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思路 建立长效机制
□袁文 李森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如何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素养和操作技能,规范其安全行为,实现安全标准化作业,使建筑工人成为建筑产业工人,是整个建筑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建筑产业工人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为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无序流动性大、老龄化现象突出、技能素质低、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制约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训,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培训基地
构筑产业工人实操平台
当前,建筑行业存在高素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产业工人队伍缺乏和企业对工人培训缺少动力等问题。2020年6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以下简称“工务署”)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所立足深圳、覆盖湾区、示范全国的建设管理培训与职业训练学院,并对655名工地一线管理人员进行涵盖建筑施工领域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工务署工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内容的集中培训。
在此基础上,工务署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打造建设管理培训与职业训练学院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覆盖15个工种、112个培训工位,打造了“软硬”兼备三大特色功能区——工人实训区、安全体验区、建筑安全实景教学区,用“理论+实操+体验”的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由思想到行为的培训教程体系。
建设工务学习APP
构筑产业工人在线培训平台
建设管理培训与职业训练学院实训基地的培训均为现场教学,该培训方式的一个弊端是许多工地现场的建筑工人由于施工任务繁重而无法到现场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适应工务需求,工务署联合深圳市深投教育有限公司开发了工务学习APP,共同设计开发线上培训课程和可视化教学课件,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培训师资团队,开发教学课件,为实训提供软硬件支持。
工务学习APP是一款集实名注册管理、定制课件内容、积分学习教育为一体的全流程新型学习平台,包含五大功能版块:首页版块帮助学员更好地阅览所需信息;消息版块推送最新的资讯、课件及动态;学习版块需人脸识别登录,确认本人后才可进行课程学习;圈子版块可以增强用户活跃度及互动性;个人版块包含积分商城等特色功能,使用激励手段不断强化各方人员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APP的应用将不断强化各方人员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促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创新培训思路
完善培训机制和培训方式
培训必须具备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来适应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创新课程设置,立足工人的特点,结合理论与实践,针对工作需要设置培训课程,解决只讲理论、不讲实践、学用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实景式培训、互动式教学和信息化手段,改变说教式教学方式,让工人感兴趣、听得到、听得进、听得懂。建立安全和质量培训实景教学场地,不仅培训知识,还训练技能;通过岗位分析方法,查找问题、风险、隐患,分析、判断问题,有效组织、共同实施、解决问题,还训练工作方法;围绕作业指导书,制作一批可视化、清单化、流程化的“BIM+动漫视频”,不仅在课堂上提供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扩大培训覆盖面。最后,创新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课程学习进行全面评价和积分,考核评价方式变培训发证为培训积分,避免发生为发证而进行应试培训、为取证而造假的现象,全面引导和激励各单位、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培训经费长效供给机制
解决培训“后顾之忧”
经费的长效供给是保证培训能长期开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工务署实际情况,拟探索从工程造价中提取经费,按合同额的百分比取费。该笔费用单列,作为不可竞争费用,经费提取比率、使用相关条款写入施工合同,由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缴纳,根据完工后培训的工人总数,多退少补。
工务署将继续从机制建设入手,通过合同约束要求参建单位落实全员质量安全培训工作,努力解决企业的建筑产业工人不培训、培训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同时,形成“施工企业负责、社会化培训服务、建设单位监督引导、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撑”的质量安全工作社会化培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