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幻境

  成都有一毕姓富豪子弟,富有程度可与卓氏、郑氏两巨富相比拟。

  卓氏家族是冶铁世家,冶炼的铁器品质上乘,品种繁多,深受各方人士及百姓好评,业绩显著非常,就其所拥有的财富而言,卓氏在四川可谓是首屈一指,据说其家中奴仆就有上千人,出门打猎游玩时马车就有上百辆。

  富商郑氏,家产不可计数,邸店园宅,遍满海内,与权贵往来,势倾朝市。据说富可敌国。

  由此可见,能与卓、郑两家比拟的人家同样是富得流油,社会地位不容小觑。凡四川名门的女子,无不向毕公子表达情义,争先把画像送进毕府,期盼得以毕家公子的青睐。

  毕公子每每按画像选取,始终没有一人能让他满意。故而感到十分遗憾懊恼。

  

  一天,有人对毕公子说:“管理街坊的小吏张和,其实是个侠客,哪怕房中女子之事,他也无所不知,何不诚心去找他,请他帮忙寻一位称心如意的佳人。 ”

  常言道:听人劝,吃饱饭;识人教,武艺高。毕公子立马吩咐仆人准备了大箱小箱的金银财材帛,连夜前往张和的住所,详细告知其心中所想,张和欣然答应了毕公子的请求。

  隔天,张和拜见毕公子,二人一起去到西边外城三十里处的一个废弃寺院。寺院里高高挺立着一尊很大的殿像,张和拉着毕公子爬上雕像,伸手擦拭雕像的胸部,揭开表层后出现一个跟碗大的洞穴。

  张和拉着毕公子进入洞中,毕公子恍然不知是如何进到其中的,洞内有一条狭窄的小道,二人步行数十步后,忽见高门高墙,就像州县的城门一样雄伟壮观。

  张和叩门五六下后,有九个头梳发髻的优雅小童开门相迎,向张和行叩拜礼说:“主人期望您来已经很久了。”随即延请二人进入门中。

  过了一会儿,主人从内堂出来相迎,紫衣贝带,随行侍从十余人,见到张和十分恭敬。

  张和指着毕公子说:“这位少年君子(此处君子作名门望族之意),你可要好好对待,我有迫切之事,须回去处理。”张和坐也不坐就顾着回去,交代言毕,张和就消失不见了。毕公子见状感到很惊奇,但是又不敢多嘴发问。

  主人把毕公子请入堂中,只见奇珍异宝珠、极品赤缯文绣、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堂中准备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款待毕公子,毕公子留心观察了一下,酒杯都是上好的佳玉制成的。

  二人满饮一大杯后,主人遂命侍从引歌姬六名进入堂内,个个妍姿艳质,凹凸有致,摆首弄姿,娇媚多情,缥飘渺渺好似神仙。

  

  其间,众人兴致高涨,兴起舞杯和抛球的行酒令,花样新颖奇特,但是需要动脑思考,每一轮不管输赢,毕公子都抚掌大笑,意犹未尽。

  有一金器能装数升,底部由彩云托着,口有鲸鱼的口那么大,器身用金银珠宝镶嵌而成,毕公子没见过,于是好奇地询问主人是什么东西,主人笑着说:“此次皿也(盗),打算当酒器使用。”毕公子竟然也没有领会到主人的意思。

  到了三更,主人忽然看着歌姬说:“不要停止作乐,我且离开一会儿去个地方片。”随后向毕公子作了一个揖离去,只见主人的坐骑跟侍从如同管理一个州的长官那样气派,侍从们手中张着灯笼,排列着跟随主人出行。

  毕公子因要小解来到一墙角,歌姬中有一个年岁看上去稍大的紧跟在他身后,说:“唉~你因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们都是很久以前被掠夺而来,身陷幻术,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你刚来,阳气还未散尽,你若想回去,我告诉你方法。”

  歌姬遂拿出七尺白绢,告诫毕公子说:“你拿着这个,等候主人归来,谎称有事祈求然后行下拜之礼,主人必会向你回礼,你就用此白绢蒙住他的头,就可破了他的幻术。 ”

  毕公子惊得咽了咽口水,点点头,心里很是恐慌,没想到为了寻找一位佳丽,以重金请张和帮忙,居然落得这样一幅田地。

  天快亮时,主人归来,毕公子按歌姬所教照做,趁主人回礼时将白绢蒙在他的头上,主人立刻倒地求饶,又大骂道:“背弃情义的死老妇,败坏了我大事,今后不能再居住在这里了。”说着,挣脱夺门而逃。

  毕公子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跟教他的那个歌姬生活在一起。

  

  如此过了两年,毕公子忽然思念起家中亲人,歌姬也不留他,大设酒席为他饯行,酒宴结束后,歌姬拿铁锹在东面的墙上凿了一个洞,形状跟毕公子刚来时揭开的那个洞一样。

  歌姬把毕公子推出洞外,竟然摔在长安城郭的东墙下,一路乞讨经数月后才到四川,毕公子因失踪多年,其家人见他就跟见到怪物一样,无奈只能向家人详细述说过去种种,家人才肯相信。

  这事发生在贞元初年,后来毕公子去峨眉请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道长把那个管理街道的小吏张和给收走了,原来张和是一只修炼了上百年的蜈蚣精。

  选自《酉阳杂俎》声明:故事内容皆为虚构,文学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切勿信以为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