生源也就被吸干了。”他以四川某市的一所市级高中为例,该校近年来扩展为五个校区,硬件设施水平远远甩开周围县级中学,招生数量增长也十分快。而该市下辖的几个县城里的中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一些市级根本就不管县中。”龙地金坦言,非常希望得到市级的支持。
对于此类情况,戴立益也做出了回应。他建议,要加强市级统筹,提高市级财政在生均公用经费中的分摊比重。“合理制定生均公用经费由省、市和县承担的比例。需要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加大市级财政对县中办学经费的投入,确定适当的生均公用经费分摊比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