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麦田除草剂药害,农资老板小心翼翼,农民该怎样应对?

  01

  为回避除草剂药害,农资老板拒售甲基二磺隆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除草剂药害,让农民朋友吃尽了苦头,尤其是用于防治麦田节节麦的甲基二磺隆,猝不及防的药害,让人为之焦头烂额。

  

  尤其是节节麦新爆发的小麦种植区,大家缺乏防治节节麦的经验,在应用甲基二磺隆时,稍有不慎,便造成药害现象发生。

  2022年,受气候和施药不当等因素影响,喷施甲基二磺隆的麦田发生了较大面积的药害,农民朋友不明就里,纷纷前去农资店维权,不少农资老板顶不住压力,被迫免费提供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进行缓解,对于受害较为严重的麦田,产生的纠纷就更加突出,致使赊欠下去的农资款无法收回,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经济损失,更让农资老板崩溃的是精神压力,不明就里的农户四处宣扬,某某农资店销售的除草剂之所以产生药害,可能是销售了假农药所致,可谓是经济和声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进入2023年,有不少农资老板坚决不再销售甲基二磺隆及相关混配的除草剂,他们宁愿将生意拱手让给同行,也不愿将伤心事重演。

  对此,一位农资老板表示,拒绝销售甲基二磺隆,并不是逃避,而是因为甲基二磺隆这个产品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依然无法阻止药害的发生。

  02

  防治节节麦,农资老板小心翼翼

  一边是层出不穷的甲基二磺隆药害,一边是逐渐爆发的节节麦危害,这是一道并不困难的选择题,在面对农户的用药需求时,大部分农资店依然选择了承担。

  不过,选择继续销售甲基二磺隆的农资老板,还是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①宣传甲基二磺隆的特性

  甲基二磺隆是当前防治节节麦的唯一除草剂,但使用时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不按照推荐用量施药(草多的地方多喷药或因草害严重而加大剂量)、采取不当施药方式(喷头过低、施药停顿或重叠施药)、施药后遇极端天气(施药后4-7天内遇强降温或强降雨)及不合理混配其它除草剂(和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进行混用),都会造成甲基二磺隆药害。

  农资店可以提供品质过硬的除草剂,也可以提供施药技术,但不可能亲自为农户施药,因此,对于计划采取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的农民朋友,一定要仔细学习,细致施药,从而避免药害发生。

  ②采取谨慎的销售态度

  和2022年推广混配剂相比,受过伤的农资店老板本年度普遍选择了甲基二磺隆单剂进行销售,并严格嘱咐农户不能与其它不同功能的除草剂进行混用。

  

  在销售之前,就像通知即将做手术的病人家属一样,将各种潜在风险都一一告知,使用与否,一切看用户的选择。

  ③掌握麦田杂草知识,尽量做到对症下药

  当前,禾本科杂草已成为危害小麦的主要杂草,其中,又以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看麦娘及多花黑麦草等最为常见,在杂草幼苗期,以上杂草长相类似,致使很多种植户无法准确分辨。

  以上杂草需要不同的除草剂才能有效防治,因此,清楚分辨杂草,并用对除草剂,也是避免药害的渠道之一。

  如田间没有节节麦危害,就没有必要采取甲基二磺隆进行防治,从而避免药害的发生。

  03

  出现甲基二磺隆药害后,农户该怎样做

  上一年田间是否有节节麦危害,是农民判断田间是否需要防治节节麦的主要依据。

  

  也就是说,上一年田间一旦发生节节麦危害,或相邻田块有较为严重的节节麦危害,本年度就要进行施药防治。

  在喷施甲基二磺隆时,一定要做到单独施药、在杂草及小麦适龄期施药(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3-6叶期,杂草3-5叶期),但进入拔节期或临近拔节期不建议使用。

  以今年麦田除草举例,在小麦拔节期前喷施甲基二磺隆的农户,即便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施药,但3月中旬的一次强降温,就导致了药害的发生,因为在施用甲基二磺隆后,7天内遇强降温或强降雨均有造成药害形成的风险。

  一旦遇到不可避免的甲基二磺隆药害,农户可区别对待:

  ①药害较轻的,会出现一定的蹲苗现象,远远望去,田间小麦缺乏整齐度,但并没有严重矮化的植株,或出现小面积蹲苗严重的现象,这些都不会影响小麦最终产量,正常管理即可。

  

  ②药害较为严重的,尤其是重复施药的区域,会出现长势不旺、新叶扭曲等现象,蹲苗现象较为严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采取措施缓解药害症状。

  如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或复硝酚钠+胺鲜酯)+氨基酸或海藻酸叶面肥进行缓解,间隔5-7天重喷一遍。

  墒情较差的田块,进行补水补肥,则会加快小麦的恢复程度。

  ③药害较重的田块,往往是采取拉管式施药的田块,由于施药不匀,造成部分区域施药量过大,这种药害是无法缓解的,对当年的小麦产量,会造成减产30%-50%的影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