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后,他如今怎样

  魏永康,出生于1980年,是中国的一位数学天才,13岁便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之后17岁便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然而,他的事业却在这里戛然而止。据称,中科院的导师们觉得他在数学方面已经达到了瓶颈,劝他去学习其他学科或者出去实习锻炼。然而,魏永康并没有接受这些建议,最终被中科院劝退。那么,他如今的生活究竟怎么样呢?

  

  出道

  魏永康走红,主要是因为他被描述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之一。魏永康在学术界和媒体圈子里引起了轰动,至今仍被认为是一个国际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尤其是在代数学和数论方面,这在他的年纪段里十分罕见。在与2004年度的菲尔兹奖得主Shing-Tung Yau协作完成的一篇论文中,魏永康发表了他的一些著名成果,该篇论文被认为是对一个名为“卡爾格罗夫互惠定理”的问题的一次独创性解答。

  劝退

  然而,尽管魏永康在学术上表现出色,但在中科院的研究生院并不是一路顺风。他在研究生院的时候,虽然参与了许多研究活动和课程,但他的研究领域十分狭窄,不愿意扩展研究领域。由于他的狭隘视野,导致他在研究生院的学业成绩不佳,在导师的心中,他俨然变成了一个“研究生松鼠”,不断地研究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显然这种状态对一个研究生并不利。

  

  此外,魏永康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也存在问题,他缺乏合作意识,并没有及时跟导师沟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案,导致研究方向并不明确,研究结果也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中科院方面的导师们开始考虑,劝退魏永康,并鼓励他去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帮助他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离开

  魏永康因此被中科院劝退,他的人生之路遇到了瓶颈。他也尝试转行,但最终发现他对其他学科并不感兴趣。若是以图书馆为他的栖身之所,慢慢研究自己喜欢的学科,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然而,他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中科院的导师们也没有关心他此后的发展情况。因此,他必须开始一个新的人生,去寻找自己的方向,谋求成功。

  

  生活状态

  一开始,魏永康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并没有依靠自己的学术成就提高自己的人生地位,而是开始了他的漫长地学习旅程。他一度去到英国和德国学习,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在他回到中国之后,他转而利用自己的数学才能,开始专注于科技企业的发展。

  他创立了一家叫做中数元科技的企业,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公司。这个公司得到了一些私人投资,并且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家引领性科技公司之一。而魏永康也成为了这家公司的CEO。他的研究成果在这家公司中应用,使得这家公司的技术获得了显着的改善。

  总之,魏永康的离开中科院之后,尽管在学科研究上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绩,但他也没有气馁。相反,他把自己的数学技能运用到了实践中,在企业中取得了成功。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需要勇敢面对、转变思维方式,尝试不同的路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结论

  魏永康是一个天才,他的数学天赋在学术界和媒体圈子里引起了轰动。但他也因为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缺乏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最终在中科院劝退。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并通过利用自己的数学技能,在科技企业中取得了成功。他的故事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才华和智慧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标,够得上名校,不一定就能够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都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背景和机会,耐心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