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故事307|鲁迅的留黎厂(七十三)
夏和顺
1919年7月10日,雨后初晴,鲁迅午后“约徐吉轩往八道弯看屋”。这是他在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八道弯。因为很满意此宅,15日午后往八道弯量屋作图,23日正式决定“拟买八道弯罗姓屋,同原主赴警察总厅报告”。
△原八道湾11号院中门
八道弯今作八道湾,该胡同当年地处北京城西北,位于西直门内新街口附近。鲁迅所购住宅为11号院,时过境迁,如今院子没有了,整条胡同已不见踪影。2015年,北京市三十五中由西城区金融街迁此,原八道湾胡同11号院全都被圈进三十五中校内。后来又在11号院原址建造了崭新的“周氏兄弟旧居”,算是对鲁迅、周作人兄弟那一段生活作了一个交代。
鲁迅在北京觅屋,始于1919年2月11日,因周氏族人已将绍兴新台门宅卖给地主朱阆仙,故拟携家眷北迁。当天午后,他与齐寿山往报子街看屋,发现此屋已售。两天后再与齐寿山往铁匠胡同看屋,发现不合用。24日,午后看屋。27日,与林鲁生同去看屋二处。3月1日,与林鲁生看屋数处。8日,邀张协和看屋。11日午后同林鲁生看屋。12日午后看屋。14日午后看屋。19日,午同朱孝荃、张协和至广宁伯街看屋后在协和家午饭。
△鲁迅书法
第一阶段看屋持续一个多月,不停奔波,终于无果。随后,他觅屋的节奏放缓下来:4月13日,与寿洙邻同往鲍家街看屋;5月2日,下午同寿山至辟才胡同看屋;6月3日,同徐吉轩往护国寺一带看屋。
可谓好事多磨,他的不懈努力有了收获——7月10日,在徐吉轩陪同下,终于看到八道湾胡同一处大院,甚为满意,遂决定买下。
鲁迅在北京绍兴县馆初住藤花馆,许寿裳与其兄许铭伯住嘉阴堂。屋名虽然雅致,但会馆年久失修,桌椅陈旧,臭虫极多,且住户日多,人口杂乱。鲁迅日记中屡有邻客“高谈,狺狺如犬相啮,不得安睡”,“夜邻室王某处忽来一人高谈大呼,至鸡鸣不止,为之展转不得眠”等记载。幸有许寿裳兄弟等同乡师友关照,又因会馆邻近琉璃厂,鲁迅初到京城尚可排遣惆怅郁闷。
△鲁迅与友人合影
1914年5月,鲁迅移住补树书屋,这里四间西房,算是独院,院中靠北墙还有一间小屋,狭弄内还有厕所。他原住偏南一间,后来让给二弟周作人,自己搬至偏北一间。房子是老式,上下花格糊纸,夏天换冷布卷窗,没有玻璃。
从1912年5月12日第一次逛琉璃厂起,鲁迅几乎每周必至,甚至每日必至,早期所购多为图籍。1913年3月16日,他在日记中称:“下午整理书籍,已满两架,置此何事,殊自笑叹也。”随后日积月累,除图籍外,亦大量购入书画、金石拓本、钱币、造像等物,藏品越积越多。他四处觅屋,特意要找一处大院,“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一方面是为了侄儿侄女及大家庭着想,另一方面也是要为自己的书籍文物收藏觅一处安身之所。
审读:孙世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