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奋斗故事4:人生的首个奋斗点
返回深圳,再次回到待了几个月的工厂,物仍在,但人已非,以前的同学已另觅他处,熟悉的工友也所剩不多。经过几个月的回炉再造,我对现在这份普工的工作已不再满意,工资低,工时长,能学的东西很有限,所学的用不上。
实话说自己不是能靠颜值加分的人,那时要成为办公室的文员,难度有点高。终于在几个月后鼓起勇气,到附近的工厂去面试文员。
面试的过程倒不复杂,填了个人信息表后被安排到一台电脑前开始考实操,这个我擅长啊,一阵窃喜,就开始了录入工作。多年后,当时的同事还在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一个面试的女孩键如飞弹的惊艳,而最新的办公软件用的很熟练。所以当时就录用了,品质部文员,这是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吧。
得到了确切的录用消息,回到原工厂办了离职就进入了工作岗位。
工厂是香港人投资建厂,这个职位是新设立的岗位,工厂要申请通过ISO9000的质量体系认证。这个岗位就是处理所有体系认证的文件,正是这份工作奠定了自己的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工作时间很长,早七点到晚七点,因为注塑车间是24小时不能停机,跟生产有关的部门是12小时轮班制。我是办公室的,只上白班。但我入职后保持了半年,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没有额外的加班费,只是因为父亲传承的勤劳肯干,让我自驱动力太强。
有推行过体系认证的人都知道,这份工作太挑战人性,说白了就是太得罪人了。将现有工作书面化,指标化,还需要反复审核以保证与现场一致。方针性的一层文件、流程化二层接口文件都相对容易,因为相关人员素质高,而这些流程本来就有,只需要当事人写出提交就可以整理出。但三层的作业指导文件面对的都是技术、管理人才,之前引以为傲的调机参数,现在都要写出并张贴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壁垒被打破了一个缺口。
于是各种花式拒绝,让我越挫越勇,不告诉我是吧,我自己蹲机台旁边看,不写过程是吧,我一个个工友问操作步骤。白天了解情况,晚上写出文字,理出脉络,画出流程图,工作最拼的时候,凌晨3、4点才回宿舍,早上6点又回到办公室继续。
这种疯狂的工作投入保持了很久,后来看书才领悟这种做法情商属实太低。本来有人想只是打一份工而已,上班下班按时就很好,结果来了个拼命三郎,把老板的认知刷新了几个维度,对比过于强烈,于是守本分的人被逼的没有活路。
后来才知道以前的同事虽然认可我的能力,但对我实在喜欢不起来,将我自动划归老板的一派。
之后还有故事,再分解。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