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蹲点调查|“校外监管”,文书执法仪不离手

  记者 巩悦悦 高广超 王凯 李楠楠

  “2023年2月22日,我局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后,对市北区领域某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未全部录入学员,执法人员现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当事人在7日内进行改正,具体情况再做进一步调查。”

  这一幕发生在青岛市市北区福州北路一家艺术类培训机构,机构负责人在市北区教体局民教科(行政执法科)科长朱玉军下发的限期整改通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表示“马上整改”。

  自2021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成立专门的校外培训监管部门。时隔一年多,校外培训监管效果如何?记者走访多地进行蹲点调查。

  “一课一消”施行以来,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于2023年2月22日接到第一起家长投诉,民教科(行政执法科科长朱玉军在调查现场开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不定期巡检,督促规范办学

  “你好,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上午接到投诉,反映这边家长的‘一课一消’使用不一致,想来了解下相关情况,请理解配合。”

  “所有手机号都录入到APP中了,可能有些家长操作起来还有些问题。”

  “遇到问题,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解释清楚。按照规定,所有在这里交费的家长都要通过APP,否则就是违规。像家长反映的这个情况,建议你们抓紧时间整改,一定要研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写个现场检查记录,希望你们配合一下……”

  朱玉军和同事杜俊伟不离手的,是相关文书及执法记录仪。2月22日上午接到家长投诉,当天下午两人就赶到了位于福州北路的某艺术培训学校,这是“一课一消”施行以来市北区教体局民教科(行政执法科)接到的第一起投诉,执法记录仪拍摄下来龙去脉,限期整改通知书道明了调查情况。

  根据教育部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非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每逢傍晚或周末、节假日,是家长会带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的高峰期,与机构之间的争议也往往出现在这个时候。为及时处置这些苗头,我们专门提了三个第一时间:接到投诉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和家长对接,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在朱玉军看来,做教育不能脱离公益性,如果为了追求营利性,通过营销给家长制造焦虑,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现在,朱玉军和同事们还在不断地向老师和学生家长推荐“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呼吁大家报班要选择入驻平台的正规机构。

  “这是我们工作人员利用周末对新东方培训学校等有证机构的日常监管,目前新东方保留的办学资质是面向高中段进行学科类培训,我们也是在日常监管中看它是否符合办学规范。”回看2月份的一段执法录像,烟台芝罘区教体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滕春玲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不定期检查经常举行,我们要调查在校学生和课程情况,重点了解是否存在违规办学。去年先后对7个无证或有证机构的违法办学进行了行政处罚。”

  烟台芝罘区教体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滕春玲正在查看校外培训机构提交的年检材料。

  这是滕春玲从事校外培训监管工作的第7个年头,在她看来,这是一份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工作。自2021年施行“双减”政策以来,烟台市芝罘区停办注销了104处学科类机构,135所机构由学科类转型为非学科类。目前已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机构有260余家,其中,艺术类培训机构有241家。

  “作为中心城区,芝罘区的培训机构体量占了全市1/4。现在工作的重难点是,个别机构和个人可能还会以托管名义进行一些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这是我们要重点查处的。”滕春玲坦言,个别家长因为心理焦虑,可能会私下联系个别人送教上门,一旦接到投诉,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取证。

  两年来,青岛莱西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友波和同事们走遍了辖区内55所具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挨家挨户指导培训机构运用教育部平台进行全流程监管的操作方法,确保每家机构都能熟练掌握,为顺利开展“一课一消”等平台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莱西市春雨家培训学校负责人表示:“教体局工作人员经常到我们这里介绍上级最新政策,了解我们存在的困难,帮我们谋划今后如何发展,让我们感到他们在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青岛市市南区面向培训机构组织了政策说明会,帮扶机构进行转型。

  “在市南区,新东方是个较大规模的头部企业。通过多次走访调研,我们帮助新东方开发了托管、编程、创客、绘画、体育等五大系统课程,同时也把优秀的素质类课程纳入校园课程库,这个转型实现了双赢。”青岛市南区教体局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戈表示,除了帮助机构转型,自2022年以来,市南区还为学生提供了近10万课时的课程援助。

  “我们治理校外培训市场,并不是要把机构都关掉,而是要让它们健康成长,规范行业的营商秩序。”王戈透露,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打击非法机构,同时对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帮扶。

  莱西市教体局局长崔旭升更提倡“有温度的执法”,“这项工作涉及民生等诸多方面,不能冷冰冰地强迫机构做些什么,争取和风细雨地把问题解决掉。”

  图为机构在教育部门的备案材料。

  “往往不等举报就换地方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校外培训市场正从无序状态变得正规起来,但一线执法依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尤为突出的是对隐形变异机构的查处。

  对此,教育部办公厅等12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着力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的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等问题。

  “有些非法机构不断转换培训地址和形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假设有举报的,我们能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查处,但往往是不等人举报,他们就又换地方了。”在莱西市教体局张友波看来,除了加强监管,还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引导,告诉学生哪些培训机构可以参加、哪些培训机构不应该参加,以及参加非法机构的危害是什么,“从源头上考虑,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周以来,记者随机走访了六七个基层教育部门,并跟着两个区的执法人员去到执法现场。据观察,基层教育部门大都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即便有,一线执法人员也没有统一着装,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日、休息日连轴转是常态。

  一位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我们盼望能从执法队伍、执法保障、执法规范上进一步完善,同时期待执法依据能更加丰富,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好后续工作。”

  在青岛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校外培训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前往执法现场。

  据统计,烟台市现有200多名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相比2018年实现了大幅增加,但和监管对象的数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烟台市教育局民办教育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负责人牟文清告诉记者:“未来,在执法人员数量提升之后,还要保证执法质量,执法必须要过硬,这是下一步我们自身要解决的问题。”

  在青岛市,仅从市场监管部门调取的带有“托管”二字的机构就有5000多所。青岛市教育局民办教育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三级调研员李志强指出,“双减”政策实施后,国家成立了校外培训监管司,山东省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处,青岛市教育局也成立了民办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处,“虽然青岛大部分区市已经成立了专门科室,但还是有部分区市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在巩固“双减”成果的同时,青岛市市南区计划向深水区推进。“比如加大对隐形变异非法机构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同时也要探索引导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创建一个行业标准,引导机构在健康规范的框架下运营。”王戈透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