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审题:一道多重矛盾题目的启发

  公考面试,一些同学会碰到一道题目内容错综复杂。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审题?今天老龙就以一道题目来谈谈应对之策。

  这篇文章完整呈现从审题到形成答案框架过程,不涉及具体答案。

  例题:

  小张工作效率高,完成工作后未进行检查,便交给了领导孙处长,孙处长当时并未给出反馈;小曹则主动向领导赵处长表明工作太多完不成,赵处长便指派小张去协助小曹工作;小李在楼道里,与他的领导王处长发生争吵,抱怨工作太多完不成,王处长看到小曹出来后便转身离开。最后小曹因顺利完成了工作,受到了表扬。小张因工作出现问题受到了领导的批评。请评价事件里的所有人物的表现。

  这道题目的提问是“请评价事件里所有人物表现”,这就代表我们一个是要找出所有人物,另一个是要进行评价。

  1.找出所有人物。小张、孙处长、小曹、赵处长、小李、王处长,共涉及6个人,三个下属,三个领导。

  2.评价。我们根据题干描述,可以锁定这里看似评价人物表现,实质是评价人物工作方式和特点。我们还要继续思考,评价工作大方向直白点说就是好的和坏的,这个要心里清楚。

  小结一下:大家现在看到拿到一道题目,从提问入手的重要性了吧,抓提问就可以提高审题效率和精准性。

  

  上面第一步我们已经明确要评价这六个人,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六个人的工作情况梳理。

  我们先梳理工作事实,这个很重要,审题一定要区分题干事实和自己的主观判断。

  为了方便逻辑归纳,我们把下属和领导分别梳理。

  1.小张。工作效率高,完成工作未检查提交领导,协助他人工作,工作出问题被批评。

  2.小曹。主动向领导表示工作量大完不成,顺利完成工作受到表扬。

  3.小李。抱怨工作量大完不成,与领导公开争吵。

  4.孙处长。未对下属提交工作及时反馈。

  5.赵处长。及时安排人手协助下属工作。

  6.王处长。与公开场合争吵,被看到及时离开。

  我们根据事实依次提取矛盾焦点并归纳总结:

  1.小张。优秀,效率高、协助同事;不足,质量差、主动寻求反馈不足、干好本岗意识不足。

  2.小曹。优秀,及时求助、主动性强。

  3.小李。不足,抱怨工作量大、与领导争吵。

  4.孙处长。不足,工作反馈不及时。

  5.赵处长。优势,及时反馈下属需求。

  6.王处长。不足,与下属争吵;优势,避免争吵公开化。

  分别梳理完成后,我们从下属和领导两个部分归纳核心问题:

  下属部分:应对工作量大、主动及时反馈工作情况。

  领导部分:下属工作情况管理。

  到这里,我们就抓住了这道题目问题的核心。这道题目涉及的所有问题,实质上是下属应对工作量大、主动反馈的问题,领导如何管理下属工作的问题。这可以作为你答题开始的表述,总体上给出事实概括。

  我们可以确定的答题结构为:

  1.总。高度概括题干核心问题。

  2.分。

  (1)下属部分。依次评价小张、小曹、小李。(重点说)

  (2)领导部分。依次评价孙处、赵处、王处。(简单说)

  3.总。简述改进,有人会说让评价啊,没直接问改进呢,是这么回事,但是你要明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切问题都应该被解决,鉴于这里没有明显提问,我们简述改进措施。同时,还要注意,改进措施涉及领导部分一句话带过,重点是下属部分,毕竟你考进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下属,要符合自己身份情况。

  另外一种答题结构为:

  1.总。同上面。

  2.分。

  (1)工作量大。

  (2)干好本岗。

  (3)主动反馈。

  (4)领导管理。

  3.总。同上面。

  好了,审题学习就到这里,总体来看,就是提问入手,找出事实,概括抽象,形成答题逻辑。

  以上内容供你学习参考,不一定非要局限上述内容。

  下次继续。

  关注老龙,

  公考面试、申论,学方法,更学知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