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特级战斗英雄无钱治病,女儿找47军首长求助:救救我爸爸
1997年秋,北京一所医院院内的一个角落传来了哭声,那是5个儿女面对父亲的疾病却无能为力的无奈——为了给父亲治病,他们把能借的人都借遍了,再也借不到一分钱。
就在大家默默抹眼泪的时候,小女儿说:“哥哥姐姐,我想去父亲的老部队找军区首长救救咱爸,你们同意吗?”
此时,他们想到病床上行将就木的父亲,眼泪再一次扑簌簌地流了出来,他们知道父亲一生都不曾麻烦过国家,更不愿意给组织提一点要求,但是,为了能延续父亲的生命,哥哥姐姐们含泪点头同意。
小女儿分秒必争地带着父亲的立功证书和军功章以及复员证书,马不停蹄地来到了47军的驻地,求见军区首长。
首长黎原看到警卫送来的证书和军功章后,眼圈泛红了:“来人在哪里?马上带来见我!”
开国少将-黎原
小女儿见到黎原后哭着说道:“首长,我的父亲张国富是特级战斗英雄,现在因无钱治病,生命危在旦夕,请首长救救我爸吧!”
黎原听完既伤心又有些生气地说:“你为什么才来找我呢?我们找了你父亲40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你父亲是为国家立过大功的英雄。”
接下来,黎原亲自安排军车前去接张国富到北京301医院治病。为了能挽救张国富的生命,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治疗组,并倾尽全力!
张国富治病的日子,部队首长和战士都来看望他,他曾经的英雄事迹,曾经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的往事再一次被世人所知道······
1931年冬,吉林省榆树县,漫天飞舞的雪花从空中缓缓落下,大地被披上了白色的毯子,干冷的天气一点风都没有,温度达到了零下30多度。
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张国富。
出生在那样的烽火岁月,家人最大的期盼就是国家能富强起来,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所以,父亲给孩子起了这个名字——国富。
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张国富从小就特别懂事,为了能吃饱饭,他六七岁就给地主家干杂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国富一天天长大,他没有读过书,本以为自己一生都会像所有的底层劳动人民那样度过,然而,改变他命运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46年的一天傍晚,榆树县当地的恶霸伪警察看上了他的姐姐,父亲为了保护张国富的姐姐,和伪警察拼命,结果被打了个半死后,在牢里关了两年才出来。
姐姐受辱,父亲被打,张国富的心灵和精神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为了改变家人和穷苦百姓的现状,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那一年他只有16岁。
从成为军人的那一刻,到他带着满身荣光隐退的5年岁月中,他立下了3次战功,这些战功让他在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7年5月,张国富所在的47军独立3师9团接到了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拿下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全歼国民党所在的驻军。
军令如山,9团接到指令后,迅速展开布置,然后向江密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从黎明一直激战到下午3点多,江密峰的最后一个高地依然没有拿下。
战场上到处是士兵的尸体,营长、连长、指导员接连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此时的张国富浑身伤痕,脸上被炸弹熏黑了,只露出两只眼睛,嘴角还不时地流着血。
年轻的张国富被眼前的场景彻底激怒了,他发了疯一样把牺牲战友身上的炸弹取下来,然后捆绑在了一起挂在了自己的腰上,突然从掩体里面跳了出来,然后左躲右闪不要命似的冲到了敌军的指挥所。
当他左手拿着炸弹,右手拿着机枪,腰间挂着几十枚手榴弹出现的时候,国民党指挥所里所有的人都傻眼了。国民党中将赵伯昭连忙对手下说:“不要开枪,不要开枪,大家保持冷静!”
张国富凶狠地说:“全部放下枪,不然我和你们同归于尽,一个都别想活。”
堂堂中将赵伯昭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当了一个16岁战士的俘虏。
指挥所被拿下以后,我军战士一鼓作气攻上了山头,全歼江密峰守敌,取得了一场大胜。
战斗结束以后,张国富被记大功一次。《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张国富成为了军中的名人。
立下大功的张国富和以前一样,每天刻苦训练,上了战场依然冲锋在前,他的表现让战友佩服领导欣赏,1948年,他从班长提升为副连长。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
毛主席作出指示“不能让蒋军出东北”,林彪、罗荣桓在东北的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兴城等地,蒋介石看到情况不妙后,急调廖耀湘12个师10万大军增援。
张国富
林彪及时做出了对策,将国民党的援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恶战拉开了战幕。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富所在的部队在胡家窝棚进攻时遇到了劲敌。从望远镜望去,对方的战士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战地防御布置非常出色。
上级迅速做出指示,全力拿下胡家窝棚。
张国富带领着一个连的战士和其他兄弟连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可是,几十次冲锋依然无法取得胜利。
这场战斗太激烈了,敌人的表现很勇猛,这和其他国民党的部队有很大的不同。看着身边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张国富眼中流出了泪水,他用手臂擦了一下眼泪,把战友们身上的鲜血抹在自己的脸上,然后趴在尸堆中慢慢向前爬行。
当太阳西沉时,张国富已经悄悄爬到了敌军指挥所附近。他把脚上绑着的一包手榴弹拿了起来,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向敌军指挥所周围扔了十几枚手榴弹,因为敌军正在休整,一时之间陷入了慌乱。
张国富看准时机,手里拿着手榴弹就冲进了敌军指挥所:“全都不许动,再动咱们一起死。”
这时,战友们冲了进来,敌指挥官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挥部失去指挥能力,大大加快了整个战役的进度。
战斗结束后,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
19岁的张国富成为了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成为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的一员。
这次特殊的经历,成为了张国富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可是,他从来没有和身边的人说起过,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他曾在无数个夜里独自回忆起那段自己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几个夜晚: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向他和其他的英雄敬酒,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会议期间,他还和郭俊卿等3人被毛主席邀请去家中吃饭。
1951年,47军来到了朝鲜,张国富再一次走上了战场。
美联军发动“秋季攻势”以后,张国富所在的连接到了“守住345.6高地”的任务。
敌人在七八天的时间里向345.6高地进行了无数次的进攻,100多架轰炸机在天上疯狂地倾泻炸弹,山头上的地皮被撕下了一层,200多辆坦克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向山上推进。
张国富带着战士们和敌军进行殊死搏斗,全连战士除了张国富身受重伤活了下来,其余战士全部阵亡。伤痕累累的张国富和敌人拼到了最后一刻,阵地守住了。
战斗结束以后,张国富因胸部受重伤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
身体康复以后,张国富被部队送到湖南衡阳军校学习,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本可以拥有美好未来的张国富,不顾部队领导的劝阻,毅然选择复员回到地方。
他本可以军校毕业后留在机关单位,他本可以成为一名官员,从此脱离曾经的苦难生活。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最艰苦的路。
回到家乡榆树县以后,县领导经常让他讲当兵打仗的经历,并提出让他在县政府工作,可是,他拒绝了县领导的安排,毅然离开家乡,到需要工人的黑龙江省鹤岗市做了一辈子的火药工。
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把曾经得到的立功证书和复员证收藏起来,还把名字中的“富”改成了“福”。这也是老部队寻找他40多年没找到的原因。
张国富和妻子带着5个儿女,在煤灰渣垒起来的20平米的房子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火药工是矿务局最危险最累的工作,但是,他却甘之如饴。领导多次要给他换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妻子和儿女们只知道张国富是47军的退伍军人,对于其他一概不知。
小女儿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一次出差路过西安,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47军军部了解父亲的经历。当她来到47军荣誉室,看到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时,眼中流出了泪水。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是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过大功的人,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
左二张国富
小女儿回到家中后,把知道的一切向家人说了出来。张国富听后说道:“你们知道就知道了,但是,和任何人都不要说,我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我的战友们都牺牲了,我要继承他们的志向,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
1997年,因积劳成疾加上年轻时胸部受到的重伤复发,张国富的身体每况愈下,在鹤岗经过治疗后不见好转,儿女们把他带到北京治病,可是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家人很快花光了积蓄,亲朋好友也借遍了。
小女儿来到47军驻地后找到了首长黎原,黎原安排军车以最快的速度把张国富送到了解放军301医院救治。
医院成立了专家组,竭尽全力救治老英雄。可是,因为肺部感染和积水过于严重,加上几十年积劳成疾,效果并不好。
黎原和其他几位部队领导与张国富还有他的孩子们聊着他几十年的经历,得知他几十年都生活在拮据之中时,都流下了眼泪。
总政的领导来了,总参的领导也来了,他们多次前来看望这位高风亮节、受尽人间疾苦的特级特级战斗英雄。
看到大家伤心落泪,张国富用微弱的声音说:“我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是,你们一直都记得我,对我来说,这就已经够了。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活着就要替他们做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一切。”
1998年7月11日,北京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炎热的天气吹来了一缕清风,享受副师级待遇不到一年的张国富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临终之前,他拒绝了部队首长要把他葬在八宝山公墓的好意,儿女们同样拒绝了首长们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意愿,选择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奋斗了几十年的鹤岗安葬父亲,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国富追悼会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为了荣华富贵机关算尽,为了自己和家人能过上奢侈的生活不择手段;而有些人一生本可以荣华富贵,却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富强奋斗一辈子,他们看起来很“傻”,但却是民族的脊梁。
如果没有牺牲在战场上的无数英烈和活着的英雄们的付出,哪有我们的今天?
自然的兴衰、国家的荣辱、不绝的忧患在这亘古如斯的大地上往复,它承载一切,亦见证一切。
逝川之水,流而不绝,一切不能化为尘埃的,终将成为不朽的丰碑。
谨以此篇文章,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