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是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吗,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

  夏桀,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发之子。夏桀并非是他的本命,而是成汤在灭亡夏朝后给他的谥号。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夏桀一直被史书认为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是史书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为了展示自己取代夏朝统治的正当性,作为开国君主的成汤自然也会对夏桀进行一定的丑化。

  据《淮南子?主术篇》记载,“桀之力制觡(gé)伸钩,索铁歙(xī)金,椎移大牺,水杀鼋(yuán)鼍(tuó),陆捕熊罴(pí)。”

  从这篇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桀能够在水里击杀鼋鼍,在陆地上抓捕熊罴,这就足以证明夏桀本身是一个拥有超绝武力的强者。

  夏桀继位后,并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般昏庸,不思进取,沉迷酒色,他也曾打击不臣,巩固夏朝的江山社稷。所以正史很多时候会掩盖掉很多正史的情况,大家要以平常心看待历史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桀在位时,各国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

  夏的属国领袖商汤看到夏王朝内外交困,知伐桀之时机已经成熟,乃发兵讨桀。战前他发布讨桀誓师辞,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在历数了夏桀所犯的罪恶之后,他说:「夏德若兹,今予必往」。商汤以天命为旗帜,号召士兵与诸侯,要大家全力战斗,以执行上天的意志。

  鸣条之战,商汤的大军将夏桀的军队打败,桀出逃后死于南巢。从此,夏王朝灭亡。总之,古代史书笔下的夏桀,就是夏朝灭亡的根源!甚至有人说夏朝是亡于妹喜。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夏朝灭亡另有深刻的原因,桀只是夏朝灭亡的一个表象原因。

  贯穿夏朝始终的敌人,是来自于东方的夷人,而在夏朝晚期,夏杰与东夷的战争中。

  商人部落在商汤带领下开始崛起,夏朝初期,代表东夷势力的伯益,与代表夏族势力的夏启,双方之间爆发过争斗。

  虽然少康中兴夏朝,但东夷势力并未消失,直到夏朝晚期还困扰着夏朝。《竹书纪年》记载:“(后发,夏桀之父)诸夷宾于北门。”

  对于夏朝的灭亡,《左传》中说“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桀克有缗以丧其国。”所谓“有缗”,是一个古国名,位于山东济宁金乡县东北,是部分东夷人建立的国家。

  由于夏夷的长期斗争,一方面削弱了夏王朝的实力,一方面使得夏桀将目光重点放在了东夷身上,于是商族暗中积蓄实力,最后商汤灭了夏朝,《墨子》中记载是“桀无待汤之备,固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就是这么来的。

  2019年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的二里头

  关于夏商时期,夏朝的国力衰落,史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记载:

  首先,《史记》中说“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叛夏”,孔甲是夏朝倒数第四位君主。一个诸侯叛夏,可能有着特殊的原因,但“诸侯多叛夏”,大抵是夏朝国力衰退,无力控制诸侯了。因此,少康中兴之后,东夷一度臣服夏朝,但到了孔甲时,随着夏朝实力衰退,于是诸侯就接二连三的叛乱了。可惜的是,司马迁认为诸侯叛乱是“君主不修德”,而不是从实力对比方面分析。

  其次,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癸(夏桀)二十九年,“三日并出”。《国语》记载:“伊洛竭而夏亡。”《墨子》中也记载:夏桀时“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到,夏桀亡国存在客观原因,存在不可抗力,因为天下大旱,连伊水洛水都枯竭了,导致夏人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而不是儒家笔下的“夏桀不修德”。

  最后,《史记》记载夏朝分封了很多宗族,比如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他们是夏朝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康失国的过程中,斟寻氏就保护过“相”,并在少康复国过程中给予少康帮助很大。但在商夏斗争过程中,却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影子。因此,要么是这些分封出去的宗族被衰落或灭亡了,要么不与夏后氏一条心了,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夏王朝在衰落。

  从上面来看,夏桀并没有太大的过错,若是有错,那就是夏桀不应该在百姓困顿的时候急于讨伐有施氏和岷山氏等不臣的氏族震慑天下群雄,而应该整顿吏治,轻徭薄赋让百姓拥有更好的生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