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力推动幼小衔接,家长:校外培训班还上不上?零基础上小学有点慌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减缓衔接坡度,为小学和幼儿园科学平稳过渡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南。从幼儿园到小学,梯度是否太大?幼小如何科学衔接?《指导意见》也引发了南宁的老师和家长广泛关注和讨论。
幼儿园孩子趴在小学的塑胶跑道玩耍。受访者供图
各方焦虑
从幼儿园到小学,如同上“陡坡”
“现在的小学课程进度太快,零起点上学,真的好难跟上。”家长梁女士秉持着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上小学前,儿子小辉只简单认识几个字,会10以内的计算。然而,小辉进入小学后,她发现学习再也快乐不起来。“老师用一个月时间教完了拼音,尤其是学到连拼时,孩子每天回到家都是懵的。”小辉班上有接近一半的同学提前学了拼音,每次老师提问都能快速回答。这让小辉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曾一度不想去学校。
梁女士的感受并不是个别现象,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家长都感叹,零基础上小学有些吃力。多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份文件,要求小学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注重幼小衔接,但不论是家长、学校,始终弥漫着一种焦虑情绪。
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研究过南宁某城区上个学期一年级的期末试卷,按照统编教材要求,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300个字、会写100个字,但那份试卷不仅考阅读理解,还有看图写话。该老师感慨:“让孩子用仅会的100个字自由组合,进行语言表达,要求太高了!”
该老师坦言,新的统编教材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考试难度在教材基础上又进行拔高,使得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相应提高,本来只需会认的字,老师也要孩子会写。而那些即将上小学的家长一打听,一年级上学期的试卷已经这么难,孩子们还都考得挺好,难免会焦虑。
幼儿园孩子走进小学参观。
煞费苦心
家长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班
记者采访发现,在孩子幼小衔接上,许多家长煞费苦心。
在儿子念完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后,周女士将小孩转到了校外的幼小衔接辅导班学习。“主要学语文和数学,语文就是学拼音,通过儿歌认识一些生字,数学就是认识数字、简单加减。”周女士说,像她这样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的家长不少,大家都认为在上小学前让孩子提前学一点,到了小学才能跟得上。
据南宁市一些幼儿园老师反映,确实有部分家长会在大班阶段将孩子送到培训班,提前给孩子学习拼音、数学等内容。西乡塘区某公立幼儿园刘老师表示,现在的家长普遍比较焦虑,他们觉得会读拼音、会认字、会数数才能跟小学衔接。许多培训机构开设幼小衔接班,就是迎合家长这种需求。
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几家幼小衔接培训班。一家在南宁市开了6个分校区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幼小衔接班主要学习拼音、识字、数学加减法、阅读、写字等内容。上课的氛围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另一家培训机构则表示,孩子幼小衔接的教材由机构提供,课后会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认真阅读、仔细检查等学习习惯。
记者了解到,目前培训市场上的幼小衔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小学前的一年或半年,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还有一种是利用上小学前的暑假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提前把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提早教给孩子。
幼儿园大班孩子到小学参观。
专家提醒
超前教育未必好,应注重习惯养成
其实,南宁的幼儿园在幼儿进入小学前,也都会做一些幼小衔接的准备。
在广西区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林丽看来,小班孩子从入园开始,就一直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态度,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感受及交往的能力等。到了大班,该园会有一些更显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时间概念、任务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的发展等。
“3~6岁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有独特之处,幼儿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开展学习。”南宁市教科所幼教教研员黄宁娜举例,比如在涂涂画画中培养美感、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空间能力;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空间方位感和数感。在模仿和探究周围生活的过程中,幼儿构建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专注、坚持、敢于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为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的梁红霞老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她发现,完全没上过衔接班、没提前学的孩子,与提前学过的孩子相比,由于缺乏更多的训练和经验,在刚开始时确实学得比较慢,成绩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梁红霞也强调,低年龄段过多依靠各种辅导班等外力帮助获得学习成绩领先的孩子,到了中高年级不一定能保持优秀。反而是那些在学前阶段,父母能高质量陪伴的孩子,充分玩耍、运动、劳动,学前把学习的根基培育好,再加上良好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学习道路上会越走越顺。
在此次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醒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幼儿园孩子透过窗户看小学生上课。
如何解决
多种方式帮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帮孩子幼小衔接?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国家将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各省(区、市)将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记者了解到,此前南宁市江南区等一些城区曾做过幼小衔接方面的尝试,通过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共同开展联合教研,加强互动交流,相互了解教学模式和孩子学习特点,从学校层面研究解决幼小衔接问题,调研的效果还不错。
梁红霞对于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提法也表示认同。她认为小学老师也有必要走进幼儿园,看看幼儿园是以什么样的活动,组织孩子阅读,渗透数学思维。同时,调整一年级上学期对学生学习考核评价的难度,以免孩子一进入小学就受到打击,失去学习的信心。
黄宁娜则表示,幼儿园阶段可以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做前识字的准备,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在孩子感兴趣的情况下,结合生活情境适当引导幼儿识字。她认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可以尝试环境创设、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孩子一个缓冲期,例如在小学里设置小型滑滑梯等活动器械,教室里面准备一些玩教具,让孩子在操作中增加亲切感。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多关注引导孩子对校规和一日课程的熟悉和了解,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上课过程中多运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方式,帮助孩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