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所有小故事都不离道的本真,看懂一个便可悟道?
【声明】本人是一财经博主,如果您喜欢此文,但对股票不感兴趣,点赞即可,千万不要关注,感谢。
郑子产和申屠嘉一起在一个名叫伯昏无人的贤者门下求学。郑子产是郑国的国相,申屠嘉是一个曾经因罪获刑,被砍了双脚的人。因此郑子产很看不起自己的这位同学申屠嘉,他觉得自己堂堂国相,竟然和一个犯过罪的人在一起求学,心里很是不舒服。
有一天他们上完课后,郑子产对申屠嘉说:“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我不想和你同行,以免被人看见。所以你先等等,等我出门走远了你再走,可以吗?”
申屠嘉听了很生气,说:“经常和先生(老师)这样的贤人在一起的人都是很高尚的人,我却没想到你跟了先生这么久,居然还是这么傲慢。”“我听说真正的高人,他们因为自身的心镜明亮,所以不怕外界污垢的沾染。而你怕我这个污垢沾染到你,说明你也不是什么高人,只不过是身份地位比我高罢了。”“我们都是来这里跟随先生学习道德的大学问,学习不分别的大学问,而你这种傲慢的、带有偏见的态度不正好和先生所教的大学问背道而驰吗?”
郑子产心里不服,说“你一个犯过罪的人,还想学习大学问?还是先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犯下的罪过吧!”申屠嘉说:“我在来先生这里学习之前,每次别人说我没有脚,我都会勃然大怒耿耿于怀。但来这里以后呢,不知不觉间我明白了,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就应当安于现状,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才是符合天道人德的做法。(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我跟着先生求学十九年了,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没有脚的人。现在你郑子产来这里,追求的是内心本真的大学问,却因形骸之外的东西来苛责我,是不是太过分了啊!”郑子产听了这番话之后,收敛了自己的傲慢神态,恭敬的说:“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已经知道错了!”庄子写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现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应当受到这样的对待,我们不应当有这样的父母,不应当有这样的上司,不应当有这样的老婆,不应当有这样的老公,不应当有这样的婆婆,不应当有这样的儿媳,我们无法改变但又无可奈何。就像申屠嘉面对他失去的双脚一样。我们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不但折损了自己的性和命,同时也折损了身边人的性和命。
但这又带来了什么好处了呢?现实会因为我们的怨念有一丁点改变吗?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才是圣人教导我们应有的态度。不过这都是往外解的意思,如果再往内里解,才是庄子的本意。我们的七情六欲,其实都是我们的身体为了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然生发的气,这些气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阴阳消长。而我们的心却喜欢将这些气加以分别,我们更加偏爱一些气,却更加排斥另外一些气。前者来的时候我们试图将它抓的更久,便生贪心。后者来的时候我们极力的想要去摆脱他们,便生嗔念。我们的心随着这些气的起起落落得得失失,却不懂得阴阳二气的消长只是外界环境的客观变化,他们总是在不停的变化着的。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对这些外物的贪嗔,不生分别。知气之阴消阳长不可阻不可追,任其自在涨落。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便是心无所住。
这便是大学问,便得逍遥之境,便是自在菩提,便是道德。
如何不起分别呢?佛陀云,无他,唯观心尔!
【声明】本人是一财经博主,如果您对股票不感兴趣,点赞即可,千万不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