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任职5年送87个“蛀虫”进监狱,提拔之际却选择辞职,这本书里道出了原因
“100万的工程款最后结算200万,1000万的最后结算1500万,确保你发财是吧,直接给他说一个字,滚,有多远给我滚多远!”这句霸气发言,出自原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这段讲话,后来也被引用到央视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成为经典台词。这位清华毕业的高才生在任5年就将87位贪腐蛀虫送进了监狱,但就在他即将高升时,他却决心辞官。
谁也摸不透这位有能力有底线的好官,为什么好不容易熬到了出头之日却要放弃大好的前程。但只有陈行甲自己知道,这5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有人要绑架他,有人要暗害他,有人排挤他说他得了精神病,有人想要栽赃陷害他,甚至连家中的老婆孩子也屡屡受到威胁。
别人做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陈行甲做官却是“一人当官,全家遭殃”。其实陈行甲却完全可以不靠做官活着,他本科就读于湖北大学的数学系,后来又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06年更是跑去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这样一个在顶尖院校学习过的天之骄子,却在毕业后义无反顾的跑去湖北偏僻落后的小县城当上了县委书记,而且一干就是5年,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在这块贪腐横行的穷乡僻壤坚持这么久。
但其实早在2009年,巴东县就已经同他有了不解之缘。当时他正在江边给母亲祭拜,结果突然有四个年轻的壮汉围了上来,他们用棍棒将陈行甲给暴揍一通,然后抢走了他的公文包。这一次,陈行甲四根手指骨裂,还有两根肋骨断裂,但好在保住了命。
事后才知道,这几个“暴徒”都是未成年,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抢劫陈行甲只是因为太饿了,才想抢点东西去换吃的,而他们全部来自巴东县。由此可知,这个地方在当年是有多么的贫困,而就在两年后,陈行甲就做了巴东县的父母官。
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曾经伤害过我的那些人,要是说我对他们没有任何怨恨,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我剩下的只有同情。”
赴任巴东以来,陈行甲才终于了解到这里的环境是有多么恶劣,贪污横行,还有许多思想信念不坚定的官员同承包商大老板相互勾结,100万的工程款能结算200万,1000万的结算1500万,而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偷出来的。
在这种环境下,想做一个坚守底线的好官必然是万分艰难。有一次,一个大老板找陈行甲谈项目,结果走的时候却留下一个普通的衬衣盒。他起初没注意,当他打开时才发现衬衣里面居然装了200张港币,这些面值皆为1000元的港币折合成人民币就是近17万。除此之外,更有数不清的名牌手表和金条。
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陈行甲却依旧坚守底线没有动摇半分,反倒是将这些贪污腐败的老虎苍蝇一股脑的送进了监狱。5年下来打倒了87位腐败分子,算下来几乎每两个月就要送3个人进去。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陷害下,陈行甲的身体越来越差,精神压力也一日大过一日,一度患上了抑郁症,严重的时候还进了医院。省委书记亲自跑去医院和陈行甲长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巴东县复杂的情况,他给了陈行甲很大的激励。待他病好后,就开始大力抓贪腐,总算是还了老百姓一个公道,还国家法律一个尊严。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的做法无异于断人财路。可陈行甲从小出身清贫也是山沟里走出去的孩子,受到国家的培养才有了今天,也断然不敢辜负百姓。就在他即将高升的时候他终于下决心离开官场,将自己后半生都投入到慈善中去,或许这对他而言是更温和的人生。
如今,陈行甲早已辞官转身做起了公益,靠自己的力量去为更多的人送去关爱,很多人好奇陈行甲为什么在即将被提拔之际选择了辞官,在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当中首次公开了原因。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他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自己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在这本书中,陈行甲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2020年,这本书出版发行,那些年惊心动魄的官场生涯和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都被记录在书中,就连陈行甲自己都说:“你们看过的所有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我经历的精彩!”
就连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有许多故事原型是出自陈行甲的真实经历。读来让人感触良多,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课题,而这些都可以在他的故事中找到启发。
“真实”与“坦诚”,是这本书给我们最深刻的感触,陈行甲用他最真切的笔触写出了最真实的人生状态,这是他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当他将所有的人生片段整合起来,他也回忆中获得了更加完整的人生。
正如陈行甲在这本书的最后说,他如一只猫头鹰,写这本书是一次黄昏前的再一次起飞,去找寻自己的翅膀飞过的痕迹,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并试着去享受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