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演员以偶传情传承指尖艺术

  晨报讯(李昕雨 记者 周明 文/图) 木偶戏被誉为“百戏之祖”,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木偶戏有着怎样的魅力?3月27日世界戏剧日来临前,记者探访了位于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的江西省木偶剧团,体会了一番以偶传情、人偶共情的非遗雅趣,更结识了一位优秀的“90后”木偶戏演员——肖丽。

  20230327A301.jpg

  ▲肖丽用心揣摩木偶角色的动作。

  从民间木偶戏班到木偶剧团

  3月26日,记者到达省木偶剧团的练功房时,一名青年演员正举着一个花旦脸谱的木偶踱步、旋转,一边用手指操控着木偶做出眨眼睛、伸脖子、摇扇子、踢腿、甩水袖等表情动作,原本木讷的木偶随之变得活灵活现,配以声情并茂的唱腔和台词,更加精彩。她,就是肖丽。

  据肖丽介绍,木偶戏是一门来源于民间傀儡戏的舞台艺术,起源于汉代,1954年成立江西省木偶剧团,不仅丰富了江西的传统艺术门类,也让木偶戏这一古老剧种日新月盛。

  从举不起木偶到举着翩翩起舞

  木偶戏的主角是木偶。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目前江西以杖头木偶戏为主,对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

  “相比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的表演更加直接,整个表演需要呈现身段,基本功练不好,木偶就无法活灵活现,更无法准确地表达角色性格。”肖丽说,她第一次举10斤重的木偶时,根本举不起来。如今,能举着它跳舞,背后付出了不少汗水与泪水。

  记者注意到,肖丽的手臂肌肉特别结实。为了将杖头木偶牢牢掌握在手里,她每天的训练日常是上午进行举功练习,下午则是用木偶进行基本动作训练,练习时间加起来总计8小时。

  从传统木偶戏到卡通人偶剧

  为了在传承中创新求变,吸引更多儿童观众,肖丽正和团里的青年演员们还排练了卡通人偶剧,如《匹诺曹的魔幻之旅》《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等。

  肖丽说:“作为木偶戏演员,时常与小朋友打交道,当和小朋友进行对话时,在激发灵感的同时,感觉自己的童心重新被唤醒。”

  一次“送戏下乡”活动结束后,一名农村的孩子给肖丽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非常感谢您把这么好看的戏带到我的身边,因为我在大山里从没见过这样的戏,这大大丰富了我的生活。长大之后,我想像老师您一样做一位木偶戏演员,谢谢您给了我从山里走出去的信心。”

  肖丽表示,她从未想过一场木偶戏可以向山村的孩子传递如此坚定的信念,这更加坚定了她和剧团的同事们全身心地演好每一出戏的决心。

  肖丽的恩师熊萍说:“肖丽学东西很快,上课时非常认真,相信有朝一日,她能扛起江西木偶戏的这面旗帜。”

  编辑∶林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