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治有理|刘益东:关于一流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创新的建议

  有些原创成果,特别是理论原创成果、人文社科原创成果,往往包括原创的新概念,乃至以原创概念为中心构建新知识体系,例如剩余价值、创新、范式、默会知识、软实力等。原创概念往往作为论文的关键词出现,笔者称之为“原创关键词”,其特征是客观可检,如同引文分析依据客观的参考文献一样。在知识爆炸时代,新词汇、新术语、新概念比较多,其中作为论文关键词而问世者往往是经过提出者深思熟虑、确认是言之成理的新概念,并且往往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原创关键词”或“首发关键词”,是作为论文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新关键词,该词汇、术语作为论文关键词首次出现,但是在论文全文中、在各种文献中不一定是首次出现。

  新词汇首次作为论文关键词或首次出现在论文标题中都是一个重要信号,说明四点:这个新概念正式登场了,这比只在行文中出现要郑重、要有更多阐述;原创关键词不一定是全新的词汇,但必须具有新内涵而并非只是换一种说法,通过与以往相关概念的对比凸显其原创性及意义;以原创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而不是一笔带过;通过统计具有该关键词或标题中含有该词汇的论文的发表、引用、转载等情况,可以看出原创概念的提出者自己持续研究和积累的情况,以及被学术界研究、接受和传播情况。比起行文中出现的新词汇、新术语,对原创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原创概念的问世、获得承认、应用及传播情况。据此还可以提出原创指数或01指数(01-index)等。

  原创关键词分析法可以借助学术界已有的关键词分析法进行分析,但又有自己的重点,主要分析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原创概念的构成与查新。原创概念由三要素组成:新术语+探讨其可研究性+对其进行研究并得出新结论。新术语需要对应新内涵,而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换一种说法,只有三要素都具备或简化为两要素(新内涵和新结论)等配套出现时,才称之为提出了一个原创概念。可见,提出原创概念比提出新术语、新词汇要困难得多也有意义得多,两者区别明显。关于原创概念的查新,不仅要查询是否先前有雷同或类似的词汇、术语,更要看其提出者是否自觉地探讨其可研究性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并得出新结论。也就是说,仅仅凭先前出现过雷同或类似的词汇和术语,并不能否定原创概念的原创性,否则世界各种语言文字之多加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就很难认证任何原创概念了。例如“范式”这个概念并不是库恩首先使用的,但是库恩赋予其新内涵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研究,提出范式理论和一系列新结论,因此库恩成为范式概念的原创者。“准晶体”这个术语并非由丹尼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首次提出,但是由于谢赫特曼正确阐述其机制与意义并给出明确证明,而因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理由就是他发现了准晶体。

  原创概念的价值与意义。阐述以原创关键词(原创概念)为研究对象所开辟的新研究领域及其意义,说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对原创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原创概念得到认可与传播情况。原创概念往往是一个词汇或术语,可以作为论文的关键词,而原创理论、原创方法、原创学说都是一段话,不容易识别和分析。利用原创关键词检索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的论文转载情况,即可看出原创成果得到承认和传播的变化与现状,适当设计转载权重,还可进行量化分析。由于提出原创概念并非易事,具有原创关键词的论文被转载更难能可贵,因此只要列出具有原创关键词和标题出现该词汇的论文转载情况,足以说明获得好评的程度。

  推荐系统与对接用户。对接用户对原创成果评价也很重要,因为用户不会同行相轻、不会嫉贤妒能,用户需要最好的成果和人才。为此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管齐下加以解决。自上而下是指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开展一流科研机构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应均以原创成果数量为首要指标,如此才能够使得擅长原始创新的学者受到重视和礼遇。自下而上是指培育懂行而挑剔的用户,让用户接受以下两点认知:一是以一项原创成果足以认定一流人才,因为层次越高的学者越能用一项原创成果体现其水平,有无原创成果是一流人才的试金石,以“尖”识才、以“剑”识才即可(“尖”和“剑”就是十年磨一剑的原创成果);二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差距巨大,两者差距不是程度上的,不是95分与70分的差距,而是方向上、层次上、维度上的不同,一流人才可以助人洞悉先机、转危为安、出奇制胜。

  原创关键词分析法提升了对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突破性成果的评价与推广的效率及品质,对鼓励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早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