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课文解析、课后习题(附答案)
绿衣时时添彩,细脚处处扎根。学校的墙边,小院的墙边,爬山虎像攀登绝壁的勇士,一脚一脚地用力向上攀爬。
它们那么鲜绿,那么浓密,那么牢固。可是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往上爬的吗?
第一自然段“满是”写出了爬山虎多而茂盛。本段点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是“墙”和“房顶”,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善于攀爬的植物,为下文写爬山虎的脚埋下伏笔。
第二自然段“嫩红”“嫩绿”细致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从“不几天”可知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观察,接连几天认真地观察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
第2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长大的叶子”的特点的介绍。第3句属于静态描写,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几个特点:颜色——绿;朝向——叶尖全部朝下;铺陈——平铺均匀;数量——多而密。“一顺儿”是指同一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都统一朝下?这就为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地爬做了铺垫,加强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自然段作者从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和颜色(嫩红)这三个方面介绍的。
倒数第2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写得形象生动具体,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细丝”的特点。“细丝”还可以被比作“头发丝”。
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过程↓
茎上生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往上拉,使它紧贴在墙上→循环往复,向上攀爬。
划分结构层次:按内容的几个方面划分层次
有的文章为了写同一事物用了很多材料,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它的中心。在阅读时,我们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个方面来划分层次。
这时,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个部分。如本课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的特点和脚的特点三个方面来写,因此,可以运用该方法来划分结构层次,例如把第③——⑤段作为第三部分,就是以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在一起为依据的,这三段都是在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知识连接: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可结果,浆果呈紫黑色,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爬山虎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它还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空气中飞扬的尘土。而且,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在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室内的湿度。
参考答案↓
一、zhàn zhān qǔ qū zhe zháo kòng kōng
二、均匀 重叠 枯萎 嫩茎 叶柄 顺利
三、空隙 嘹亮 固定 祖国 操场 洗澡 干燥 老虎 虚心 考虑
四、D C B A
五、⒈叶子漾起波纹 ⒉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碧绿的爬山虎
六、⒈叶子 脚 往上爬 ⒉ B A ⒊× √ √
⒋茎上生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往上拉,使它紧贴在墙上→循环往复,向上攀爬。
课时1↓
一、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二、⒈牢固 坚固 均匀 匀称 ⒉舒服 难受 弯曲 笔直
三、触 巴 拉 贴 爬
四、⒈叶子是嫩红的 ⒉如果明天下雨,就取消运动会
五、4 1 2 3
课时2↓
一、⒈位置 形状 颜色 ⒉ B C
⒊爬山虎的脚 蜗牛的触角 细致
⒋银杏树的叶子犹如一把把小扇子
二、⒈美丽的野杜鹃 ⒉饱满 火红 肥沃 可爱
⒊深红色的花芽咧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
一个花苞里开出的两朵花对坐着,它们是那么娇艳,那么鲜红,真像一对美丽的红蝴蝶停在树枝上。
花芽的外皮 桂冠 野杜鹃的花 红蝴蝶
⒋花苞 花芽 花瓣
⒌短文表达了作者对野杜鹃的喜爱之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