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的《古诗词课》,不仅仅是解读一首诗、一阕词
文|缘来酱子
在复旦的讲台上,骆玉明一站就是40多年。
曾经在早晨低至零下八度的上海复旦大讲堂,当骆玉明走进教室,抬眼望去,整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一片安静地等待着骆教授开讲。
他是复旦特受欢迎的教授!
讲的是超火爆的诗词课!
“骆玉明是复旦中文系最有魏晋之风的教授。”这句话不仅在复旦校园内口耳相传,也是网络上流传已久的传说。
王安忆说:“每次听骆玉明的课都要抢位子,地上都坐满了人。”
骆玉明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他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古诗词课,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成功“破圈”,一上线就获得了50万次以上点击量。
而今骆玉明老师把多年来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导读》一课整理成《古诗词课》这本书,从《诗经》楚辞讲到唐诗宋词,这21节治愈人心的诗词课,探讨其中幽微深邃的生命情态,认识人间情爱的多种面貌。
他用俏皮幽默、或尖锐深刻的语言,把原本艰涩甚至略显遥远的诗词意境,通过文字传递深切的关怀,解读自己对于诗词的人生智慧,去感受诗词之外的生命情怀和人生哲学的深度分析。
当我们能深度理解词中的情绪语言,什么是惆怅?什么是断肠?什么是销魂?真正进入诗词里,也真正进入了我们自己。
从《诗经》楚辞讲到唐诗宋词,这是一条长长地、深邃而不沉溺的情感旅程。织情入词笺,骆玉明老师以深入浅出文字直探诗词心,娓娓道出内在的神韵。
骆玉明老师指出读古典诗词可以有3点收获:一是能够更好地建立我们跟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血脉关联,理解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人生趣味。二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情趣上的熏陶。三是能够培养我们对语言的敏感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吸收在整个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中国人的思想和情趣,对现世生活富有意义;而古典文学内蕴的精神力量至现代仍散发着温润的光。
诗歌与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是文学中最优雅轻灵、最婉丽动人的体裁,是歌咏青春的诗篇,是千年前古人悲欢离合的承载,阴柔中有韧性的独特生命情调,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一种冉冉韶光意识与悠悠音韵节奏结合而成的情思韵律,感动了世世代代的敏感心灵。
一字一句,皆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在茫茫诗词中,定能找到最疗愈自己的那一首!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骆玉明老师认为在《诗经》的时代,这首诗和春天联系在一起,随着春天而发动对异性的需要,是正常的也是美好的。
骆玉明老师说这是指向婚姻的恋爱和邂逅之爱的诗,比《关睢》这首诗更有野性,是一种表现得更为直接,大胆的恋爱。
在这首短短的爱情诗中,能把人物、事件描述得如此形象而又生动,在今天的诗歌中还是值得借鉴的。诗中的“怀春”、“如玉”,作为精练传神的有生命力的词汇,也一直留存到了现今。
这首诗有曹操出世与入世的智慧和慈悲。骆玉明老师指出感受到的慷慨是情绪很激烈的一种状态。
这种悲凉跟整个时代背景有关。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变化,给人精神上带来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所以诗里有激昂的情绪,也有悲凉的消沉和绝望。
曹操利用了忧思的情感贯穿全篇。他在酒后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可是自己的功业未成,因此对招纳人才有强烈渴求,好让他可以达成雄心壮志和气魄。
曹操是一个文人的领袖,也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这是他独到的魅力。
曹操在各方面的形象都很鲜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诗,而曹操文字里残留的旺盛生命力,是曾经焕发异彩的的余温。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杯莫停。”李白用一整晚的畅饮欢歌来为朋友送行。看来,将送别的悲伤情绪,转化成喝酒之乐是李白的惯用手法。
骆玉明老师说从来没有人能把喝酒的事情说得如此义正言辞,慷慨激昂,而且说起享乐生活,一般人总要为此找到高尚的理由,但李白觉得享乐就是生命的权利,并不需要做什么掩饰。
所以要理解李白是一个多情的人,更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生命调子就是很轻快,李白之所以让我们很喜欢,就是喜欢那种自由的,飘逸的那一种生命。
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不论紧扣回首往事,或感慨今昔都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有反映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也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
骆玉明老师指出在中国的词史上,李煜的风格是比较特殊的,这和他特殊的经历有关,毕竟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灾难。
生命有各种的可能性,我们不可能成为李后主,也没有机会成为皇帝,所以也不可能经历像李煜那样彻底的失败,以及经历失败以后的那种耻辱。
通过李煜的诗使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灾难可能有多么深重,人类的情感的负担能有多么沉重。
“诗固然取材于生活,却更多地体现着人性中美好的向往,人情中美妙的趣味。简单地说,诗总是在追寻生命的完美的可能性,并以最精致的语言形态来呈现它。在诗的世界里,生命以优美的姿态自由地舒展。” -- 骆玉明
正因为诗总是在追寻生命的完美的可能性,所以从《古诗词课》这本书读古诗,会让我们更喜欢自己。
所以骆玉明老师曾在讲堂上说“读诗的时候,我们欣赏古人,也欣赏自己。我们在古诗中读出一种味道、一种感觉,这个味道是谁的呢?是李白、杜甫的吗?”
是的,但又不只是李白和杜甫的,也是你自己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