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文之《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唐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赏析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您问我归期几何,归期确实难说。巴山的暴雨来来去去,涨满了秋池。
何时归去才能共剪西窗的烛花,当面述说巴山夜雨的情况。
赏析
关于这首诗寄许何人,后世有妻子和友人两说,后者是认为当时李商隐在巴蜀期间正是39-43之间,在此之前,妻子王氏已经故去。前者认为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四年和缠绵,似乎是为了怀念妻子更加贴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开头两句以问答的方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对妻子的思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闲事儿文化观
传统文化 每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