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诫世人:人生另一半选错,往后余生都是错
1956年,36岁的张爱玲怀孕了。这原本是个开心的消息,可张爱玲却迎来了男友的反对:“这不是我的孩子!绝对不能要。”张爱玲无奈之下只能去打掉孩子。
1955年,张爱玲以难民身份从中国来到美国。但是到了美国之后,张爱玲的作品没有得到美国文艺界的认可,没有收入来源,瞬间陷入困境。
本来张爱玲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但和胡兰成离婚后,把自己的30万稿费全部留给了对方,结果陷入了困境。
这时,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出现了。虽然赖雅已经65岁了,但他很幽默,给张爱玲带来了很多快乐。
见面后的第二天,他们就正式交往了,两人有过短暂的甜蜜时光。每天早上,赖雅都会为张爱玲准备咖啡和精致的甜点。
张爱玲自身能力不强,所以赖雅充当长辈照顾张爱玲的衣食住行,贴心的照顾她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放纸巾都顾及到张爱玲的习惯。
不久,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赖雅。然后赖雅立马向张爱玲求婚,张爱玲不禁感动。
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张爱玲还没有来得及回忆,就被赖雅告知一个坏消息:“孩子不能留下来了。因为他们的事业没有起色,维持简单的存在没问题,但是加一个孩子的压力会难以承受,而且他也已经65岁了,这个孩子是不是他的都不一定。”
一般女性听到这样的要求都会果断分手,可张爱玲不一样,她还是同意了赖雅的请求,随后两人结婚了。
随后赖雅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与张爱玲结婚,就这样,张爱玲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赖雅因中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养家的重任落在张爱玲身上,她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
为了多挣点稿费,她甚至写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稿子。
同时赖雅非常担心张爱玲会放弃自己,但是张爱玲没有,她非常细心地照顾赖雅,每天为他做可口的饭菜,为他擦拭身体。
如果不是因为深爱对方,傲慢的张爱玲绝不会做出这些事。
1966年,在他们结婚的第十年,赖雅因病去世,留下张爱玲一人。这一年,张爱玲刚满45岁。如果她愿意,她有机会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张爱玲没有,所以她选择了孤独终老。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的公寓中孤独终老,7天后才被人发现,当时她的尸体已经腐烂,让人心酸。
张爱玲像一颗流星,她灿烂的人生,有一种虚无缥缈的倾慕。她大概没想到,她死后还是那么出名。多年来,她生前发表或出版的作品被多次重印,成为畅销书。就去世前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也被研究者找到,以“遗产”的名义出版,仍然吸引了不少读者。
可见,张爱玲的一生曲折坎坷,充满了苍凉和爱的缺失,家庭环境不好,父母也不是好榜样。
这些负面的环境造就了她对被爱的渴望和她“丰富的内心”,她因此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例如,梁朝伟和汤唯的《色戒》,刘嘉玲和胡军的《半生缘》,以及更早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女主人公“卑微”的爱情,这也是张爱玲的真实写照,是她对爱情向往的体现。
不幸的人生成就了她的才华,不幸的家庭导致老年生活悲惨。如果她遇到一个好男人,张爱玲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就像张爱玲在18岁时写下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回顾她的一生,追求浪漫与爱,到头来只剩下失望。
张爱玲一生郁郁寡欢,晚年孤苦伶仃,而这本《张爱玲传》就是她晚年总结自己的婚姻经历所撰写的,她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诫世人:人生另一半选错,往后余生都是错。
在这本书中细细描绘了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我们可以读到她那惊险刺激的前半生故事,也可以品味她后半生悠长的历史。一个处在新旧文化转换中的才女,原本拥有超群的文学天赋,但是在感情经历上却是处处受挫。时至今日,她的文化标签依然流行,是一种深入人们内心的文化和精神的长期流传。
翻开《张爱玲传》好似揭开了历史的伤疤,窥见了一代人的委屈与疯狂,透过闪烁的霓虹灯遥遥望见一个时代正悄悄走去。但人性却亘古不变,书中的故事似乎永远不会停场,这大概是我们读张爱玲最大的价值。阅读《张爱玲传》会让你接近一个更真实的她。
举报/反馈