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六个必须坚持”来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各行各业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作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目前正紧扣这“六个必须坚持”要求积极探索高品质办学新路径,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笃行以生为本,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办学治校出发点。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新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信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笃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个性多元的培养模式、精致美丽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奖、助、勤、贷、免、补、绿、赠”八位一体的奖助制度体系,给予了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的奖励与帮扶;大类培养、书院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新模式,引领了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质变提升;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八大行动”,全速构建起优质高效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高质量就业“六大工程”,让每个学生都学有其所、学有所得、学遂其愿……近年来,学校在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本科毕业生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人次比例达60%,位列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55位,毕业生深造率、高质量就业率、薪酬水平等高质量指标稳居全省高校第一方阵。
秉承特色发展,把坚持自信自立作为办学治校立足点。学校秉承特色发展的理念,聚力打造“气象+”“+信息”交叉融合学科品牌。学校的大气科学两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蝉联“A+”等级,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的世界排名上升至第6位,成为唯一入选前10名的中国高校。此外,学校还推动设立了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设有国内首家气象灾害领域的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元宇宙工程系;与哈佛大学联合成立空气质量与气候实验室;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建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等。学校也因此获批教育部首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学校、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江苏省首个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落户“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
推动传承创新,把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办学治校着力点。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引领,不仅构建了“党委统筹、全员参与、多元培养”的立德树人整体格局,还形成了“党风正、校风清、教风严、学风好”的人才培养良好生态,涌现了一批师生先进典型。学校深化省部共建、拓展共建主体,与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多部委共建一流学科;与大院大所联合开展科教融合式培养,实施“一院一所、一院一校、一院一地、一系一企”工程,形成多元共建体系,广泛汇聚优质资源;推进分类评价改革、绩效分配改革;成立“学生校长助理团”和“教师校长助理团”,让全过程民主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探索实施“智慧五化”新模式。学校目前既是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校,名列“江苏省引才育才成效显著单位”A类,也是教育部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高校,获批工信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
顺应发展需求,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办学治校突破点。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规模提升与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与学科均衡、多元诉求与资源紧张等新问题新挑战,学校一是将学科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依托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拓展高水平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培养路径,拔尖人才培养覆盖全校60%的专业;二是下大力气深耕基础科学研究,在延伸期预报、人工智能数值模式、新体制雷达等方向取得原创性突破;三是建设气象小卫星星座、空天地一体化观测网络等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成为江苏唯一、行业首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高校;四是超前布局融入地方发展,与江北新区携手校地共建“校区、园区、景区、社区”一体化的“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推动“中国气象谷”项目蓝图落地。
促进全面发展,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办学治校关键点。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高校要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此,南信大一是成立了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科学编制了学校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和分项规划,并确立了“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目标。二是以需求引导学科布局,推进“学科重构、专业重组”,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响应国家“高水平大学办教师教育”号召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三是率先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设立金牛湖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服务地方科技发展转型需要。四是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构建本部大学生创业园区、六合气象环保园区和南京江北新区气象科技智能制造园区“三区联动”发展、气象特色鲜明的双创生态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开放其他综艺发展,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办学治校增长点。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推动制定气象专业全球认证标准、构建国际学分互认体系,打造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校园”的中国节点;成为首家受邀加入世界水和气候联盟的中国机构;创新探索形成“在地国际化”模式,如设在校内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迄今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1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多次获世界气象组织高度评价;增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沃特福德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以及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唯一优秀院校。
李北群(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