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考试作弊手段比现在厉害多了,但被抓后结局很惨!
原标题:古代考试作弊手段比现在厉害多了,但被抓后结局很惨!
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其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拿到了通往官场的火车票。为了拿到这张火车票,有的人另辟蹊径修炼作弊之法,作弊便应运而生。
贡院放榜图 一,考生作弊的种类及方法: 古人作弊的衣服 科举考试作弊中考生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让人不得不佩服。综合各朝代考生作弊的种类就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相信大家都懂! 二:官僚作弊的种类及方法:这里所说的官僚作弊主要包括考官作弊和其他考务人员作弊。 考生于监考的关系 官僚作弊:考生在科场中作弊为的是能够“跃龙门”。而考官作弊原因却复杂的多。他们有的是迫于权势,有的是为了顾念私情,但更多的是为了钱财。考官作弊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泄题,另一个是作暗号。 其他考务人员作弊:这里所说的其他官员作弊主要指的是胥吏作弊和誊录官作弊。胥吏指的是在考试中辅助考官主持考试的考务人员。誊录官初始于宋代,主要负责誊录考生的试卷(宋代,考试结束后,由专人把所有考生的试卷通通誊录一遍,然后再按誊录卷评阅)。 作弊界的“圣书”: 清科举考试作弊书 在我国历史上,科举考试曾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有人皓首一生苦读“圣贤书”,也有人铤而走险,科场作弊之风泛滥。97年5月5日,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在开封被发现,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用书。 惩罚手段: 作弊的犯人 轻的,驱除考场,永不录用,以下三代不得科考,如明朝的徐霞客,就是因为其祖父科考舞弊,其不能科举。 一般的,打板子,充军发配。如《大清律例》中记载为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 重的,杀头灭族。如清朝的三大舞弊案,牵连数百人。 作弊者被游街 为杀一儆百,清政府还在考场实施严打。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尽管如此,一旦高中,光宗耀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作弊之风屡禁不止。据说有些时期还会被处以宫刑(切jj)。 作弊书:先手抄后印刷一旦查出诛九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