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可抗力”断送“求学梦”
别让“不可抗力”断送“求学梦”
□潍坊融媒评论员 薛静
3月24日,一则“考研最大的遗憾”帖子在网络引起关注。帖文显示,今年研究生考试报考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安徽考生,因飞往广州的航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延误,缺考了于3月24日举行的研究生复试笔试。26日,该校计算机学院工作人员表示,学院请示学校后,经研究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学校决定批准因极端天气原因交通延误的同学,可向学院提交证明材料,按流程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试。
21日晚上出通知,24日复试,不到三天的准备时间,这是逼着外地考生日夜兼程。而据媒体报道,此次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考生不止这一名,还有部分未在社交平台发声的考生。庆幸的是,目前学校已经表态,因极端天气原因交通延误的同学,可向学院提交证明材料,按流程参加复试。
看似圆满解决,可怎么想都让人如鲠在喉。中国这么大,从一个省份到另一个省份,并不是做好计划就能确保按时到达,更不是所有考生都买得起飞机票、都住在有高铁直通的城市。考生因航班延误耽误复试崩溃大哭的那一刻,众人看到的不只是一位学子的脆弱,还有一座高校的傲慢。
最近几年,由于考研人数逐年攀升,高校也有了更多择生余地。但是有些高校将复试通知时间压缩到最短,这种不留余地的做法表面上没有问题,实则是将“不公平”刻到了骨子里。外地考生不是考生?外地考生就该买高价航班并承担所有风险?天气原因航班无法飞行属于“不可抗力”,但这不是“求学梦”断送的理由。与其说大家关注的是学校如何解决考生延误复试时间,不如说大家关心的是教育公平。
什么是公平?公平就是从更人性化、更科学的角度设置复试时间,给考生留足赶考时间,让所有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考研设置复试环节,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保障每一个入围考生的权利,看似是给所有人一个平等展示自我的机会,实质也是在保障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考研途中或许会出现诸多遗憾,但不该是这种遗憾。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祝愿这些因“不可抗力”导致复试延误的考生们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更希望高校们将各种情况考虑得更加周密一些,给每一个考生公平的机会。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文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