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进山乡 群众生活添喜气

  3月23日,贵南高铁建设巡礼采访团走进贵南高铁广西段最北端的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铁沿线山峦叠嶂,地质复杂,高铁施工在克难攻坚按节点如期完成的同时,也为当地毛南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更多产品走出大山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按照原定时间节点实现贯通。图为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洞门。记者宋延康 摄

  攻克广西境内最长高铁隧道建设难题

  驱车沿着盘山公路行进,一路穿越多个公路隧道群,穿过村庄爬坡后终于到达贵南高铁广西段最北端的九万大山隧道群。

  站在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口,一条笔直的高铁轨道从隧道里穿越而出,南端铺展向南宁方向延伸,而另一端就是贵州省。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全长15485米,不仅是贵南高铁广西段最长隧道、广西境内最长高铁隧道,还是全线重难点工程。工程施工工期长,溶洞广布、地质复杂、生态脆弱,岩溶、瓦斯、塌方、突水、突泥等不可预见因素多,是贵南高铁广西段Ⅰ级高风险隧道。

  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程师韦俊介绍,隧道出口是罕见的“炭质页岩缓倾地层”,这种页岩含炭化有机质,薄薄的一层层像书页一样垒叠,并且有一定倾斜度,受扰动后会整层溜动,很容易塌方,只能用传统的凿岩机、挖掘机一斗斗掏、一寸寸挖。“施工时我们每天掘进进度只有45厘米左右,682米的炭质页岩缓倾地层路段,挖了整整22个月。四号隧道开挖过程中还发现溶洞200余个,对隧道的工期影响很大。”

  在群山中施工还面临交通不便、物资运输难等诸多问题,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但在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隧道施工仍按照原定时间节点实现贯通。

  高铁项目让当地毛南族群众受益

  毛南族总人口10.7万人,其中有6.5万人居住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所在的下南乡正是毛南族发祥地。随着贵南高铁的建设,当地毛南族群众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贵南高铁从广西环江毛南山乡通过。

  工程拌合站操作手谭晓琼就是附近村民,这位毛南族姑娘说起贵南高铁建设打开了话匣子,“之前我在广东工厂打工,听说贵南高铁建设招工我就来了。施工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我技术技能,现在我已经能在拌合站独当一面了。”

  在“家门口”就业,谭晓琼不仅每月比在外打工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让她对工作充满了干劲。

  目前,九万大山四号隧道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在复垦复绿、洞外小型附属工程等建设方面,需要大量施工人员,大部分均从当地招聘,可以增加沿线居民收入。以谭晓琼所在项目部为例,目前已培训3500多人次,累计招收当地务工人员3200多人次。

  高铁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当地交通环境,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毛细血管”,铁路建设单位结合城市发展及交通建设规划,将新建施工便道尽量与当地乡村道路规划相结合,通过道路拓宽、硬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设施工便道长度80.538公里,途经7个村、20余个村屯,方便附近1200户约5500人交通出行。

  据了解,项目施工前征用了180余亩的旱地和无法耕种的山间洼地、荒地等,随着施工接近尾声,现已逐步推进场地的整平覆土工作。作为典型的大石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区,耕种面积少,完成整平覆土后,将大大改善当地村民的耕种条件。

  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我很感谢高铁通到我的家乡,今年贵南高铁就要开通运营了,我一定会带孩子乘坐高铁出游,给她讲讲高铁建设的故事,带她看看远方的美景。”谭晓琼说。

  环江将融入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铁交通圈

  贵南高铁建成开通后,环江将步入“高铁时代”,融入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铁交通圈,更多当地群众期盼乘着高铁走出大山。

  毛南族群众莫仕长每天都和家人讨论贵南高铁,翘首以盼这条“家门口”的高铁早日通车。莫仕长说:“以前,从我们村去南宁只能坐大巴车,至少需要转车3次,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以后坐上贵南高铁,乘车时间将比原来节约近5个小时。”

  对于未来,莫仕长有不少计划。“我打算发展香牛、香猪养殖产业,希望以后环江的香牛、香猪、香鸭、香米、香菇等‘五香’食品可以通过高铁走向北上广,甚至是世界。我也欢迎大家乘高铁到我的家乡旅游做客,品尝我们引以为豪的‘五香’美食。”

  贵南高铁建设不仅给毛南族群众带来便利,还将给当地带来更多游客。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周纯管说:“贵南高铁通车后,南宁到环江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从贵州荔波县过来只需要半小时左右,这意味着环江的旅游半径不断扩展,更多的外地游客能坐着高铁来环江旅游。我们正在对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升级,希望大家到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喀斯特地貌,体验毛南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还能感受到环江人的热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