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力波 | 南京小剧场“野蛮生长中”,#总要来趟南京吧#的理由更多了
原标题:影力波 | 南京小剧场“野蛮生长中”,#总要来趟南京吧#的理由更多了
三个和尚没水喝,那增加一个和尚呢?台词只有16个字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将给你答案;津味喜剧《油漆未干》到底是嘛味儿?上海滑稽戏《哎哟爸爸》的“上海爷叔腔调”对味儿吗?京味话剧《老张的哲学》讲的又是啥“哲学”?
#总要来趟南京吧#正在社交平台刷屏,赏花、吃网红小吃和看剧。这下,4月来南京的理由又充分了。上旬,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将在南京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的23个优秀院团、知名演出机构将带来23部剧目。
《三个和尚》《花木兰》《二十四个奶奶》主打传统文化
儿童感到新奇,成人则引发“回忆杀”
记者注意到,这次展演的儿童剧有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和儿童民俗剧《二十四个奶奶》。虽然主打儿童观众,但都是成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势必引发“回忆杀”。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让人会心一笑。1981年,导演徐景达将它改编成十几分钟的动画片,其传神写意、似拙实美的艺术效果,带来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小和尚,成为几代人童年中难以忘记的记忆。
这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带来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有了创新,增加了一个老和尚,全篇台词仅16个字,以演员肢体语言作为叙事,将现代舞和戏曲风格相结合,同时注入武术元素,讲述调皮捣蛋的“小和尚”、贪吃偷懒的“胖和尚”,酷爱经文的“瘦和尚”,以及宽容和善的“老和尚”,得出懂得团结、互助和“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皮影戏是传统非遗,上海木偶剧团带来的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时长55分钟。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随着红色幕布拉开,木兰习武、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回归家乡等一幕幕戏在影窗上精彩上演。
该剧实现了传统皮影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创新,拓展了皮影戏的表现形式,让传统非遗文化得到活态传承,除了激昂音律,还有唯美的水墨画风和精彩的武打场面,全新概念的皮影戏让人很新奇。
另外,中国首部民俗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则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讲述祖孙之间从抵触、融合到依依难舍的情感故事,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四季轮回中,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一年四时神奇变化的美妙画卷,以及一些农耕文化和民俗知识。
《油漆未干》《老张的哲学》《哎哟爸爸》地域特色浓郁
津味、京味、上海腔调等汇聚南京
这次展演还将让南京观众见识到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剧场剧目。
津味喜剧《油漆未干》由天津人艺带来,“津味话剧”是该剧院的一块金字招牌。该剧巧妙地将故事从20世纪初叶的英国小镇移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天津租界里的一栋小洋楼里。剧情从一次意外的拜访展开,相继赶来的陌生人造访葛家,他们都对曾经寄居在葛医生家现已故去十年的穷画家李宾的遗作极感兴趣。短短一天内,这些不被人们重视如今却价值连遗作,就使原本平静的葛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剧中大量使用了天津方言及民俗俚语,还引入了天津海河、望海楼、天津卫码头、法国大教堂、利顺德大酒店、万国桥等地域元素,以及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贴饽饽熬小鱼等天津美食元素,包括津味鼓曲的运用,都有效地将观众快速带入剧中情境。
上海滑稽戏《哎哟爸爸》关注的是养老问题,老年人应当如何养老,靠政府?靠家庭子女?还是靠自己?子女如何对待老人,用时间?用金钱?还是用亲情陪伴?
由滑稽戏名家钱程、小翁双杰所饰演的宋德广和陈金生,在《哎哟爸爸》中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老伙伴”,他们在生活中彼此关照来驱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他们将上海爷叔的腔调、幽默与责任感刻画得精准到位,三分亲切、三分幽默、四分深思,给观众带来笑声、泪水,还有碰撞与共鸣。
京味儿话剧《老张的哲学》由北京市曲剧团带来。它改编自老舍先生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第一部同名长篇小说的剧作,主人公老张爱钱如命,做了一辈子发财梦,一生的哲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钱”字,“有钱能使鬼推磨,跟着时代潮流走,准有自己的饱饭吃。”他的身边有正义感极强的洋车夫赵四,满腔热血的学生王德,老张的独生女李静,趋炎附势的墙头草贾六……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个小人物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如一叶叶小舟般在时代大潮的波涛里跌宕。
该剧大胆改编和创新,融入了许多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将具有京韵特色的单弦琴贯穿始终,配合京味十足的八角鼓、串场词,一副充满老北京繁华与荒诞的画卷徐徐展开。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演还有向经典致敬的剧目,包括美国剧作家约翰·洛根的作品《红色》,全新阐释的改编自曹禺经典著作的话剧《原野》,根据老舍自传文学作品改编的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五部体现“人生百味”的话剧,包括《心灵游戏》《零下十三度》《家长会》《降E大调三重奏》《鸿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则有京剧《浮生六记》、昆剧《伯龙夜品》和舞剧作品《伯牙绝弦》;“紫金故事”单元主要讲述南京故事、演绎金陵风情,它们是话剧《中央饭店》《长明》和《似是故人来》。
【记者观察】小剧场也是“网红”南京的一部分
小剧场作为一种演艺空间,近年来在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城市不同角落越来越多地被看见。走进小剧场看剧、赏戏、听曲,成为市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风尚;街头巷尾的小剧场,也让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有了梦想成真的舞台。
其实,小剧场戏剧与南京有着深厚的缘分。1989年,第一届小剧场戏剧展演在南京举办,推动起中国当代小剧场的首个高潮。34年后,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登陆南京,除了缘分,也证明了南京小剧场的繁荣和实力。
3月,#总要来趟南京吧#在一些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来南京这座“网红”城市,除了赏花看景,吃网红小吃,还有就是逛剧院看剧。
3月9日-12日,爆火出圈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 《红楼梦》,在南京开启全国巡演,一票难求,不少观众坐高铁坐飞机来南京一睹为快。3月15日,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开幕,15天内20部优秀剧目,涵盖了话剧、杂技剧、昆曲、锡剧和柳琴戏等,生动展现江苏的文化活力和城市生机。3月23-26日,“南京新剧荟”开启,由赖声川领衔的评委团选出3部小剧场剧目在南京展演。4月2-12日将是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
小剧场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的戏剧乃至艺术文化生态的衡量标准。小剧场繁荣,则该地区的剧场艺术、戏剧文化等也就有了发展根基。
得益于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江苏小剧场建设得力。目前江苏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个,总座席数约25万个。文旅部还专门向全国推广江苏小剧场建设经验做法。就南京而言,也已经拥有各类小剧场107个。
另外,江苏紧抓内容和人才建设,小剧场剧目多,佳作也多。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成立两年来共孵化推出69部原创小剧场剧本、24部原创小剧场剧目,编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扬剧《异图·千里江山》、越剧《金粉世家》参加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演出,话剧《李叔同》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入选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同时省市以及全国优秀院团之间积极联动,给观众带来了很多优秀剧目。
“我们为什么需要小剧场?”南京小剧场用“野蛮生长”给出了答案,而今,年轻观众还在不断提出更多样化、更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剧场”已经来到眼前。南京小剧场或许要在场景丰富、内容供给上做出更多思考和探索,只有拥抱更多可能,才能带来更加欣欣向荣的消费新场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