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贵港支队“六树六干”打造正规化建设标杆

  

  贵港市消防救援支队

  “六树六干”

  打造正规化建设标杆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近年来,广西贵港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总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引,以“两严两准”为标准,以“六树六干”为抓手,全力打造符合指战员日常需求、符合执勤战备需要、符合职业化专业化特点、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贵港消防特色的正规化建设标杆队站,队伍正规化建设效果显著。

  

  01

  树立规范意识

  “能干”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根基

  党建引领“规范化”

  将正规化建设纳入“党委工程”、“主官工程”,编写《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实用手册》,修订《党务实用指导手册》,严格落实党委“第一议题”和“七议”制度。统一党委会议室、党团活动室、理论学习室、荣誉室“四室”设置,落实场所、设施、图例、党旗、书报、制度的“六规范”。

  

  

  

  

  

  理论学习讨论

  

  参观支队新队史馆

  政治教育“多样化”

  制定“三纲四目”分级分类教育机制和“一人一策”差异化教程;创新教育方式,邀请地方专家、学者到队授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支队先后荣获2020年全区授课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21年全区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2022年全区“八桂政先锋”比武竞赛“团体总分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022年全区羽毛球团体赛第二名等荣誉。

  

  

  

  

  文化建设“特色化”

  大力实施“一站一特色、一队一精品”工程,成立全国第二支、全区第一支消防国旗护卫队;挂牌3个支队级疗养基地、5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推动平南县“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消防项目;创作大型音乐剧《大安印记》荣登自治区建党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被评为“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也是唯一获奖消防题材作品。

  

  

  

  挂牌成立支队级疗养点

  

  

  

  全国第二支、全区第一支消防国旗护卫队

  

  

  

  《大安印记》荣获国家级奖项

  02

  树立创新意识

  “敢干”闯出营房建设新路子

  营房建设“标准化”

  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改造提升指战员工作、生活环境,建成了全区首个消防水上训练中心,新建成消防员之家8个、篮球场8个、足球场5个、健身房12个。规范各库室设置,严格统一队站外观、内务设置、标识标牌等“标尺化”标准,展现识别度高、规范性强的队站新形象。

  

  

  

  全区首个消防救援水上训练中心

  

  

  

  

  指战员之家

  后勤保障“多元化”

  连续三年预算经费超亿元大关;投入2亿多元专项经费新建成1个训练基地和战勤保障站、3个一级消防站和15个小型站,另外还有6个消防站、8个小型消防站正在施工当中。消防队站从2019年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翻了2.7倍。

  

  

  

  

  

  训练基地和保障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基层消防站

  装备保障“效能化”

  三年累计投入1亿多元采购了41辆各种消防车辆和3万件(套)器材装备。落实厨师、卫生和岗哨外包服务,将院线影院、队服干洗、理发保健、体育教练引进营区,既解放了警力,又减轻了工作压力。

  

  

  

  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

  

  

  专业人才培训

  03

  树立奉献意识

  “苦干”结出人才成长新硕果

  人员训练“实战化”

  积极开展全员性岗位练兵活动,参加2022年全国水肺潜水公开赛获得4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承办总队“壮鹰竞桂”比武竞赛潜水员岗位赛,并获佳绩;获得2020年“新蓝淬火”比武合格率全区第一名,“壮鹰竞桂”比武竞赛获得乡镇组全区第二名、企业组全区第六名;荣获2021年广西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总队第二届“新蓝淬火”比武竞赛优秀率全区第二名。

  

  

  

  

  人才培养“系统化”

  推行“老带新”、“师傅带徒弟”、“专家示范”、“名师授课”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灭火救援、指挥技巧、文秘办公、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等10个示教组,全市一半以上的队员有大专以上文凭,形成了党委统领、战线主抓、师傅传帮带、一专多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团队建设“专业化”

  组建“荷城飞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水域、山岳等灾害事故灭火救援专业队。3人取得航空索降员资质证书、4人取得地震救援资质证书、5人取得潜水救援(达到AOW以上)资质证书、11人取得舟艇安全救援资质证书、33人取得激流安全救援资质证书,16人取得osar高空救援技术中级证书。承办总队游泳基础能力培训班、水肺潜水公开赛竞赛培训班,总队大跨度、大空间建筑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厂房库房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任务等工作,介绍了“贵港经验”,展现了“贵港做法”。

  

  

  

  厂房库房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

  

  

  

  游泳基础能力培训班

  

  

  

  地震灾害事故实战演练

  04

  树立从严意识

  “真干”筑牢风清气正“防火墙”

  日常管理“制度化”

  出台《贵港市政府专职消防人员管理规定》等15项规定,建立人员请休假管理“一张图”、装备使用管理“一张图”,完善干部包班、党员包人制度,进一步规范队伍执勤、管理和保障等正规化工作秩序,把精细化管控贯穿队伍建设始终。

  

  安全管控“精准化”

  定期开展“人车酒、网电密、黄赌毒、婚恋贷、训战勤”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教育,针对手机管理,围绕资金流向、日常交友、APP使用等重点领域,逐项逐人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清查行动,实现队伍管理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和“九无”目标。

  

  

  

  廉政监督“常态化”

  开展了收送红包礼金暨消防执法“微腐败”专项整治、问题线索集中清零攻坚行动、消防装备采购领域廉洁风险、公务加油卡专项整治等工作。先后查处了8起违纪案件,违纪人员受到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创作廉政文艺作品3个,建设2个大队廉政教育馆、5个廉政文化长廊,并与5个县(市)区的红色清廉教育基地签订共建协议。

  

  

  

  05

  树立奉献意识

  “实干”提升营商环境服务质量

  消防联勤“平台化”

  编制《木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10余部监督执法规章制度,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集“隐患排查、火灾预警、应急处置”功能于一体的防控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智能评估、精准监管”。给188家高层、1032家木材服装加工企业建立了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排查登记自建房103.6万栋,下发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500余份,督促隐患整改1800余处。

  

  

  

  岗位练兵“常态化”

  举办执法比武竞赛3次,投入810余万元强化执法工作保障,建设完成支队“三中心”。各大队政务窗口共荣获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服务之星”,优秀党员先锋岗。港北、港南大队荣获贵港市“巾帼文明岗”;港北、平南大队荣获贵港市创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防火岗位技能比武竞赛

  

  

  荣获贵港市“巾帼文明岗”

  执法服务“网格化”

  推动各县(市、区)设立消防救援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7个。政府挂牌督办1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5个经营性自建房区域性火灾隐患。对全市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增设前置执勤点,大力推行专职消防员“三员”(战斗员、巡查员、宣传员)工作模式,打通乡镇防灭火“最后一公里”。

  

  

  

  

  推进基层消防力量建设

  

  

  

  发挥“灭火员、监督员、宣传员”职能

  06

  树立服务意识

  “会干”赢得了队员及家属的支持

  职业优待“制度化”

  积极与当地组织、人社、财政局等多个部门联系,从制度创新、职业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政策最优化、覆盖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按最高标准将政府专职消防人员保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人员工资均大幅度增长。在编干部、消防员和单编站专职消防员管理干部全部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和绩效奖金发放范围,开设消防员子女入学入托“绿色通道”。

  

  

  建立会商机制

  

  子女入学通知书

  优待对象“拓展化”

  将政府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纳入优待保障对象,统一制作“消防员之家”牌匾并上门悬挂,参照现役军人立功奖励标准发放2000元至8000元奖励金。全体人员在医疗、子女入学、通行等方面享受与现役军人同等优待政策和优先医疗救治权,因战、因公、职业病医疗全额报销;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免费参观游览公办景点、公园、博物馆、展览馆。

  

  贵港市高铁站

  

  平南县妇幼保健院

  

  桂平市金田起义博物馆

  

  中国工商银行

  走访慰问“常态化”

  地方党委政府每年“119”消防日以及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常态化走访慰问消防救援人员。支队态化开展家访慰问、送奖到家、困难慰问等强化队伍职业荣誉的活动,让指战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慰问活动

  

  

  

  

  

  送奖到家

  做好队伍正规化建设“下半篇”工作,开创贵港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下一步,贵港支队将继续坚持建设与管理并进,以软件带硬件、以硬件促管理,切实形成队伍管理正规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格局,努力开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新局面。

  出品:全媒体工作中心

  编辑:温婷茹

  校对:翁 维

  作者:罗思明

  审核:廖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