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廉政教育调研报告,内容朴素清新,通过“三心”提炼思想

  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委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统筹推进廉政阵地、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廉政宣传等工作,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廉政教育工作落实落细,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不断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提高干部“免疫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党员干部成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剧,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相互并存,对做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廉政教育永远在路上。从组织工作安排看,各级纪委监委都将廉政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通盘考虑、系统部署、协调推进,将廉政文化纳入本单位制度建设之中。从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看,普遍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文化基地观摩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育,持续提高以案促管,以案促教的本领素质,确保党员干部接受系统深刻的廉政教育和思想洗礼。从党风廉政教育效果看,纪检监察干部的廉政教育质量不仅决定着教育效果,还关联纪检监察工作的影响力,必须真尽心、用真心、倾匠心,通过规章制度学习和经常性教育,达到“余音绕梁”,心中有戒的效果。

  一、尽心施教,必须强理论内功

  身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面对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的渴求与困惑,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不断厚实学识修养、强化党性修为、提高人格魅力,才能有底气、赢赞誉。

  不当“竹笋先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以“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讽刺批评党内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竹笋先生”,形象地指那些脑袋空、基础弱,底子薄、内心虚的纪检监察干部。现实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理论根基不厚实,难以回答群众疑惑的各类重大现实;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授课的知识性和信息量不大;还有的缺乏技巧和经验,讲起课来干巴巴说教,缺乏感染力。对此,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掌握好“如何讲”的方法,更要储备“以何讲”的底气。要沉下心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和哲学经典,抓好理论知识储备积累,强化理论修养和提升哲学素养,修炼好说理释疑的“看家本领”。此外,还要以宽广的视角学习传统文化,通晓古今、博采中外,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都要涉猎积累、兼容并包,成为“杂家”和多面手,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活力和文化底蕴。

  不搞“拿来主义”。廉政教育既要作为初任人员第一课,系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第一颗扣子,又要作为每年廉洁教育的“常规节目”,不断学思践悟。实际中,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廉政教育、经常性教育,几乎内容大同小异,容易让施教者产生简单重复心理。有些纪检监察干部授课敷衍了事,把上级下发的、别人备好的、以前讲过的资料和教案重复使用,“剪刀加浆糊”稍加改动,仓促上阵,拿来就用。台上读一读,课件放一放,群众记一记,应付了事,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不到位、分析不到位、解决不到位,空话大话套话说了不少,不实在也不管用。这些看似“省事”的做法,降低了思想教育的严肃性,挫伤了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党风廉政教育课堂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主阵地,守住并经营好这块阵地,是职责使然,绝不可敷衍塞责。当然,反对“拿来主义”,并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而是要学会借鉴、取长补短,充分运用占有资料把课讲得更好。工作中,既要充分挖掘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廉政传统,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又要用好党史中的廉政人物,把红色廉政文化与新时代、新环境相结合,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化功能,提高党员干部对廉政教育的领悟力和执行力。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1%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