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活动双方交流互动的深化,使网络思想教育更具亲和力

  基于互联网的平等交互性,教育活动的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及有效的互动过程中。这样的教育以对话为方式、以情感为桥梁,推动教育活动双方交流互动的深化,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平等民主,更具亲和力。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匿性。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重要市场,无论是网络思政教育还是传统思政教育都有着同样的目的性。但在传统思政教育中,教育活动双方主要通过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其目的性是十分明晰且公开的,鉴于这种教育方式当中,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受教育者往往对于直接接受的知识观点有所保留,缺乏思考及共鸣,导致教育实效性有所削弱。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活动双方并不进行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境之中,思政教育的目的性往往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匿方式实现,教育者呈现教育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内心积淀,与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休闲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认同并接纳思政教育目的。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现实性。互联网的独特之处在于数字化、虚拟化,随着信息虚拟技术应用于人类的日常活动,各类实践形式空前丰富,而思政教育本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互联网实践的虚拟化并未与现实性割裂,许多现实实践当中限制性较强的活动得以在网络实践中付诸实际,可以说是现实实践的投影,人们也可以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不断获得新的实践体验。因此,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性相较于与传统思政教育实践性并未衰减。且突破了现实条件对实践的限制后,通过进行虚拟实践,受众对于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拓展。表现出实践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特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形式平等、自然、轻松,没有强制性,能动性、自由度较之以前大幅度提升,利于思想政治教学适时、有效地传播。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针对性。开放性作为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之一,所谓开放性就意味着互联网参与者均能够快捷高效地发布并获取信息资源。网络思政教育也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这一特性,因此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信息传导的主渠道,网络思政教育并不受此限制,传播途径、传播时间空间等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各种网络思政教育信息得以即时共享。同时,融合互联网的开放性等特征,受教育者的针对性学习得以充分展现。传统思政教育受限于固有教育模式,并未能充分诠释因材施教这一诉求。而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兼顾到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改写了教育活动中双方地位及权威存在明显分割线的这一局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往往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强调教育活动双方的平等与交互对话。在此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受教育者身份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也以教育者身份进行观点思想的宣传分享。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1.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网络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不可忽视。其一,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树立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这并非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照搬及复制,而是随着新时代发展及扩招背景下学生的现实需求,以互联网思维及技术同思政教育工作各方面紧密结合,需要各部门各要素形成协调联动,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统筹开展工作,形成育人合力。其二,打造风清气正网络思政教育空间。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同在现实社会当中一样,教育活动双方同样需要受到现实法律条例的制约。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教育活动双方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或发布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注重以法治为引领,强化网络思政教育信息管理举措,打造健康积极网络教育空间,既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权威性,为大学生网络素养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其三,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专业化水平。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作为重要纽带,承载并传导教育信息,载体的专业化水平关系着网络思政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一方面整合高职院校在线教育平台为载体,提升其在网络世界中的权威性,注重其中承载信息的全面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切实满足教育活动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多载体平台融合,各平台承载并传导信息有其优缺点,厘清这些特质有助于多平台实现互动,协调联动。

  

  2.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

  网络思政教育在互联网中的表达及呈现有其独特之处,优化其内容建设必不可少。其一,以内容实质为出发点。当今社会互联网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量信息无所不在。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及科学性,互联网信息呈现碎片化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了解扩招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和期待,以贴近现实生活、实现交互对话、紧扣时代脉搏的准则为核心,将互联网上的海量碎片化信息以互联网思维,经由思政教育的科学系统性进行重构表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效能,塑造正确网络三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其二,以内容供给为落脚点,结合扩招学生多元诉求,借助于各类其喜闻乐见的载体,如智慧课堂、情景剧教学等已有经验的方式,一方面充分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对于信息受众来讲,仅仅灌输式地输出信息,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而是需要对信息的呈现进行精心烹制,以增强受教育者的获得感,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对教育对象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从而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有效供给,提升其在全面育人过程中的引导力与渗透力。

  

  3.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肩负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历程中的重要保障。扩招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团队。其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配置。采用多种方式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有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当前思政教育教学团队潜力,配合发掘多学科背景的优秀教育者,调动发扬社会资源,很多相关专业的精英前辈,各行业的优秀代表等也能够对于扩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较大影响,可以积极引导并吸纳相关人员,拓展并丰富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教育团队构成的配置优化,建立骨干队伍,助力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其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养。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过多强调教育者的网络素养,而这一要素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则十分重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教育者既需要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底,也需要较高的网络素养,这就要求对于教育者的网络教育理念进行强化,对其网络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化。其三,重视品质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技能大赛,凝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打造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切实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能够适配扩招学生多元化、多样性的诉求,为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4.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模式

  其一,明确评价主体构成。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当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同时有效的监督评价也是评价主体的重要构成,能够对教学过程中有关原则性问题展开评价,多维度评价反馈有助于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专业性及客观真实性。其二,明确评价对象构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教育全过程及教育效果。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所取得的虚拟价值与现实价值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其三,梳理评价反馈主渠道。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更加依托于网络进行。互联网快捷而互动性强,依托于此由网络思政团队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分析与评价、反馈与更迭,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四,强化鼓励激发功能。评价机制具有引导、激励等功能,网络思政教育要深化反馈激励制度,建立良性循环反馈机制,对于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及激励反馈,实现评估反馈的有效循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

  人类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评价,评价为目的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及反馈,同时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有助于达成目的活动的预期和目标。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机制是针对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以思政教育活动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运用科学的测评逻辑展开的全面、系统、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评价反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